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萍水河

鎖定
萍水河涉及江西宜春、萍鄉二市和湖南株州市,共2省3市5個縣、區。環抱萍城,是萍鄉的母親河,下游湖南境內稱淥水。這條河不僅養育着這裏的一方百姓,也曾是商賈交通運輸的重要渠道。在近百年的歷史裏,萍水河兩岸還發生過驚天動地的故事,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從事過革命運動,著名的安源大罷工點燃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燎原之火。這裏又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爆發地之一。電影《燎原》和現代京劇《杜鵑山》裏主人翁“家住安源萍水頭”這膾炙人口的唱詞,足可以使萍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文名
萍水河
地理位置
江西省萍鄉市
總    長
94.1公里
流域面積
1423 km²
流經地區
萍鄉市醴陵市淥口區
萍鄉境內
1308平方公里
宜春境內
67.5平方公里
湖南境內
47平方公里
萍鄉境內河長
76.5公里

目錄

萍水河地理環境

發源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水江鄉新村石嶺下,河源位於東經113°56′,北緯27°53′。幹流流經袁州、上慄、安源、湘東、醴陵五縣區,在湖南境內稱淥水。在淥口區城區淥口鎮匯入湘江,為湘江一級支流。淥水與瀏陽河,洣水,耒水合成“湘東小四水”。萍水河(江西境內)全長84公里,1375.5平方公里,多年徑流量18.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456.2米,理論儲藏量81.85萬千瓦。有院背河,福田河,白源河,麻山河,南坑河,下埠河,長平河等支流。

萍水河發展

萍水河 萍水河
二十世紀初,萍鄉只是一座三面環水,只有四、五萬人的小縣城。經過一個世紀的變遷,這座城市發展到2017年擁有190萬總人口、50多萬城市人口的地級市。但在近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城而繞的萍水河卻隨着城市的發展經歷着滄桑和磨難,河面日漸縮小,河道日漸狹窄,隨着城市用水的需要和郊區灌溉的需求,20世紀70年代,陸續在河水的下游建起了幾座攔河大壩,導致大壩上游河牀抬高,河道泥沙淤積嚴重。到20世紀90年代中葉,這萍水河就猶如城市中的一條排水溝了。加上一段時期,在城區的河西岸,已不見百姓挑水洗衣,河裏更不見清澈的流水和活潑的游魚了。同時,隨着泄洪斷面的明顯減少,一到雨水季節,河水就要溢出河面,水淹房屋,浸漫田園。
人們不會忘記,1995年6月的一場洪水,將萍鄉城區中心水淹深1米,北橋以外水漫過兩米。上萬畝水稻田變成一片汪洋。全省重點中學———萍鄉中學由於水淹道路,致使學生三天不能到校上課。
要改變這條河又談何容易啊。7公里長的河流躋身在擁擠的城市房屋之中,治理萍水河又須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個長期被擺在領導者桌面上的老問題由於種種原因而很難決斷。
萍水河 萍水河
萍鄉人民不會忘記,1995年12月1日,一支由機關幹部、軍人幹警、工人、農民、學生、居民代表組成的近7000人的隊伍來到了萍水河的下游汪公潭,開始了一場自發的義務勞動。接着,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義務投工者,帶着工具,來到工地挑淤沙、清垃圾,雖然人工勞動所能發揮的效益有限,但萍鄉人在以一種形體語言表達對治理萍水河的渴求。
這確實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市領導研究決定用10年的時間完成,總投資需3.5億元,而當時市財政一年的收入還不到4億元。巨大的工程投資款從哪裏來,市領導千方百計跑上級部門爭取到了近2000萬元的專項撥款,市財政在困難的條件下擠出了近3000萬元,全市羣眾和許多單位自願捐款2000餘萬元。萍礦退休職工徐正華就是個典型代表,他向市委領導寫出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為了支持治河工程,從自己並不富裕的養老金中捐出2000元人民幣。
治理母親河,這是一項造福千秋的大業。到如今,治理萍水河已用了五年的時間,勤勞務實的建設者的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五年裏,共投入資金1.2億元。
寬暢美麗的沿河大道,通暢清亮的萍河水不僅吸引着人們前來觀景、晨練、散步、垂釣,更給兩岸的市民帶來了實惠。1998年,修河工程初建成效時,北橋外有16位村民給市委市政府寫了一封信題為《站在北門橋,説句心裏話》的信,信中説由於過去對修河要拆民房不理解,曾進行過為難和阻撓,看到我們門前的河堤和沿河路修建得這麼好,修河以來三年之中,哪怕遇到1997年那次特大暴雨,河水也沒有上岸,才體會了這是市委市政府給百姓造了福。萍水河發生了鉅變,這座古老的煤城也發生了鉅變。與治理萍水河異曲同工的是,過去萍鄉城內那種“雨天兩腳泥,晴天滿身灰”的狀況已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氣勢恢宏的廣場、寬闊整潔的街道和大片嶄新的樓房。近年來,省城或外地來到萍鄉的人都無不為這座城市的鉅變讚歎不已。近年來,市政府用於萍鄉城的道路改造、城市綠化、市政設施建設、大街小巷人行道硬件建設等投入經費達2.8億元。
萍水河 萍水河
美麗而清澈的母親河在平靜的流暢中敍説着她的鉅變,慶賀着萍鄉人的歡樂和幸福,莊嚴挺拔的秋收起義紀念碑在宣言,證實着萍鄉人的成功和這片土地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