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萌(讀作mé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是指植物的芽,引申之又可比喻開始發生的事物或徵兆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讀    音
méng [3] 
注    音
ㄇㄥˊ
部    首
總筆畫
11
部外筆畫
8
倉    頡
tab
五    筆
ajef
四角碼
44627
鄭    碼
ekq
統一碼
基本區U+840C
筆    順
12225113511
字    級
一級字 [1] 
平水韻
平聲八庚 [4] 
結    構
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形聲字 此字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説文》小篆文字其上部分像兩棵草的形狀,下方是“明”的篆體文字。而到了漢代時期(圖2),上方像是兩個“山”字,下方的“明”字與篆體文字相比,漢代文字更加的接近現代漢語書寫。漢代時期以後,沒有很大的變化,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從“艹”,“明”聲。“艹”表意,其篆書形體像草,表示草木發芽。“明”表聲。明有顯露不隱蔽之義。表示草木之芽破土而出。所以可見其本義是指植物的芽。《説文》中説“萌,芽也。”説的就是其本義。由於芽代表一種新生,所以後又引申指開始發生。由剛剛萌生的草木,“萌”又可引申為事情剛剛顯露的發展趨勢或情況。現在,“萌”也可用來形容一個人看起來十分可愛,譬如“賣萌”。 [5]  [2]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méng
名詞
植物的芽
bud
萌,草芽也。——《説文》
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禮記·月令》。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乃舍萌於四方。——《周禮·春官·占夢》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目注勾萌,以望其拆。——《聊齋志異·葛巾》
開端
beginning
聖人見微而知萌。——《韓非子·説林上》
萌兆;萌象;萌孽
通“民”、“氓”。人民
the people
奸巧邊萌。——《史記·三王世家》
軌謂高田之萌曰。——《管子·山國軌》
萌人;萌俗;萌庶;萌黎;萌隸
通“甿”。農民
peasant
四鄙之萌人聞之。——《墨子·尚賢上》

動詞
草木發芽
sprout
草木萌動。——《禮記·月令》
萌茁;萌動;萌發
開始;產生
begin;start
知者見於未萌。——《商君書·更法》
親法,則奸無所萌。——《韓非子·心度》
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誅之。——《三國演義》
萌陽;萌達;萌通;萌起
鋤去

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周禮‧秋官‧薙氏》
[3]  [6] 

常用詞組

萌動、萌發、萌櫱、萌生、萌芽、萌芽、萌茁、萌化了 [1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  武庚切
艸芽也。從艸明聲。 [7] 

説文解字注

艸木芽也。木字依玉篇補。説文以艸木芽、艸木榦、艸木葉聮綴成文。芽析言則有別。尚書大傳。周以至動、殷以萌、夏以牙是也。統言則不別。故曰:艸木芽也。月令。句者畢出。者盡達。注。句、屈生者。𦬆而直曰:樂記作區。從艸。朙聲。武庚切。古音在十部。 [8]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鋂。《唐韻》莫耕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氓。《説文》:草芽也。
又《韻會》:菜始生也。《博雅》:始也。
又不動貌。《莊子·應帝王》:鄕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又耕亦曰萌。《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注:謂耕反其萌芽。
又姓。《正字通》:五代蜀裨將萌慮。
又葭萌,地名。《史記·貨殖傳》注:屬廣漢,今利州縣。
又通氓。《管子·山國軌》:謂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幣於子者若干。注:萌,民也。《戰國策》:施及萌隷。
又同蕄。《爾雅·釋訓》:存存萌萌,在也。
又《唐韻古音》:讀芒。揚雄《幽州牧箴》:義兵涉漠,偃我邊萌。葉下康韻。
又義與芒通。《禮·月令》: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管子·五行篇》:艸木區萌。區萌,卽句芒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
又眉兵切。音明。蕨萌,草名。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ăŋ
王力系統
m
eaŋ
董同龢系統
m
uăŋ
李方桂系統
m
rang
兩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riw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riw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riw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æŋ
擬音/王力系統

m
æ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æ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æ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ɛ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m
æŋ [10-11]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莫耕切
mæŋ
平聲

開口呼
二等

莫耕
mreŋ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眉兵切
miaŋ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謨耕切
mɐŋ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彌登切
məŋ
韻略


平聲





謨耕切

增韻


平聲





謨耕切

中原音韻

陽平聲
東鍾

合口呼



muŋ


陽平聲
東鍾



次濁

muŋ


陽平聲
庚青



次濁

muəŋ

陽平聲
庚青

開口呼



m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麻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莫紅



平聲


次濁
眉庚切
məŋ

平聲
十八庚





眉庚

分韻撮要

陽平聲






[11-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09-1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第43頁
  • 3.    萌 漢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19]
  • 4.      .搜韻[引用日期2020-09-19]
  • 5.    小豆丫編繪.漢字!漢字!漢字原來如此 有表情的字:華夏出版社,2016.01:第100頁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9卷 440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第45頁
  • 8.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全注全譯版[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第147頁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第2490頁
  • 10.    萌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0]
  • 11.    萌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0]
  • 12.    萌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0]
  • 13.    “萌言萌語”不應是青春話語的唯一樣子--文旅·體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7-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