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萌芽月刊

鎖定
《萌芽月刊》現代文學月刊。魯迅馮雪峯編輯﹐1930年1月1日創刊於上海﹐光華書局發行。同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後﹐即成為“左聯”的機關刊物之一﹐柔石魏金枝曾參與編務。出至第1卷第5期﹐因遭當局查禁﹐第6期改名為《新地月刊》﹐出1期﹐又被查禁。是“左聯”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
中文名
萌芽月刊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現代文學
創刊時間
1930年1月1日
出版週期
月刊

萌芽月刊欄目方向

創刊號《編者附記》﹐説明該刊主要登載“翻譯和紹介﹐創作﹐評論”。成為“左聯”機關刊物後﹐標明是“文藝﹐文化﹐社會”的綜合性刊物。該刊發表了不少青年作家的作品﹐如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殷夫的《監房的一夜》﹑《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魏金枝的《奶媽》﹐張天翼的《從空虛到充實》﹐以及樓適夷﹑林林等的作品。這些作品多反映農民﹑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現了他們的覺醒和鬥爭。在翻譯方面﹐著重介紹無產階級文藝理論和作品。第3期為“三月紀念號”﹐紀念馬克思﹑恩格斯和巴黎公社。第 5期為“五月各節紀念號”﹐紀念“五一”和“五卅”。魯迅翻譯的法捷耶夫的《毀滅》﹐曾以《潰滅》的譯名連載於《萌芽月刊》。
《萌芽月刊》設有《社會雜觀》專欄﹐發表剖析社會和有關文藝論爭的雜感。魯迅在這一欄中發表了《流氓的變遷》﹑《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習慣與改革》﹑《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我們要批評家》﹑《張資平氏的“小説學”》﹑《“好政府主義”》﹑《“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等著名雜文。為這個專欄撰稿的還有柔石﹑馮雪峯等。《社會雜觀》體現了《萌芽月刊》的又一戰鬥特色。
《萌芽月刊》自第 3期始﹐各期均刊登了有關“左聯”和其他左翼團體的消息和文章。如第 3期《國內外文壇消息》欄﹐以《上海新文學運動者底討論會》為題﹐報導了1930年2月16日召開的一次“左聯”籌備會﹔第4期除《左翼作家聯盟底成立》的報導外﹐還首次發表了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第6期發表了馮乃超的文章《中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及左聯產生之歷史的意義》﹐《國內文藝消息》欄載有報導《左翼作家聯盟的兩次大會記略》。這些消息報導和文章﹐都是研究30年代革命文學活動的珍貴資料和文獻。

萌芽月刊文化傳統

《編者附記》
關於這小小的定期刊物,怎樣產生,帶着什麼使命,是實在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話,可對讀者諸君説的;這不過是,有幾個著譯者有所著譯,或者想有所著譯,“萌芽”便定為他們發表著譯的地方之一,如此而已。所以在這裏,便只將內容——“萌芽”想登載些什麼東西——方面,大體地附記幾句。
“萌芽”是雜誌,在內容方面不能不“雜”。同時又不得不受種種的限制——除出現今狀況的束縛,不能言所欲言,譯所餘譯的以外,還有同人等——著譯者們自身的限制,就是人手不多,能力薄弱,又因為出身的社會層和生活的關係,無論思想或見聞或技能都不得不偏限於一方。所以“萌芽”上的文章,除出“雜”以外,一方面又不能免於或一的偏形。
這被限定的我們的努力,在第一卷內,為主的是朝着這三方面:翻譯和紹介,創作,評論。
翻譯方面,在第一卷內,我們預定了一個計劃,就是想將新、俄的幾個優秀的作家,給以介紹。但同時,西歐諸國及小國度的作品,也想擇其傾向比較正確的,紹介一些。論文則專限於“科學的”藝術論的論著,和論述各國新興文藝的文章,及社會的文藝批評等,加以介紹。
較之翻譯,創作方面,我們沒有很大的把握,不能有同樣的預定計劃。這也不獨我們沒有把握,就是全文壇都如此消沉的,——這大約因為我國文學水準低下,壓迫又沉重的緣故吧。但我們總希望在“萌芽”上,抽出幾個新文學的萌芽來,除同人等的努力以外,還希望大家投稿。但我們要對讀者諸君説一聲,“萌芽”登載創作(無論小説,詩歌,戲曲以及其他)的標準,是比較寬大的,在形式方面,我們不嫌平常和幼稚,在思想——即作品的內容方面,我們容許作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及意識的比較不正確或比較的不純粹。只要是成為一篇文章,而在思想上,不是開倒車的,或像一條縛足的繩(例如頹唐的,絕望的東西)似的東西,“萌芽”是一概要登載的。
評論方面,我們除出文壇想象有時要加以批評以外,對於一般的社會現象,也要加以批評。但在這裏的限制,是更大的。此外,我們要登載雜文,雜記等。
“萌芽”的內容,大體如上所記,而且第一期已呈在讀者諸君之前,除出評論方面自第二期起要增加份量以外,其他方面大抵就照第一期樣子的出下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