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蕪香腸

鎖定
萊蕪香腸舊稱“南腸”, [3] 香腸的一種,黑褐油亮,味道香醇,營養豐富,肉質緊實,並具有耐貯耐運等優點。萊蕪香腸的原料是萊蕪黑豬豬肉。 [1] 
中文名
萊蕪香腸
分    類
魯菜
口    味
香甜
主要食材
萊蕪黑豬精肉
舊    稱
南腸
特    點
營養豐富美味清增進食慾健胃理氣
工    序
刮腸、剁肉、拌餡、灌腸、晾、蒸煮

萊蕪香腸產品簡介

萊蕪香腸,舊稱“南腸”,是飲譽省內外的傳統名吃。

萊蕪香腸產品特點

具有營養豐富,美味清口,增進食慾,健胃理氣等功能和蟲不蛀,蠅不叮,久放不變質等特點。

萊蕪香腸歷史來源

清道光年間開始生產,已有170多年的歷史。 [3]  萊蕪香腸產於萊蕪區城北三十里的著名古鎮——吐絲口(現為口鎮),是山東名吃之一。
順香齋南腸 順香齋南腸
萊蕪香腸歷史悠久,它起源於清道光年間,也就是1849年,由濟南歷城的餚肉商人蘇志亭傳入口鎮,並在此紮根經營,傳承至今,已有將近170年的歷史。
萊蕪香腸在萊蕪還有一個名字叫南腸,南腸名字的由來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説香腸由濟南歷城人傳過來的,取一個“濟南”的“南”字;而另一個版本是説製作香腸所用的香料,都來自於南洋一帶,所以叫南腸。無論哪種版本,沒有對錯,都能説明萊蕪香腸的悠久歷史。
萊蕪香腸 萊蕪香腸
傳統的萊蕪香腸,是由切碎的黑豬肉,加入桂皮、丁香、花椒、八角、砂仁、蒔蘿子等十幾味中藥材,灌入腸衣,經晾曬後,蒸煮而成,講究藥食同源。 [2] 

萊蕪香腸主要原料

其主要原料是萊蕪黑豬瘦肉和小腸,配以砂仁、白芷、肉蔻草蔻、八角、邊桂(桂皮)、花椒石落子八種調味料,其佐料為十餘種,外加醬油。

萊蕪香腸製作方法

1.原料肉和輔料選擇:選健康新鮮的精瘦肉和適量肥肉(依個人口味適量添加或不加肥肉),必須除去碎骨,以腿肉和臀肉為最好。肉質要有彈性,色澤鮮紅。新鮮肉因粘着力強,可提高製品的保水能力。腸衣要求無異味,拉力強,有一定長度,直徑為16~18毫米。腸衣品質對香腸外觀影響較大,一般用豬小腸。食鹽用純度在95%以上的精鹽,要求無雜質,水分在2%以下。醬油是加工香腸的主要調味品(灌腸中不加),用量較多,對香腸風味影響較大,所以選用上等白醬油或優質特製醬油。
2.切肉:將瘦肉剔去結締組織和碎骨後,切割成長10~12釐米、寬2.5~3釐米的肉條,用清水洗泡,排出血水後瀝乾。再用切肉機切成8~10毫米的肉丁。肥肉以背膘最好,切成1釐米的小方塊,用35℃温水清洗,以除去浮油和雜質,撈出瀝乾後可加食鹽醃製。
3.拌餡:將定量的瘦肉末和瀝乾的肥肉丁混合倒入攪拌機內,將按配方精確配製好的各種調料均勻撒在肉上,以免攪拌不勻。攪拌均勻的肉餡應迅速灌製,否則色澤要變褐色,影響製品外觀。
4.灌腸:灌製前將腸衣洗淨,泡在清水中,待其變軟後即可使用。灌腸有手工和機械兩種。肉聯廠都採用空氣壓縮灌腸機。灌製時把握腸衣的手,鬆緊要適當,避免腸內肉餡過多而脹破腸衣或令香腸過於粗大。灌製後的香腸,從中部開始用手捏擠出節後擰4~5圈,每24~26釐米為一小節,向兩側由上到下對稱分節。再用鋼針刺孔,使腸內氣體可排出。然後用清水洗淨腸體表面的油膩、腸餡,使腸體保持清潔明亮,以利乾燥脱水。
5.晾曬:冬夏有別,冬天直接在太陽下晾曬8天左右即可(天氣好的話最少三天);夏天宜陰乾,不可在太陽下暴曬,否則香腸可能會有異味。
6、蒸煮:蒸30分鐘(與山東地區蒸饅頭完全一樣),或加醬油(應該用老湯,但老湯不容易找到)煮15分鐘。
6.貯存:在10℃條件下,可保存1~3個月。應掛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質量標準:色澤鮮豔,紅白分明,表面乾燥,無發白現象。具有特殊的香味,表面不應有較大橫花紋,收縮皺紋較整齊。每條香腸長短相似,粗細均勻,肥瘦肉比例適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