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茵蘭戰役

鎖定
萊茵蘭戰役,開始於1945年2月7日,結束於3月2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為殲滅萊茵河左岸(即萊茵蘭)德軍並奪取右岸登陸場,1945年2月—3月實施的進攻戰役。
名    稱
萊茵蘭戰役
發生時間
1945年2月7日—3月23日
地    點
德國萊茵蘭
參戰方
美國英國加拿大納粹德國
結    果
盟軍獲勝
主要指揮官
佈雷德利阿爾弗雷德·施勒姆

萊茵蘭戰役戰役背景

美國第3集團軍的部隊 美國第3集團軍的部隊
阿登戰役結束後,德“H”集團軍羣、“B”集團軍羣和“G”集團軍羣退守齊格菲防線,企圖阻止盟軍攻入德國本土。歐洲盟軍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爾上將決心以第21集團軍羣(司令為B.L.蒙哥馬利元帥,轄加拿大第1集團軍、英第2集團軍和美第9集團軍)、第12集團軍羣(司令為O.N.佈雷德利中將,轄美第1、第3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羣(司令為J.L.德弗斯中將,轄美第7集團軍、法第1集團軍)從奈梅亨卡爾斯魯厄一線發起進攻,突破齊格菲防線,殲滅萊茵河左岸德軍,伺機在右岸建立登陸場。德軍西線總兵力為73個不滿員師,彈藥油料奇缺。盟軍兵力兵器均佔絕對優勢。

萊茵蘭戰役戰役過程

2月7日,美第1集團軍左翼首先發起進攻,但未能奪佔魯爾水壩。德軍乘機打開水壩,造成河水氾濫,美第9集團軍被迫推遲進攻。8日,加第1集團軍發起進攻,遭德軍頑強抵抗,加之天氣異常惡劣,道路泥濘,直至21日才進抵戈赫。23日,美第9集團軍發起進攻,渡過魯爾河向韋瑟爾推進。德軍防線崩潰,撤至萊茵河右岸並炸燬所有橋樑。26日,加軍再次進攻,3月4日進抵蓋爾登,與美第9集團軍會合,10日佔領克桑滕。盟軍俘德軍5.3萬人,但未能圍殲德“H”集團軍羣。
3月3日,第12集團軍羣發起進攻,進展迅速,7日進抵萊茵河畔科隆至科布倫茨一線。同日,其第1集團軍奪佔橫跨萊茵河的雷馬根橋,並迅速鞏固右岸橋頭堡,至16日所屬3個軍均進抵右岸;13日,其第3集團軍向沃爾姆斯美因茨方向發起進攻,迂迴齊格菲防線,掩護第1集團軍右翼。15日,美第7集團軍向齊格菲防線發起正面進攻,進展甚微。20日,美第3集團軍佔領美因茨和沃爾姆斯,德“G”集團軍羣面臨被合圍的危險,被迫撤過萊茵河。23日,美第3集團軍的1個師在奧彭海姆偷渡成功,另10個師隨後渡河,建立起牢固的登陸場。

萊茵蘭戰役戰役結果

通過萊茵河戰役,盟軍全線突破齊格菲防線,肅清萊茵河左岸德軍,俘虜25萬人,並在右岸建立起戰略登陸場,為進軍德國腹地準備了條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