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德勒

(指揮家)

鎖定
首屈一指的通俗管絃樂大師——菲德勒(Arthur Fiedler,1894—1979)在20 世紀的世界指揮大師中間,阿瑟·菲德勒是一位極其特殊的人物,因為在為大眾普及音樂藝術和介紹通俗管絃樂名曲方面,還沒有任何人可以與他媲美。菲德勒一生所從事的事業具有的巨大意義,是決不在正統的歌劇指揮事業和嚴肅的交響樂指揮事業之下的,而且在人們心中所產生的影響,是任何其它事業都望塵莫及的。菲德勒在他一生所從事的崇高事業中,用自己天才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將人們帶進了那神聖的音樂殿堂,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一位良師益友。
中文名
菲德勒
外文名
Arthur Fiedler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波士頓
出生日期
1894年12月7日
逝世日期
1979年7月10日
職    業
指揮家
主要成就
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

目錄

菲德勒生平

阿瑟·菲德勒於1894 年出生在美國的波士頓,他的父親當時是波士頓交響樂團中的一位小提琴家。菲德勒從幼年時就開始隨父親學習小提琴,進入青年時代以店,他便來到了歐洲,進入了德國柏林高等音樂學校中學習,在校期間,他曾投師在著名小提琴教授維利·赫斯的門下學習小提琴,與此同時他還在那裏兼學了鋼琴和指揮。1914 年,菲德勒學成回國,並於第二年進入了波士頓交響樂團,成為這個舉世聞名的交響樂團中的小提琴手,以後,他又在樂團中改拉了一段中提琴。菲德勒自從留學回國以後,就始終堅持將自己的所學全部奉獻給自己的祖國的信念,他從20 歲回國直到1979 年逝世為止,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波士頓交響樂團,他的畢生音樂活動,都是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命運緊密相連的。為此,他曾幽默地開玩笑説:“在波士頓交響樂團裏,除了掃地以外,我任何事情都幹過”。1924 年,菲德勒自行籌建了一個由25 人組成的樂隊,他稱其為“波士頓小交響樂團”,從此,他便以指揮這個樂隊而開始了自己的指揮生涯,於此同時,他還經常在波士頓大學的管弦樂團和合唱團中擔任指揮,1930 年,經過他多年的不懈努力,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終於誕生了,這個樂團的演奏員全都是波士頓交響樂團中的演奏員,(僅僅除去12 位首席演奏家)由菲德勒本人擔任指揮,從這時起,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菲德勒始終堅持在這個崗位上,他率領這個具有突出特色的樂團,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等時間舉行各種形式和內容的通俗音樂會,向聽眾介紹了大量的優秀古典管絃樂名曲和流行音樂及電影音樂的改編曲等等。從這時開始,菲德勒的名字就和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的名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

菲德勒藝術造詣

菲德勒既然把他的畢生精力都投放到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上,那麼他在這方面也必然是一位受益者,他與這個樂團之間的關係可謂相得益彰,雖然這個樂團的主要功績都是由菲德勒勤奮的精神和出色的能力所促成的,但菲德勒本人所獲得的巨大世界聲譽,也都是得助於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的。1930 年5 月7 日,菲德勒指揮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舉行了首演,聽眾當時的熱情極為高漲,人們都對這種音樂會的奇妙風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演的巨大成功,不但使菲德勒一舉成名,而且還使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樂團從此奠定了演奏風格和格調等方面的基礎。
菲德勒作為20 世紀著名的指揮大師,其最主要的功績就是抓住了“音樂普及”這項艱鉅的任務,並且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在以往的年月裏,以交響樂、歌劇為主體的“陽春白雪”式的高雅音樂藝術,和以流行音樂為內容的“下里巴人”式的通俗音樂藝術之間,存在着一個相當大的真空地帶,音樂藝術的欣賞者們總是根據各自的愛好而向兩極發展,久而久之,二者之間便形成了一種深深的隔閡,然而音樂愛好者是需要培養的,要想使他們進入高雅音樂藝術的殿堂,則必須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具體到實踐上來看,就是應該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水平、格調和內容方面的音樂作品來請他們欣賞,以此來起到一種鋪路架橋的作用。這種設想從表面上看似乎很簡單,然而做起來卻是極其艱苦和困難的,但菲德勒卻出色地做到了這一點,他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摸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在他不辭辛苦的努力下,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成為全美最受人們歡迎的樂團之一,許多音樂愛好者都慕名而來,並且在這裏得到了愉快的享受和深刻的啓迪。菲德勒在世時就是全美最繁忙的指揮大師之一,他不但廣泛地為羣眾舉行音樂會,同時還率團錄製了數量驚人的優質唱片,這些唱片在一出現時,便成了人們之間的搶手貨。據統計,在菲德勒於1979 年逝世的前後時間裏,他為世界各大唱片公司指揮錄製的唱片銷售量就已達到了1500 萬張,這個數字的確是使人們瞠目結舌的,然而這還沒有把他逝世後的十幾年時間裏的總銷售量計算進去。
菲德勒是一位別開生面的指揮大師,在音樂會的曲目組成方面,他別出心裁地獨創了所謂的“三部節目制”,即開場的序曲和古典管絃樂曲部分;協奏曲部分;流行音樂部分,這三部分之間結合得十分巧妙,給人們帶來一種非常自然和滿意的效果。有趣的是,菲德勒在音樂會開場時總是以美國作曲家蘇薩的那首激動人心的《星條旗永不落》作為序曲的,這個慣例實際上在1930 年5 月7 日,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舉行首演音樂會時就形成了,以後,它便在幾十年的歲月中不斷延續而形成一定之規了。
菲德勒與他所苦心經營的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以他們多年來的光輝業績,逐漸形成了一種世人所見的鮮明風格,幾十年來,這個樂團在菲德勒的指揮下,每年夏季都在美國各地連續演出十個星期,他們不但在劇場裏演,而且還經常舉行各種夏季露天音樂會,這樣做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儘可能地爭取更多的聽眾,努力將音樂藝術傳播到大眾之間去。
菲德勒作為一個指揮家,他的指揮曲目是非常廣泛的,與其他指揮家不同,他並不經常指揮整場的歌劇和整部的交響樂,而是把重點放在古今著名的中小型管絃樂曲上,在另一個方面,他以開拓者的膽魄,打破了嚴肅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的界限,將當時著名的好萊塢電影音樂、百老匯舞台劇音樂、鄉村音樂、流行歌曲改編曲和爵土音樂等等,全都融匯在了他的節目單上,他嘗試着將這些被大眾所喜愛的、通俗易懂的曲目用交響樂隊來演奏,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效果,正因為如此,他才獲得了“美國現代音樂及流行音樂最傑出的指揮家”的榮譽。
菲德勒為音樂藝術的普及和大眾藝術的傳播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然而他決非是那種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效勞的人,在一些人的眼裏,似乎搞音樂普及就是要無條件地為大眾演奏內容浮淺的流行曲,甚至為此而放棄對高雅藝術的追求,這種看法和態度實際上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但菲德勒與這些人之間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的,他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宣傳性、教育性和引導性。在他的音樂會當中,人們可以看到數不盡的古今管絃樂名曲,在對待流行音樂方面,他也並不是無條件地拿來就用,而是將其優秀的部分和素材拿來進行藝術再加工,然後再把它奉獻給聽眾,這樣,聽眾聽到的就不是那種粗糙的東西,而是一部充滿着流行風格和情調的藝術品了,從這方面來看,菲德勒的真正偉大之處恰恰正在這裏。
菲德勒的指揮風格是熱情、豐富和生動的,他指揮的音樂會總是那樣的色彩繽紛、情緒飽滿,給人一種到處都充滿着活力的印象,其熱烈輝煌的氣分十分令人激動。他還是一位“多面手”式的指揮家,所擅長指揮的作品幾乎從來沒有時代、國界和風格的劃分,然而較比之下,他對於美國現代作曲家的作品的解釋,應該説是錦上添花的了。
菲德勒是一位德高望眾的老一輩指揮大師,他一生以堅毅、熱忱和嚴謹的態度來對待音樂事業,為向美國和世界人民介紹和普及音樂藝術,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在人們的心中擁有着崇高而突出的地位。為了表彰他為人類音樂文化所做出貢獻,1977 年,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曾將象徵着最高榮譽的自由勳章授予了他。
1979 年7 月10 日,這位為世界音樂事業奮鬥到暮年的指揮大師,在波士頓的寓所中與世長辭,享年85 歲。
[1-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