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鼠尾草

鎖定
華鼠尾草(學名:Salvia chinensis Benth.)是唇形科鼠尾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基部平卧,被短柔毛或長柔毛,單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僅葉脈被短柔毛,輪傘花序具花,苞片披針形;花萼沿脈被長柔毛,喉部內面具長硬毛環,花冠藍紫或紫色,冠筒內具斜向柔毛環,側裂片半圓形,雄蕊稍伸出;小堅果呈褐色,常為橢圓狀卵球形;花期8-10月。 [3] 
華鼠尾草產於中國山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常生長於山坡或平地的林蔭處或草叢中,海拔120-500米; [4]  喜温暖或涼爽的氣候; [5]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栽培。 [6] 
據《安徽中草藥》記載華鼠尾草:“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7]  其全草可藥用,味辛、苦,微寒,具有散結消腫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濕熱黃痘,熱毒血喇,風濕骨痛,帶狀皰疹,麻風,跌打傷腫等症狀。 [8] 
中文名
華鼠尾草
拉丁學名
Salvia chinensis Benth.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鼠尾草屬
華鼠尾草
命名者及年代
Benth.,1835 [2] 

華鼠尾草形態特徵

華鼠尾草
華鼠尾草(3張)
唇形科鼠尾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3]  根略肥厚,多分枝,紫褐色。直立或基部傾卧,高20-60釐米,單一或分枝,鈍四稜形,具槽,被短柔毛或長柔毛。葉全為單葉或下部具3小葉的複葉,葉柄長0.1-7釐米,疏被長柔毛,葉片卵圓形或卵圓狀橢圓形,先端鈍或鋭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有圓齒或鈍鋸齒,兩面除葉脈被短柔毛外餘部近無毛,單葉葉片長1.3-7釐米,寬0.8-4.5釐米,複葉時頂生小葉片較大,長2.5-7.5釐米,小葉柄長0.5-1.7釐米,側生小葉較小,長1.5-3.9釐米,寬0.7-2.5釐米,有極短的小葉柄。
輪傘花序6花,在下部的疏離,上部較密集,組成長5-24釐米頂生的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2-8毫米,寬0.8-2.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在邊緣及脈上被短柔毛,比花梗稍長;花梗長1.5-2毫米,與花序軸被短柔毛。花萼鐘形,長4.5-6毫米,紫色,外面沿脈上被長柔毛,內面喉部密被長硬毛環,萼筒長4-4.5毫米,萼檐二唇形,上唇近半圓形,長1.5毫米,寬3毫米,全緣,先端有3個聚合的短尖頭,3脈,兩邊側脈有狹翅,下唇略長於上唇,長約2毫米,寬3毫米,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藍紫或紫色,長約1釐米,伸出花萼,外被短柔毛,內面離冠筒基部1.8-2.5毫米有斜向的不完全疏柔毛毛環,冠筒長約6.5毫米,基部寬不及1毫米,向上漸寬大,至喉部寬達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3.5毫米,寬3.3毫米,平展,先端微凹,下唇長約5毫米,寬7毫米,3裂,中裂片倒心形,向下彎,長約4毫米,寬約7毫米,頂端微凹,邊緣具小圓齒,基部收縮,側裂片半圓形,直立,寬1.25毫米。能育雄蕊2,近外伸,花絲短,長1.75毫米,藥隔長約4.5毫米,關節處有毛,上臂長約3.5毫米,具藥室,下臂瘦小,無藥室,分離。花柱長1.1釐米,稍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狀卵圓形,長約1.5毫米,直徑0.8毫米,褐色,光滑。花期8-10月。 [3]  [9] 

華鼠尾草生長環境

華鼠尾草喜温暖或涼爽的氣候,常生長於山坡或平地的林蔭處或草叢中,海拔120-500米。 [4-5] 

華鼠尾草分佈範圍

華鼠尾草產於中國山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 [1]  [4] 

華鼠尾草繁殖方法

華鼠尾草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栽培。 [6] 
種子繁殖
華鼠尾草
華鼠尾草(5張)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種。播種前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將種子用50℃温水浸泡,待温度下降到30℃時,用清水沖洗幾遍後,放於25~30℃恆温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時後播種。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於鼠尾草種子小,宜淺播。播後要覆蓋薄土,並要經常灑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扦插繁殖
華鼠尾草 華鼠尾草
在5~6月,選枝頂端不太嫩的頂梢,長5~8釐米,在莖節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葉,按行株距5釐米×5釐米,插入苗牀中,深2.5~3釐米。插後澆水,並覆蓋塑料膜保濕,20~30天發出新根後按行株距(45~50)釐米×(25~30)釐米的密度定植。定植後應及時鬆土除草,乾旱時應適當灌溉,雨後必須及時排水。生長季節根據情況追肥2~3次,每次每畝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長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穫後、冬凍前灌水後即培20釐米高的土,翌春終霜後扒開土澆水,使萌芽生長。華南地區不需覆蓋也可安全越冬

華鼠尾草栽培技術

華鼠尾草栽培宜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土質深厚壤土為佳,有利生長。種子直播,每穴3-5粒,發芽一週後或獲株高達5-10釐米時須疏苗。間距20-30釐米。成株後可再次疏剪,增加距離,生長的較旺盛。不同品種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強度不盡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確認及瞭解。

華鼠尾草主要價值

華鼠尾草藥用價值

據《安徽中草藥》記載華鼠尾草:“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7]  其全草可藥用,味辛、苦,微寒,具有散結消腫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濕熱黃痘,熱毒血喇,風濕骨痛,帶狀疤疹,麻風,跌打傷腫等症狀。 [8] 

華鼠尾草研究價值

華鼠尾草 華鼠尾草
全草含異丹蔘酚酸(isosalvianolic acid)C,丹蔘酚酸(salvianolic acid)B、D,紫草酚酸(lithosperm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R-(+)-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R-(+)-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此外還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根含水蘇糖(stachyose)。
參考資料
  • 1.    吳惠敏編著,安徽濕地 植物圖説,黃山書社,2014.11,第157頁
  • 2.    華鼠尾草-名稱分類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5]
  • 3.    華鼠尾草-植物百科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5]
  • 4.    華鼠尾草-植物誌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5]
  • 5.    塗清芳著,安徽琅琊山野生觀賞草本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7.08,第62頁
  •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中華本草 7,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162頁
  • 7.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中華本草 7,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163頁
  • 8.    李長樂,董昌山,周志祥主編,湖北紅安中藥植物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262頁
  • 9.    華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