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林禪寺

鎖定
華林禪寺[Huálín chánSì] 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道轄內。始建於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因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曾於此結草為庵,弘化佛法,故名西來庵。該寺是中國佛教祖宗始祖菩提達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首。後該寺在千年間六度興廢。清順治十二年(1655),宗符禪師牽頭募資重建大雄寶殿、樓閣堂龐察室,並改西來庵為華林寺,取佛教禪宗的華嚴世界觀十萬諸佛,林蘢鷲山隱五百應真之意境。坐西朝東,佔地面積約 3 公頃,由五百羅漢堂、五眼古井、漢白玉舍利塔、祖師殿、功德堂等組成。其中五百泥塑羅漢像神態各異,其中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木雕像。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 
2023年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3] 
中文名
華林禪寺
地理位置
廣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    型
寺廟

華林禪寺歷史沿革

順治初,臨濟宗32世宗師古鏡宗符,從福建漳州遊方到廣州,參謁西來庵時,為庵主大慈素端(1602-1664)極力挽留,要他擔負起重光祖庭的重任,加上當地名士豪紳程可則、王念初、梁佩蘭、陳恭尹諸公呈詞懇請,乃應允主持重建工作,發動海內外信眾踴躍捐資,把古庵改建成一座禪宗大寺院。
據元覺撰《華林禪寺開山碑記》,當年,宗符禪師“爰拓基址,定方隅,引河流為功德水,植材木為祗樹園,首建大雄寶殿,次及樓閣堂廡寮室庖逼,無不圓成。”順治十二年(1655),

華林禪寺相關典故

順治十七年(1660);順治帝再恩賜22顆佛舍利子給華林禪寺供奉;四十年之後,康熙帝明諭華林禪寺特建舍利殿和舍利塔安奉22顆佛舍利;康熙四十年(1701)農曆七月,華林禪寺舉行隆重的舍利殿和佛舍利子安奉儀式。由於奉御旨供奉佛舍利子,極大地提高了華林禪寺的地位和威望,不僅使該寺成了廣州禪宗叢林之首,還有力促進了中外友好往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