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鎖定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是華東交通大學的二級學院,2016年5月學校將原“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1]  學院前身是機電系,始建於1979年9月,後經歷電氣工程系、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幾個發展階段。 [2] 
中文名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79年9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華東交通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陳世明 [4] 
本科專業
5個
校    訓
日新其德 止於至善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雙港東大街808號 [2]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1979年9月,學院前身華東交通大學機電系建立。
1985年1月,依專業發展的要求,在機電工程系的基礎上分別成立了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原機電工程系建制撤消。
1996年9月,學校將原電氣工程系分為兩個系:電氣工程系和電子信息工程系。
1999年4月,學校將電氣工程系和電子信息工程系合併,成立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2002年1月,學院更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2] 
2016年5月,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1]  [3]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136人,專任教師109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8人,博士56人。現有雙聘院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相關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江西省教學名師2人、江西省“金牌導師”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 [2] 
雙聘院士:柴天佑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楊輝、李澤文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楊輝、陳劍雲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指委委員:楊輝、宋平崗、鄭曉芳
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彭春華、賴強
江西省教學名師:宋平崗、鄭曉芳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陳世明
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楊輝、陳世明、彭春華、李中奇
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楊輝、陳劍雲、陳世明
江西省井岡之星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陳世明
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丁青鋒、程宏波、付雅婷、譚暢、祝振敏、賴強
江西省高層次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屈志堅
江西省傑出青年人才資助計劃:屈志堅、程宏波、祝振敏、丁青鋒 [7]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專業設置

在學院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階段,學院有四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鐵道部特色專業,併入選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 
2016年5月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後,原軌道交通學院的“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劃入該學院,共設置有五個本科專業。 [3]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電氣工程”三個特色鮮明的學科,其中,“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為江西省一流學科,第4輪學科評估結果為“B-”,擁有博士點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電氣工程”學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 [2]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擁有“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江西省先進控制與優化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稀有金屬冶金全流程一體化控制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2] 
平台建設
平台名稱
類型
負責人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牽引供電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方向)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陳劍雲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軌道交通自動化與運行優化方向)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楊輝
稀有金屬冶金全流程一體化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楊輝
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中心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實驗室)
陳劍雲
江西省先進控制與優化重點實驗室
省重點實驗室
楊輝
華東交通大學軌道交通牽引電氣化研究院
校級研究院
屈志堅
華東交通大學軌道交通自動化研究院
校級研究院
楊輝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
校級研究所
陳劍雲 [6]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李澤文
院黨委書記: 趙敏
副院長:徐雪松、韋寶泉、祝振敏
院黨委副書記:劉修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