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鎖定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是華東交通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始建於1979年,原為機電工程系,於2016年5月經華東交通大學批准更名為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截至2019年9月,學院設有6個系,有5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4個;有教職工130人,其中博導6人,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博士60人。 [1] 
中文名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7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華東交通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劉燕德
黨委書記:周爾民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4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院系設置
機械製造工程系、智能製造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儀器科學系、汽車工程系、軌道車輛工程系
院    訓
始於創新、止於至善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港東大街808號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1979年,成立機電系。
1981年,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本科開始招生。
1984年,電氣系獨立建制,機電系更名為機械系。
學院風采
學院風采(5張)
1996年,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二級碩士點獲授權。
2000年,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二級碩士點獲授權。
2001年,機械系更名為機械工程系。
2002年,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型)碩士點獲授權。
2003年,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碩士點獲授權。
2004年,機械工程系更名為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型)碩士點獲授權。
2005年,物流工程(專業型)碩士點獲授權。
2006年,機械工程一級碩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精密儀器及機械二級碩士點、材料加工工程二級碩士點獲授權。
2010年,工業工程(專業型)碩士點獲授權。
2011年,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獲授權。
2013年,開始在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招收博士。
2016年,機電工程學院更名為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型)碩士點獲授權。 [2]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9月,學院設有6個系,有5個本科專業。 [3-4] 
系:機械製造工程系、智能製造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儀器科學系、汽車工程系、軌道車輛工程系
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能源與動力工程、車輛工程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9月,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4個,江西省高校“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學科1個。 [1] 
一級學科博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精密儀器及機械、材料加工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車輛工程、控制工程
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點學科:機械工程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學科:機械工程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9月,學院擁有教職工130人,其中博導6人,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博士60人;教師隊伍中擁有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優秀教師1人、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傑出青年)6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骨幹10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5人。 [1] 
教授名錄 
導師姓名
職稱
招生類型(學術、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
劉燕德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機電液一體化技術
熊國良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智能診斷/機電控制技術
周新建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先進製造技術
黃志超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板料連接技術研究/汽車後橋CAD/CAE/CAM
羅玉峯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新型機械系統分析設計及應用
劉正平
教授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智能檢測與故障診斷
周建民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智能檢測與故障診斷
徐尤南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機構學與機器人/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劉樂平
教授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機電系統檢測與控制技術/數控技術
胡國良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流體傳動及控制/磁流變智能器件研發
李駿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車輛安全、車輛設計方法
歐陽愛國
教授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車輛性能檢測及儀器、新型傳感器技術及應用
盧黎明
教授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車輛設計與製造/制動安全系統
任繼文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CAD/CAE/CAPP/CAM
肖乾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高速列車輪軌關係,軌道車輛運維技術與裝備,CAD/CAM/CAE
劉平安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並聯機器人機構學/車輛動力學、牽引與制動
匡唐清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材料加工CAE技術
程賢福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現代設計技術在機械裝備設計中的應用/ 車輛零部件的設計與優化
楊超
教授/博士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仿真優化、檢測與智能控制
周爾民
教授
機械工程(學碩+專碩)
先進製造系統 [5]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9月,學院擁有江西省第一批本科特色和品牌專業1個、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江西省一流專業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測控技術與儀器”是江西省高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 [1] 
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
江西省特色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江西省品牌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江西省一流專業:車輛工程
江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電工程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6] 
  • 教學成果
截至2019年9月,學院獲得教學成果獎25項、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2項。 [1] 
歷屆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項目及名單
批次
教學成果名稱
獲獎人(主要完成人)
獎勵級別
獎勵等級
時間
第三批
機械設計試題庫、試卷自動生成及成績統計分析(JLSJ)系統
左美森、龔事其、洪家娣
省級
二等獎
1993.3
第四批
生產實習教學實踐與改革
劉志方、何友義、丁陽喜、周新建
省級
三等獎
1995.4
第七批
機械原理CAI課件及其輔助製作工具
徐尤南、洪家娣、劉平安、許玢、潘輝
省級
二等獎
2003.3
第十三批
緊貼社會需求多模式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張堅、鄭曉芳、唐玉琴、曹義親、歐陽小紅
省級
一等獎
2012.12
第十三批
三位一體、雙軌並行”的材料成型特色專業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
何柏林、張堅、徐先鋒、匡唐清、熊光耀
省級
二等獎
2012.12
第十三批
加快江西省交通運輸工程碩士教育發展研究
周爾民、劉正平、陳雲萍、朱王海、洪汶
省級
二等獎
2012.12
第十三批
機械類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劉燕德、郝勇、孫旭東、周建民、歐陽愛國
省級
二等獎
2012.12 [7]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教學獲獎情況一覽表 
成果名稱
獲獎人
獲獎名稱
獲獎時間
機械類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劉燕德
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12
緊貼社會需求多模式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張堅
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2.12
三位一體、雙軌並行”的材料成型特色專業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
何柏林
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12
加快江西省交通運輸工程碩士教育發展研究
周爾民
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12
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熊國良
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6
普通高校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的研究
熊國良
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6
液壓與氣壓傳動
劉樂平
江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
2011.9
模具材料及表面強化技術
何柏林
江西省優秀教材二等獎
2011.9 [8] 
  • 學生成績
截至2019年9月,學院學生先後在挑戰杯、3D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獎勵100餘項,省部級獎勵230餘項。 [1]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4月,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團委被全國鐵道團委授予“全國鐵路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12]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9月,學院擁有4個研究所、3個研究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1]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載運工具與裝備
省級重點實驗室:載運工具與裝備
省級工程實驗室:載運工具與裝備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軌道車輛運維研究中心
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軌道車輛運維研究中心
研究所:光機電技術及應用實驗室(校級)、檢測技術與智能診斷研究所(校級)、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校級)、光機電技術及應用研究所(校級)、汽車技術研究所 [4]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9月,學院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80餘項,江西省、鐵道部等省部級科研項目7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中國農業科技二等獎1項,以及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 [1]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國家級科研項目一覽表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項目獲得時間
負責人
局部磁場作用下磁流變彈性體夾層梁振動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胡國良
雙吸平衡式雙螺桿壓縮機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王小明
制動盤用激光沉積混雜增強複合塗層的碳納米管裂紋縫合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趙龍志
位移差動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自感應性能分析及動力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胡國良
第八屆 IFIP “智能檢測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劉燕德
基於PSO和NN的隧道照明節能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楊超
大規模定製下基於可適應性重構的產品平台規劃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4
程賢福
BitmapBitmapBitmap非高斯假設下故障轉子系統的隨機可靠性分析及其高效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周生通
多尺度纖維狀三維組織工程支架的設計及其微-納協同效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熊光耀
複合材料水輔共注製品的多相演變機理及質量控制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匡唐清
面向多質量特性控制的電動汽車輪轂電機電磁熱耦合機理及建模理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陳齊平
噴丸對自衝鉚接性能影響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黃志超
基於模態區間的高速列車轉向架關鍵部件狀態預測及可靠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謝鋒雲
人至物倉庫揀貨系統自組織優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
徐翔斌
TBM掘進機構環境適應性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徐尤南
基於應力約束的分佈式柔順機構幾何非線性拓撲優化設計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佔金青
基於載荷反演的齒輪箱工況不敏感狀態退化評估理論與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張龍
基於Archard修正模型的薄輪緣車輪緩磨型面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林鳳濤
基於動態服役環境輪軌激振下的高速動車組齒輪箱體裂紋產生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朱海燕
水下濕法焊接液體擊穿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李志剛
柑橘黃龍病拉曼結合高光譜快速診斷機理與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6
劉燕德 [9]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是以圓形為主體,中間是J的藝術圖案,下半部分是齒輪的形狀,上方是華東交通大學的大寫英文,下方則是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的中文名稱。 [1]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院徽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院徽
  • 院訓
始於創新、止於至善 [1]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院長
劉燕德
黨委書記
周爾民
常務副院長
周建民
黨委副書記
陳和金
黨委委員
金晶
副院長
胡國良、陳齊平 [10]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系主任)一覽 
姓名
任職時間
饒巧生
1979-1984
章華鑫
1984-1988
趙雁濱
1988-1992
肖文林
1992-1995
何友義
1995-1996
熊國良
1996-1998
陳夢成
1998-1999
熊國良
1999-2003
周新建
2003-2009
熊國良
2009-2013
劉燕德
2013-2017 [11] 
歷任書記一覽 
姓名
任職時間
沙洋
1979-1983
方金良
1983-1984
李翰文
1984-1985
陸正華
1985-1988
徐朝亮
1988-1990
楊建華
1990-1993
趙連科
1993-1994
楊遠雲
1994-1995
洪家娣
1995-2001
周新建
2001-2004
黃少雲
2004-2006
丁陽喜
2006-2009
周新建
2009--2017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