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鎖定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是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以下簡稱“校團委”)領導下的校級學生組織、華師校內唯一擁有全媒體完整產業鏈的綜合性校園媒體,是校團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依託,是青年學生髮表意見、獲取資訊的重要渠道,是培養當代傳媒精英的重要基地。華大青年傳媒以關注校園生活、傳播校園文化、弘揚校園精神為理念,以貼近生活、貼近青年、貼近時尚為要求,努力打造青年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主流校園媒體。
華大青年傳媒創辦於1999年,起初為《桂苑青年》報。2010年整合校團委下屬所有媒體資源,現已擁有報紙、網站、電視台、雜誌、新媒體各大平台、青梅手機客户端、掌上華師等多個品牌陣地。二十三年來,在十幾代學子的共同努力之下,華大青年已從最初單一的平面報紙媒體發展成為集新聞採編報道、報紙期刊發行、視頻影像製作、新媒體資訊服務等一體的綜合性大學生傳媒。
中文名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外文名
ccnu youth media center
簡    稱
華青
主管單位
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
中心人數
220人左右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發展歷程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歷史大事件

1999年5月4日,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響應中央號召,創辦團委機關報紙《桂苑青年》。
2006年,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網站正式推出,報社由平面媒體向立體傳媒轉變,開始綜合型發展。
2007年,華大青年網絡電視台正式成立,華大青年新聞中心成立,華大青年網站同時上線。《桂苑青年》正式更名為《華大青年》,並由當時任校長、現任校黨委書記的馬敏教授親自題寫刊頭。
2010年9月,華大青年新聞中心和華大青年電視台進行優化整合,成立華大青年傳媒中心,設立總編室,下設報紙期刊部、網絡新聞部、網絡電視台、行政事務部和營銷發展部。
2011年11月,應團中央下發關於建立全國高校微博體系的文件號召,作為武漢試點高校之一的華中師範大學校媒,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內部成員制定了《新媒體運營規範》申請創立新媒體部門,新媒體開始在傳媒中心試點運營,新媒體運營部成立。
2013年4月,經過中心內部部門整合,新媒體運營部更名新媒體部。同時,行政事務部與廣告營銷部(原隸屬於營銷發展部)合併,傳媒發展部正式成立。營銷發展部拆分,活動部正式成立。
2013年9月29日,新媒體部啓動SNS三大平台整合計劃,將新浪微博、人人網、QQ空間的日常更新內容進行同步互通,進行部門運營方式的變革,使部門發展有了跨越式的進步。
2013年11月~2014年4月,全面策劃並製片發行了首部高校話劇大電影《現在不是過去的未來》,在青年劇場首映大獲成功,影票火爆售罄,開拓了嶄新的高校話劇運作模式和校媒發展方向。
2014年1月,在教育部思政司指導、中國大學生在線主辦的第六屆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絡評選活動中,華大青年網獲得“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稱號。
2014年3月,自主研發並推出我校首款官方微信服務號“掌上華師”,提供一卡通查詢、移動圖書館、講座通知、失物招領、成績查詢、空閒教室等諸多實用功能,提供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務,方便了校園生活、推進了信息化校園的建設。在科學會堂一樓報告廳舉行了盛大的產品發佈會,當前用户數量已經超過6000名。
2014年4月,“掌上華師”為眾多大型校園活動提供投票技術支持。為“桂苑之歌”提供微信上牆,吸引觀眾發出近1400條消息,是2013年同期數目的十倍,這也是我校第一次在大型校級活動中使用微信牆,極大地提升了活動影響力和互動性。
2014年5月,華大青年獲評湖北高校傳媒協會2013年度優秀會員媒體單位,華青記者郭哲當選為省校媒新一屆副主席。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活動大事件

2008年2月,專訪時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復。
2008年10月,專訪廈門大學教授、博導易中天。
2009年5月,專訪內地歌唱組合至上勵合。
2009年9月,專訪台灣著名流行歌手、演員潘瑋柏。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2009年10月,專訪創作型華語女歌手戴佩妮。
2010年1月,專訪著名音樂組合羽泉。
2010年4月,由華大青年新聞中心獨立主辦的首屆“讀報文化節”成功舉辦。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2010年11月,全程參與電影《李小龍:我的兄弟》劇組湖北省首映式的宣傳報道,並對劇組成員香港著名影視人文雋、葉偉民,李小龍胞弟李振輝及演員張一山作獨家專訪。
2010年11月,代表學校參加湖北高校傳媒聯盟座談會。
2010年11月,專訪,校考試研究院考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化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王后雄。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2010年12月,作為湖北省唯一一家高校學生媒體全程參與了《趙氏孤兒》湖北省首映式的宣傳報道,並採訪了著名導演陳凱歌,著名女演員范冰冰及演員趙文浩。
2011年3月,由網絡新聞部牽頭,全面負責了校團委在第十三屆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西南賽區比賽期間的宣傳工作,積極弘揚學校優秀的志願服務精神。
2011年3月,採訪央視著名主持人韓喬生。
2011年3月,參與國家游泳隊進華師的宣傳報道,並採訪了奧運冠軍劉子歌、孫楊等。
2011年4月,在五四青年節前夕,策劃了對資深教授章開沅、邢福義及時任校長馬敏的專訪,寄語廣大青年學生。
2011年5月,學校吉祥物“博博”、“雅雅”形象在華大青年網首發亮相。
2011年5月,代表學校赴南京參加由搜狐網、中國網絡傳播學會專業委員會、南京大學金陵學院主辦,中國廣播網全國高校廣播節目聯盟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校園微博大會暨高校微博大賽啓動儀式。期間參與了與中國廣播網副總經理陶磊、中國網絡傳播學會會長杜駿飛、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搜狐網副總裁、總編輯於威等著名傳媒人的座談。
2011年11月,全面負責校第十二次團代會期間的新聞宣傳工作。
2011年12月,獨家專訪鳳凰衞視著名主持人沈星。
2012年2月,代表學校媒體參加時任團湖北省委宣傳部長金鵬來校調研及座談。
2012年3月,加入《湖北日報》大學生記者團,並代表學校參加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與共青團湖北省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2012年4月,作為校內唯一一家媒體參與2011年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報道,並採訪了榮獲“年度特別人物”的“洋雷鋒”阿達姆及獲得“年度責任人物”的侯江華。
2012年6月,全面負責校團委承辦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期間的宣傳報道工作。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2012年11月,獨家專訪著名演員陳坤。
2012年11月,專訪著名暢銷小説作家蘇小懶。
2012年12月,專訪奧運冠軍楊威。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
2012年12月,專訪著名編劇寧財神。
2013年4月底,舉辦傳媒盛典暨首屆十大媒體人評選,並邀請雲南都市時報社社長、總編輯,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前執行總編輯周智琛臨傳媒培訓講座指導。
2013年5月,專訪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劉同。
2013年6月,獨家專訪著名錶演藝術家六小齡童。
2013年10月,採訪山東衞視主持人大冰。
2013年12月,獨家專訪著名台灣詞作家方文山。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組織架構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總編室

總編室貫徹華師團委宣傳工作精神,全面負責新聞報道的策劃、任務安排、統籌、協調和監督評價。包括召集理事會常規會議,維持華大青年傳媒的正常運作,制定階段性工作計劃,督促落實各項工作,實時分析運作現狀並根據需要進行工作改進,完成校團委分配的各項任務。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組織框架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組織框架
2013年4月,中心總編室調整內部架構,以下為目前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組織框架: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報刊編輯部

報刊編輯部包括內容編輯部和平面編輯部兩個部門。《華大青年報》創辦於1999年,其前身是《桂苑青年》報。自1999年至今,《華大青年》報紙已出版109期,累計發行57萬餘份。每一期報紙投放到全校所有寢室,及時報道同學們關注的校園新聞。
《華大青年》報由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報刊編輯部編輯、出版和發行,從內容採編至美術排版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現報刊編輯部由文字編輯部和構成美術編輯部,管理職務設總監、主任(分管文編、美編),下細分職能職務有文字編輯、校對、美術編輯。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網絡新聞部

網絡新聞部包括青年記者團和網站運營部。網絡新聞部負責華大青年網的新聞及專題採編,具有時效性、互動性、廣泛性。網絡新聞部先後參加了《趙氏孤兒》湖北媒體見面會,《李小龍》華師新聞發佈會,並對《李小龍》劇組進行了獨家採訪,對我校天空合唱團美國演出做了最快速的專題報道。網絡新聞部也曾先後參與對李開復、潘瑋柏、戴佩妮、至上勵合、張一山、劉同、大冰、六小齡童、方文山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採訪工作。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電視台

電視台包括新聞頻道和綜藝頻道。新聞部主要職責為採編校園新聞、社會熱點、專題紀錄片等。綜藝部主要負責製作貼近學生的娛樂綜藝類節目。
華大青年電視台承擔着學校各類大型活動的現場直播及宣傳片的製作任務,先後參與范冰冰、陳凱歌、張一山、李開復、潘瑋柏、戴佩妮、羽泉、至上勵合、劉同、六小齡童、大冰、方文山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採訪工作。2011年拍攝並製作華中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宣傳片在海內外受到一致好評。2012年作為唯一受邀高校媒體參加陳坤校園歌友會、寧財神校園讀書會等活動的採訪。
王牌節目《青年新聞》從2012年9月改版至今,保持每週一期,從未間斷。
金牌綜藝節目《時尚新生活》更是吃喝玩樂走遍武漢,廣受同學喜愛。
2015年,綜藝部為順應大學生青春活力的潮流,正式推出吐槽類語言節目《我們炸了》和情懷向節目《下課了嗎》,在華師引起強烈反響。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新媒體部

新媒體部集SNS團隊、青梅團隊、微信團隊於一身,虛擬形象小Q被公認為活潑可愛的“百曉生”,報道以迅捷的時效性、全面的覆蓋度見長成員兼具新聞採寫、資訊編髮、產品運營能力。作為中心各大業務部門的紐帶不斷創新社交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生產流程,開創了實時報道、高清圖文、媒介多樣、聯動協作的全媒體編髮模式。2013年9月,重啓QQ空間、開創SNS三大平台同步機制,當前空間訪問量已經超過200萬,是校內第一大平台,引領各級組織開闢QQ的風潮。粉絲受眾總數超過3萬人,各大平台總體活躍度居校內第一。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行政事務部

行政事務部包括行政專員和財務專員。負責組織理事會、人事考核、財務管理等工作,為中心提供充分的後備支持;負責對中心的各項新聞生產流程、管理制度進行全面的落實和考核;負責招新、培訓、換屆、年會等大型活動的組織和實施。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公關企劃部

公關企劃部包含外聯專員、創意策劃和活動執行人員。負責組織各項業務接洽、對外聯絡和大型活動的組織策劃等工作,不斷提升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的品牌影響力和內部凝聚力;負責配合落實全媒體戰略的實施和各類產品、平台的推介;負責禮儀規範、對外接洽等技能培訓。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技術部

技術部是校團委網絡技術工作開展的重要依託,分為前端網頁設計和後台數據管理。當前主要負責華大青年網的建設和維護,為校團委其他網站提供技術支持,參與團屬手機App、微信公眾賬號等新媒體平台的研發等工作。技術部自2014年2月以來,完全自主研發推出了我校首款官方微信服務號“掌上華師”,為同學們便捷提供一站式的校園本地生活服務,並負責維護工作,當前用户量已經超過一萬名。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產品平台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華大青年》報

華大青年 華大青年
《華大青年》是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下稱“校團委”)機關報,是校團委下屬學生媒體華大青年傳媒中心主要產品之一。
《華大青年》是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最有歷史的傳媒產品,誕生於1999年,前身為《桂苑青年》報。自1999年至2013年末,《華大青年》報紙已累計發行57萬餘份。《華大青年》每兩週出版一期,4開8版,其中彩色2版,黑白6版,每期發行量達4500份,分發到各寢室樓棟、領導辦公室,並在全校提供多處免費贈閲點。
《華大青年》作為校團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依託和青年學生髮表意見、獲取資訊的重要渠道,版面設置A、B兩版,兼具嚴謹正式與時尚活潑風格。現報紙內容包括頭版(A1)、新聞(A2)、熱點(A3)、關注(A4)、拾貝(A5)、萬象(A6)、推薦(A7)、知道(A8)八個版面。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華大青年網

華大青年網 華大青年網
華大青年網站是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官方網站,目前設有“青年時訊”、“華青聚焦”、“華青訪談”、“精彩專題”、“媒體熱議”、“院系新聞”、“校園視點”等13個版塊。網站的優秀新聞稿件,如《華師學子自發幫老師彌補求婚儀式沿路奉送99朵玫瑰女主角成淚人》、《華師研究生新穎開店主推“待穿服飾”》、《我校開放佑銘體育館供學生避暑書記現場迴應“校長,開房找我”》等稿件也獲得鳳凰網、中國日報網等媒體轉載。
華大青年網整合視頻、報刊等各種資源,成為華中師範大學綜合性的門户網站。多年來,它致力於校園文化建設,秉承新聞立網的宗旨,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通過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新聞報道,打造華師師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極大的豐富了師生的精神世界。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網絡新聞部作為一個家庭團體,為讓華大青年網更上一個台階,真正融入華師學子,不斷努力,爭取能夠引領青年時尚新潮流,把網站建設成為青年學生喜聞樂見,體現學生青春活力的思想陣地。
華大青年網 華大青年網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華大青年電視台

電視台前身為“華大青年網絡電視台“,負責校團委宣傳報道以及校內外重大活動的拍攝和製作,負責電視台常規節目的拍攝、製作和播出,承擔新聞採訪、大型活動現場直播以及視頻廣告、宣傳片等視頻業務。
2007年,“華大青年網絡電視台”建台,最初按內容劃分包括《廣告宣傳》、《博雅聚焦》、《生活資訊》、和《風林火山》
2010年參與中心整合,劃分部門為綜藝部《時尚新生活》、《校園大咖》和新聞部《青年新聞》、《博雅聚焦》以及廣告部。
特色欄目
青年新聞 青年新聞
A新聞欄目——《青年新聞》
《青年新聞》每週一期,播出時間及地點:每週一上午11:30學子餐廳首播,下午5:30學子餐廳重播。
B綜藝節目——《時尚新生活》、《校園大咖》
綜藝節目 綜藝節目
七彩生活,玩轉華師。報道校園特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娛樂化的語音,多元化的報道方式。關注校園內引起眾多關注的各種特色活動,探訪繽紛社團的多彩生活。用鏡頭為同學提供實用的信息,蒐羅趣味的生活資訊,同時輔以一些衣食住行的小技巧,為生活增色添彩。
C原創短片——《原創動力》
發揮想象,做大學生自己的短劇。各種各樣的新奇想法,無邊危機的創意靈感用短劇、MV的形式呈現。搞笑脱線,青春跋扈的故事在鏡頭下保護以往生活的模樣。這是我們自己的影像故事,是我們打開生活的天窗做的美麗的白日夢。
原創動力 原創動力
D實況錄像——《華大直播》
1.與學生會、藝術團、學校社團等合作,承擔大型活動節目的全程錄製。如校迎新晚會,桂苑之歌愛心公益演唱會等。
2.重要講座,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講座資源的分享,本台對一些重要講座也進行錄製,地點範圍不侷限於校內,例我台赴武大錄製梁文道的講座
3.交流活動,主要指一些我台可獲得的獨家資源,例如《趙氏孤兒》湖北首映式及媒體見面會。
4.人物專訪,主要對校園內外知名人士進行的專題訪談,可與華大青年網的“華青訪談”相結合。
華大直播 華大直播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新媒體平台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新媒體平台集華大青年SNS平台(包括人人、空間、新浪微博)、華大青梅手機客户端、華大青年微信,將資訊蒐集、整合、分享與發佈智能集成一體,為廣大師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新聞資訊。
SNS平台
2013年9月29日,新媒體部門正式啓動SNS三大平台整合計劃,將新浪微博、人人網、QQ空間的日常更新內容進行同步互通。
微信平台
2012年12月17日,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微信平台正式開通。
2014年1月25日,華大青年微信成為華師首個獲得自定義菜單的認證微信,化身輕量級App。自定義菜單改變傳統單向傳播形態,實現與用户的雙向互動,引導受眾自主獲取感興趣的信息,還將更全方位地展現華大青年全媒體產品。
以4條圖文的標準模式,注重配圖,推送學生喜愛的內容,堅持每日推送,及時傳遞校園熱點。並開闢語音互動的新形式,增強與師生之間的互動。部門改革後,增開微熱點成為常設版塊,精煉新聞熱點,方便讀者瀏覽。
華大青梅
華大青梅手機客户端,為華大青年傳媒中心運營打造的移動互聯網校園資訊產品,由中國青年報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攜手北京中青融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及運營指導,是專為華師學子定製的校園資訊服務平台,更是為華師人量身打造的校園生活信息快速通道。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品牌活動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成員積極參與中心的採編實踐、傳媒年會、傳媒盛典等品牌活動。另外,中心每年設有“十大傳媒人”、“老黃牛獎”、“小蜜蜂獎”等獎項,以鼓勵中心成員追求更大進步,同時也促進中心更加平穩有力發展。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相關培訓

為培養專業高素質的校媒人才,華大青年傳媒中心各產品部門聯合資源,組織一系列培訓以提高採編、運營、行政、營銷等技能。
專業採編方面,包括新聞寫作、人物專訪、攝影技術基礎、網站後台操作簡介、平面設計基礎與實例講解、Photoshop與方正飛騰初階、繪聲繪影(CVS)與Premiere初講等專業技術培訓。
此外,華大青年傳媒中心還邀請社會知名傳媒人帶來各式講座,豐富學生視野,提升新聞知識。2013年4月,雲南都市時報社長兼總編輯周智琛受華大青年傳媒中心邀請作了主題為“報紙創意思考術和改版實踐指南”的講座。
此外,在公務培訓方面,中心安排有管理系統詳解、財務報銷詳解等知識講座。在素質培訓方面,中心成員也先後參與了記者採訪禮儀、素質拓展、商務基本禮儀等培訓。

華大青年傳媒中心歷屆總編室

第一屆總編室:賀光耀 [2] 
第二屆總編室:顧煒棟
第三屆總編室:沈靖喃
第四屆總編室:李浩、周潔琪
第五屆總編室:葉欣靖、張萬城、楊克雙、蘇亞偉
第六屆總編室:花躍圃、張裕培
第七屆總編室:鄭天銘、劉丹、朱沛錚
第八屆總編室:葉温丹
第九屆總編室:舒佳欣、齊文雨
第十屆總編室:林合煒、唐興東、譚啓瑤
第十一屆總編室:彭玉涵、馬夢圓
第十二屆總編室:劉恩延、董子怡、陳瑋譞
第十三屆總編室:唐藝卓、路忻昀、賀澤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