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鎖定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前身是華僑大學政治系,是華大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
中文名
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現任領導
林慶祥
歷史沿革
公共管理學院
學科建設
公共管理學院涵蓋了管理學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現任領導

陳少牧(黨總支書記、教授)主持學院黨總支全面工作。
王麗霞(院長、教授、黨總支委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工作。
蔡振翔(副院長、教)分管科研、研究生招生與教育培養及學位工作。
李璐嵐(黨總支副書記、副研究員) 分管學院學生工作和辦公室工作等。
林懷藝(副院長、教授、黨總支委)分管公共管理本科教學和泉州校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等。
王堅(黨總支副書記、現掛職閩南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 [1]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歷史沿革

公共管理學院(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前身為1962年創辦的華僑大學政治系。在近50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政治系、社會科學系、國際經濟系、人文社會科學系、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到2009年9月重新組建公共管理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經過幾代師生的共同努力,公共管理學院(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現已成為華僑大學教學科研實力較強的學院之一,成為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科和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教學與科研的主要基地。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科建設

公共管理學院涵蓋了管理學、法學兩大學科門類,擁有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博士學位點,公共管理(MPA)專業碩士學位點和行政管理、政治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碩士學位點以及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等3個本科專業,具備從本科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統籌管理 全校從本科到博士的內地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本科境外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系列課程,並主要承擔泉州校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根據學科建設需要,學院設有公共管理系、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學部等6個系、部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等3個研究機構。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務實精幹、教學經驗豐富和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41名,其中專任教師34名。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19名,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14名,並設有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10多名。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科研成果

學院教師具有較高科研水平,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2005年以來,共承擔各級各類課題6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和省部級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0多部;獲得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多項,泉州市及其他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多項;省級精品課程2項。有10多人次獲得福建省、國務院僑辦和華僑大學等不同層次的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生源培養

學院現有在校生70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人。學院 高度重視學生工作,形成一整套富有人文特色的學生工作機制,尤其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的培養, 開展了頗具特色的學生實踐活動,“愛在深秋”新生愛國主義演講賽、公共管理文化節、公共管理論壇、社會調查大賽、革命遺址探尋活動等大型實踐活動在校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學院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提升了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就業競爭力。經過長期的探索, 學院的研究生形成了週末學術沙龍制度,成為獨特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辦學方針

公共管理學院全體師生正努力貫徹 “ 鞏固成果,科學發展,團結協作,共創和諧 ” 的辦院指導方針,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全面推動學位點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創新,充分發揮多學科交融的優勢,努力為華僑大學的公共管理教學與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研究、中華文化傳播和校園文化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