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佗廟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藍田鎮廟宇)

鎖定
華佗廟位龍文區藍田鎮湘橋村,是福建省惟一供奉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廟宇。據漳州文史資料記載,湘橋村華陀廟始建於明末清初,歷經幾代重建,保存完好,當地人稱華陀為“華元仙祖”,其廟曰“仙祖廟”。廟依湘江畔而建,門口種着幾棵古榕,為土木結構,佔地近一畝,坐東北朝西南。廟有二進、一天井,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邊有連廓連接前後殿。其“畚”字窗,精雕細刻巧奪天工,是磚木混用,外圍為磚,燒製成“龍”紋圖案,惟妙惟肖,而內徑所用的材料是青石,典雅莊重。主殿正間供奉華陀仙祖,兩旁供奉水仙遵王、關帝,左右兩間供奉蔡媽、夫人媽。主殿左右牆壁分別書有“忠孝”、“廉節”每字大約兩米,用筆蒼勁有力,結構嚴謹,相傳是明末抗清英雄、大書法家黃道周所書。
中文名
華佗廟
位    置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藍田鎮
佔    地
約一畝
始建年份
明末清初

華佗廟廟宇簡介

筆者也慕名前往,在歷史文化名村的古厝羣中,看到一座保存完好的華佗廟。據瞭解,它是全省惟一供奉三國時期名醫華佗的廟宇,始建於明末清初,歷經幾代重修,當地人稱它為“仙祖廟”,於2005年被編入《福建地方文化研究叢書》。
華佗廟屬土木結構,坐東北朝西南,面向九十九灣,,有主殿和側室,分二進,中有天井,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進有廊連接。主殿祀奉神醫華佗,左右牆上分別寫着“忠孝”、“廉節”行書大字,相傳是明末抗清英雄、大書法家黃道周所書。

華佗廟故事傳説

70歲的湘橋村民黃亞太介紹,相傳在明末的時候,湘橋村的一些老百姓得了一種怪病,怎麼治也不見好轉,一時引起恐慌,有人認為那種病就是霍亂。由於當時醫療水平有限,一些老百姓把治好病的希望寄託在神靈上。有一天,神靈託夢給老百姓,説只要從村裏江邊的那棵榕樹上摘一些葉子熬成湯,喝了就會好。一些老百姓照着那樣做,果然把怪病給治好了。
有人説那神靈就是名醫華佗。因此,村民們集資在村裏榕樹的旁邊建一座廟宇,也就是華佗廟。此後,湘橋村的村民把每年農曆十月十七作為“仙祖生日”以示紀念,該“節日”是湘橋村最隆重的民俗活動。在農曆正月十二,村民們還把華佗神像請到村裏出巡,讓各家各户祭拜。
在華佗廟裏,現存一塊寫着“聲靈赫濯”牌匾,廟前還有一棵300多年的古榕樹,仍然枝繁葉茂,榕樹下有一隻天然石龜守護。
在湘橋華佗廟的前殿還掛着一塊“仙方妙著”的牌匾。該牌匾是清朝閩浙水師提督王得祿親筆題字,並親自從廈門護送到湘橋華佗廟。
龍文區文管辦主任林耀生介紹,關於王得祿送匾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清嘉慶年間,清朝水師名將王得祿的兄嫂得一腹脹怪病,百般醫治未見效。因王得祿年幼父母雙亡,由兄嫂一手帶大,王得祿視兄嫂如母,他對兄嫂的病情十分焦慮。當時有部下告訴王得祿,在龍溪湘橋有座華佗廟的藥籤非常靈驗。於是,王得祿派親信到華佗廟求神問藥,在得到華佗廟的藥籤後,王得祿按照藥籤的要求抓藥治病,其嫂果然藥到病除。為了感謝華佗廟,王得祿親自由廈門乘船沿九龍江畔尋華佗廟答謝,親題“仙方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