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

鎖定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的詞作。此詞上片寫女子落淚的情態,下片寫女子心中的哀怨。全詞直言快語,設喻淺易。
作品名稱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尊前集
文學體裁
詞牌名
菩薩蠻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作品原文

菩薩蠻
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濕鉛華薄。春露浥朝華,秋波浸晚霞
風流心上物,本為風流出。看取薄情人,羅衣無此痕 [1]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註釋譯文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詞句註釋

①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後二句與上片後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前後闋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②玉纖:纖纖玉手。真珠:珍珠,喻眼淚。
③鉛華:化妝品,搽臉的粉。
④春露:女子的眼淚。浥:潤濕。
⑤秋波:女子的眼神。
⑥羅:一種細薄的絲織品。 [1]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白話譯文

纖纖玉手彈開處,美人之眼淚零落,淚多多濡濕臉上薄薄的鉛華粉。淚如春露潤濕早晨的花兒,眼如秋波浸潤晚霞。
眼淚是心上的風流寶物,眼淚本為風流而灑。看取那些薄情寡義之人,他們的羅衣上絕無淚痕。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唐大中(847—860)年間。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載:“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曰:“中書堂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樂府紀聞》記載此事雲:“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此,《菩薩蠻》諸闋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後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2]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作品鑑賞

此詞上片主要描寫女子落淚的情態。起句即入題,點明美人落淚:“玉纖”二字比喻女子纖細白嫩的手,引出她揮淚的動作;“真珠”類比女子眼淚,很是形象。次句寫女子淚水之多,沾濕了脂粉,沖淡了臉上的妝容,暗中透出女子內心的憂傷。接着,“春露”二句,進一步用比喻摹寫女子的眼淚:淚珠掛在腮邊,如春花上的晨露;淚眼潤濕了紅暈的面龐,如秋水映照着晚霞。下片緊承女子之淚寫她心中的哀怨。“風流”兩句説明淚是人的心靈的展現,直接展現女子的痴情。可是她的情感沒有迴應,所以説“看取薄情人,羅衣無此痕”。這就進一步説明了女子落淚的深層原因,遇上的是個負心人。這種表情達意,直言快語,非常直露,設喻也很淺易,與温詞慣常的深婉曲折迥異。 [1]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作者簡介

温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温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箋註》等。 [3] 
參考資料
  • 1.    邱美瓊 胡建次.温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103-104
  • 2.    聶安福 導讀.温庭筠詞集 韋莊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
  • 3.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