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菠菜霜黴病

鎖定
菠菜霜黴病是由粉霜黴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菠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染病,通常從貼地面的下部葉片開始發生,並逐漸向上發展。 [1] 
菠菜霜黴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菠菜霜黴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3-5月及9-12月,春季一般發生較輕,秋季9-12月發生偏重。 [1] 
菠菜霜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或進行藥劑拌種,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藥量為種量的0.4%。實行輪作,注意與葱、蒜類輪作,避免連作,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合理密植,及時間苗,加強通風透光性。科學澆水,雨後及時排水,防止大水漫灌。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及時清除殘株病葉,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最後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2] 
中文名
菠菜霜黴病
為害植物
菠菜
為害部位
葉片
病    原
粉霜黴

菠菜霜黴病病原特徵

病原菌為粉霜黴Peronospora farinosa (Fries:Fries) Fries),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囊梗呈二叉狀鋭角分枝,一般分枝5-8次。孢子囊多為卵圓形至橢圓形、淺褐色,大小(13.8-32.7)微米×(10.4-22.3)微米。卵孢子淡黃色、圓形。 [3]  主要危害菠菜等藜科蔬菜。 [1]  病菌適宜在低温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為3-30℃;最適發病環境,日均温度為7-15℃,相對濕度85%以上。 [1] 

菠菜霜黴病為害症狀

菠菜霜黴病
菠菜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染病,通常從貼地面的下部葉片開始發生,並逐漸向上發展。發病初始,產生淡黃色小點,擴大後病斑呈不規則形,邊緣不明顯,病葉背面病部產生一層霜黴層,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黴層初為灰白色後成灰紫色。病斑發展到中、後期變為黃褐色枯斑,乾旱時病葉枯黃,潮濕時變褐、腐爛。發病嚴重時,病斑相互連接成片,色澤呈枯黃色至褐色,使病株大部分葉片變黃枯死。由種子帶菌引起的初侵染,病株表現為萎縮狀,新葉變小,變脆,潮濕時其上密生黴層,可歸為冬前原生性系統侵染所致。 [1] 

菠菜霜黴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或越夏,也能以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或越夏。翌年春,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和雨水反濺傳播,或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棚內澆水反濺至菠菜葉片上,從寄主葉片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適宜條件下,從侵入到發病僅需幾天時間,並在受害部位產生成熟的孢子囊,隨風傳播,引起再侵染,病原物在生長季節中繁殖很快,反覆引起再次侵染。 [1] 

菠菜霜黴病流行規律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菠菜霜黴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3-5月及9-12月,春季一般發生較輕,秋季9-12月發生偏重。年度間秋季多雨、多露的年份發生重,特別是連日陰雨和低温環境條件下有利於病害的發生;田塊間連作田、田間排水不良的發病早而重;栽培上早播田、種植密度過高的田塊往往發病早而重。 [1] 

菠菜霜黴病防治措施

菠菜霜黴病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或進行藥劑拌種,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藥量為種量的0.4%。 [2] 
  2. 實行輪作,注意與葱、蒜類輪作,避免連作,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 [2] 
  3. 合理密植,及時間苗,加強通風透光性。 [2] 
  4. 科學澆水,雨後及時排水,防止大水漫灌。 [2] 
  5. 施足腐熟有機肥,適時追肥,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使用,提高植株抗病力。 [2] 
  6. 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及時清除殘株病葉,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 [2] 

菠菜霜黴病化學防治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早噴霧防治,以達到控病保產效果。農藥要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 [2] 
  1. 預防菠菜霜黴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2] 
  2. 發病初期,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2.2%霜黴威水劑6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2] 
參考資料
  • 1.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第170-172頁
  • 2.    牛豔芳,陳露萍.菠菜霜黴病的發生及防治[J].雲南農業,2011,(第1期):18
  • 3.    李金堂,默書霞,楊子亮,吳金鵬.菠菜霜黴病的識別及防治[J].長江蔬菜,2013,(第9期):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