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菊葉魚眼草

鎖定
菊葉魚眼草(Dichrocephala chrysanthemifolia (Blume) DC.),為魚眼草屬一年生草本,多分枝;分枝斜升、開展或分枝末端稍外傾;莖枝較堅硬,被白色短絨毛或柔毛或粗毛。無冠毛,或兩性花瘦果頂端有1-2個細毛狀冠毛。產於西藏、雲南。此外,在印度、不丹、尼泊爾及非洲熱帶地區都有分佈。以往總是把小魚眼草與本種相混淆;如檢索表所列區別特徵所示,這兩個種區別是非常明顯的。確實,菊葉魚眼草在分類上是一個“好種”。該種在西藏僅見於亞東,生長在海拔2900米的山坡路旁草叢中。
中文名
菊葉魚眼草
拉丁學名
Dichrocephala chrysanthemifolia (Blume) DC.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魚眼草屬
菊葉魚眼草
分佈區域
中國西藏,雲南及印度,不丹,尼泊爾,非洲熱帶地區

目錄

菊葉魚眼草形態特徵

菊葉魚眼草植株

一年生草本,多分枝;分枝斜升、開展或分枝末端稍外傾。

菊葉魚眼草

莖枝較堅硬,被白色短絨毛或柔毛或粗毛。

菊葉魚眼草

菊葉魚眼草
菊葉魚眼草(5張)
葉長圓形或倒卵形,長3-5釐米,寬0.8-2釐米,羽狀半裂、深裂或淺裂;側裂片2-3對,長圓形或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邊緣一側或兩側有一至二個細小尖鋸齒或無鋸齒,中部葉的側裂片較大,下部葉的側裂片較小或鋸齒狀;莖上部的葉漸小,緊接花序下部的葉線形,全緣或有1-2對細尖齒。全部葉基部擴大,圓耳狀抱莖,葉兩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下面沿脈的毛較密。 [3] 

菊葉魚眼草

頭狀花序球形或長圓狀,較下述兩種較大,果期明顯增大,直徑達7毫米,單生於莖枝上部的葉腋處,近總狀花序式排裂;花序梗密被短柔毛或塵狀絨毛,果期伸長且變粗硬,長達5釐米,有1-3個線形或披針形苞葉;總苞片1-2層,邊緣白色膜質,稍不等長,長約1.5毫米。外圍雌花多層,花冠紫色,短漏斗形,長0.7毫米,上部3-5深裂齒;中央兩性花少數,管狀,長約1毫米,上部4-5裂齒,外面有稀疏粘質黃色腺點和柔毛。

菊葉魚眼草

瘦果壓扁,倒披針狀,邊緣脈狀加厚。無冠毛,或兩性花瘦果頂端有1-2個細毛狀冠毛。 [1] 

菊葉魚眼草生長生境

以往總是把小魚眼草與本種相混淆;如檢索表所列區別特徵所示,這兩個種區別是非常明顯的。確實,菊葉魚眼草在分類上是一個“好種”。該種在西藏僅見於亞東,生海拔2900米的山坡路旁草叢中。

菊葉魚眼草分佈範圍

產於西藏、雲南。此外,在印度、不丹、尼泊爾及非洲熱帶地區都有分佈。

菊葉魚眼草主要價值

醫藥:
【彝藥】翁天毒:全草治腹瀉,毒蛇咬傷《滇藥錄》。全草治目赤腫痛,雲翳胬肉,口舌糜爛,乳癰淋漓,肝膽濕熱,腸癰瀉痢,濁白帶下,外陰瘙癢哀牢》。
【佤藥】“rib ngai gox”,日改戛:全草功用同魚眼草《滇藥錄》。
【基諾藥】噦高雌帕懋:全草外治瘡瘍,蛇咬傷,皮炎,濕疹,脱肛,殺蛆《基諾藥》。
醫藥:全草(魚眼草):苦,涼。清熱解毒,祛風明目。用於肝炎,小兒消化不良,小兒感冒高燒,風熱咳嗽,泄瀉,瘧疾,牙痛,夜盲症,瘡瘍,蛇咬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