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讓年華付水流

(1981年陳光忠執導的電影)

鎖定
《莫讓年華付水流》是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的紀錄片,由陳光忠執導,於1981年上映。
該片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上海選取了十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講述了那個時代青年人在不同的際遇下,處逆境而不餒,自強不息,自學成才的故事 [1] 
中文名
莫讓年華付水流
類    型
紀錄片
出品公司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陳光忠
編    劇
陳光忠
片    長
51 分鐘
上映時間
1981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莫讓年華付水流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剛剛從十年浩劫中走出來。國家處在撥亂反正、百廢待興的關頭。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一些青年處於迷茫和苦悶中。而上海市有十位身處逆境、奮發向上的青年,他們中有堅持業餘時間學習英語的普通工廠女工,有探索心臟奧秘的原醫院雜工,有公共汽車司機,有動物園飼養員,還有舞蹈演員和知識分子。他們每一個人都有過人生的坎坷和酸辛的奮鬥史,理想主義的光輝在他們的生命中閃耀 [1-3]  [4] 

莫讓年華付水流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四個現代化”成為中國全社會共同的目標,建設四化需要人才,但“十年動亂”破壞了教育體系,恢復高考後,少數幸運兒成為“天之嬌子”,更多的青年人則對人生充滿迷茫,以至社會輿論認為當時的青年人是“垮掉的一代”、“失去的一代” [1]  。導演陳光忠感到雖然有些青年在痛苦中沉淪,但青年的主流是奮發向上的,青年人任重道遠,更需要理解、温暖和體貼,全社會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愛。他認為作為新聞電影工作者,自己不能迴避時代的矛盾和問題,所以,決定拍攝一部反映青年人問題的紀錄片 [5] 
影片選材
一開始,陳光忠打算了解一下青年八小時之後的工作,以及反映一個毛遂自薦的年輕廠長,分別拍成兩部短片。深入採訪後,他認識到必須改變選材的範圍和角度。因為青年的問題,無論是廣度和深度,其現實矛盾決非“八小時之後”和在“一個單位的作用”,而是青年怎樣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和理想的實際問題。他放棄拍兩部短片的計劃,改為拍一部長片 [5] 
影片主題
青年問題千頭萬緒,材料遍佈全國,但陳光忠為避免疲於奔命、畫面俱到和貪大求全,就集中在上海拍攝。經過剖析和思索,他找出了一條線,理出了一箇中心問題。他認為只有珍惜青春,才能譜寫美的旋律,因此用“莫讓年華付流水”作為主題。最初,他設定的影片立意是鼓勵青年人莫負年華。然而,隨着深入生活,現實生活的實踐矛盾,使他進一步思考造成青年成才曲折艱辛的原因,意識到僅僅停留在要求年青人莫負年華的立足點是不夠深沉的,也失之公允,必須觸及一點時弊,為青年破”蓋“而出吶喊。也就是説,影片的主題不僅就把握時光講青春、人生的意義,而是通過莫負年華這個問題,喚醒民眾,回答社會、回答時代 [5] 
拍攝對象
陳導演試圖擺脱英雄畫廊或好人好事的模式羈絆,嘗試以“小人物”反映重大題材,選擇在平凡崗位上的普通青年作為拍攝對象。因為他認為,在實際生活中,開拓新局面的戰士是成千上萬的普通年青人,他們並非高大完美的英雄,而是默默地切實工作着。選擇這樣的青年可以擴大這種精神品格在現實生活的影響,使人們看到青年人的心靈和道德力量 [5] 

莫讓年華付水流主創團隊

莫讓年華付水流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高燕敏 高燕敏
邵丹 邵丹
沈幼棠 沈幼棠
陳組慎 陳組慎
俞華昶 俞華昶
汪齊鳳 汪齊鳳
陳喜德 陳喜德
李太航 李太航
林建偉 林建偉
張明明 張明明
朱練君 朱練君

莫讓年華付水流職員表

製作人 馬連起
導演 陳光忠
編劇 陳光忠
攝影 張貽彤、張道國、張公甫
配樂 金覆載(作曲)、龐紅
剪輯 李慧仙
燈光 梁雙月、李國義
錄音 杜守印、吳承本
展開
解説
竇春起、田紅濤
美工攝影
周秉均、宗元仲
演奏
中央樂團
指揮
劉奇
獨唱
王潔實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2] 

莫讓年華付水流角色介紹

  • 高燕敏
    演員 高燕敏

    24歲,在一家小服裝廠裏工作,七年來工作勤勤懇懇,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英語,翻譯了近十篇有關縫紉方面的資料。上海科技學會破格吸收她為會員。

  • 邵丹
    演員 邵丹

    5歲時她的演出轟動了上海音樂界,曾與周總理合影留念。在“文革”動亂中,父親為她用紙糊了琴鍵悄悄練琴。作為黑五類的子女,從1973年到1978年五年間她報考了二十多次文藝團體,雖然成績優異,但最終未被錄取。粉碎四人幫後,她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夢想終於成為實現。

  • 沈幼堂
    演員 沈幼堂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在上海曙光醫院當了兩年雜工後,決心探索心臟的奧秘。他不怕別人的譏笑,不顧有的人刁難和阻撓,刻苦學習,大膽地探索和實踐,經過二百多次的動物實驗,終於取得心血管方面的科研成果,填補了中國醫學科學的一項空白。

  • 陳祖慎
    演員 陳祖慎

    上海華生電扇廠的青年工人。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首次提出了“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這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從此以後他埋頭於新工藝的開發。為了改革電風扇後殼的六道工序衝壓成型為液壓拉線一次成型,他鑽研多年,放棄了當幹部和考大學的機會。就是這樣,有些時候還是會被人誤解。

  • 俞華昶
    演員 俞華昶

    上海西郊動物園飼養員。他從開始對工作的反感到轉變觀念熱愛飼養行業,大膽訓練猩猩做穿針引線等節目表演,為此額頭上留下了被猩猩抓咬的傷痕。他想讓人們多一點笑聲、多一點歡樂。在平凡的崗位,他度過了閃光的青春。

  • 朱練君
    演員 朱練君

    酷愛文學的女青年。雖然雙腳不能走路,胳膊肌肉萎縮,但她克服了悲觀絕望的念頭,決心做生活的強者,堅持文藝創作。她熱愛生活,經常邀請朋友們暢談生活動態。

  • 汪齊鳳
    演員 汪齊鳳

    芭蕾舞演員,17歲。在第二屆國際芭蕾舞比賽,她和搭檔林建偉參加了雙人舞比賽,這是中國第一次派選手參加世界級大賽。他們為中國爭得了第一枚芭蕾舞獎牌,同時也讓外國人真正瞭解了中國的芭蕾舞。她珍惜這來之不易時光,一絲不苟地苦練着。

  • 張明明
    演員 張明明

    她在故事片《小字輩》中扮演公共汽車司機小洪。在生活中,她也是真正的電車駕駛員,她的男朋友不是電影中的警察而是在大學工作的教師,他們的愛情建立在高尚理想基礎之上。

  • 陳喜德
    演員 陳喜德

    1969年,他無辜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即使身處逆境,他仍在艱苦的條件下自學鑽研太陽能的利用,並得到了妻子的支持。白天他在廠裏被監督勞動,晚上一干就是半夜,戴着“反革命的帽子,終於研製成功了“反射式可控調節太陽能高温爐”。直到1979年初,他的冤案得以平反。

  • 李太航
    演員 李太航

    上海計算技術研究所實習研究員。為攻克人工智能的科這尖端技術,他面壁三年,沒有看過一場電影,在炎熱的夏夜沒有到外面乘過一次涼,沒有和愛人、孩子逛過一次公園,從早到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究上。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3]  [6-12] 

莫讓年華付水流音樂原聲

主題歌
曲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莫讓年華付水流》
陳光忠
金覆載 [13] 
王潔實

莫讓年華付水流幕後花絮

  • 在該片裏有一段詩朗誦,是一位失足女青年表達悔恨過去、嚮往未來的心聲。雖然女青年朗誦時情緒真摯深沉,但在拍攝現場,由於種種條件限制,錄到的聲音不理想,只得靠後期配音。這給影片的剪輯師出了難題,為了達到預期效果,一句話,一個字的進行剪輯,僅二十多句就剪了三十多刀 [14] 

莫讓年華付水流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2年
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紀錄片
《莫讓年華付水流》
獲獎 [15] 
1981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紀錄片
《莫讓年華付水流》
獲獎 [16] 

莫讓年華付水流作品評價

《莫讓年華付水流》將新聞紀實電影的教化和用以及娛樂作用和審美功能緊密結合在一起。主體內容是對青年生存現狀的記錄,但編導抓住了青年平凡的生活現象背後不平凡的精神實質。在敍事上夾敍夾議的藝術處理使平常的材料不流於平庸乏味的平鋪直敍。敍事時在三種敍事人稱之間自如轉換。影片的編導特別注重細節的運用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起到的作用。該片將音樂這一富有抒情性的藝術手段使用得恰到好處,為實現編導的美學追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該片也不可避免地有其不足和弱點,比如稍嫌強烈的主觀角色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紀錄片的客觀性。藝術上還有刻意編織的痕跡,總的節奏也有拖沓之感 [17]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張宗偉評)
該片別開生面,編導從生活的浪濤中精心擷取一兩個水滴,放在顯微鏡下凸現它的五光十色,放在試管中,分析出它的酸甜苦辣。他在描繪青年們的理想、工作、學習、愛情的每一個鏡頭,溶入了自己對祖國青年的熱愛與希望。觀眾能領會到作者在每一格膠片中寄託了對祖國明天、“四化”前景的期待和信心。該片比較出色地完成了謳歌先進和針砭時弊的兩項重要職責 [18] (原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袁鷹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