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棟

(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

鎖定
莊棟,原名莊國棟,男,漢族,1916年11月出生,江蘇鎮江人。1937年從南京高中畢業後,於同年11月經同鄉李公樸先生介紹,在漢口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月,又經李公樸先生介紹,入太原山西民族革命大學第一期學習;同年3月,再經李公樸先生介紹,前往西安協助陳建晨夫婦主辦《大團結》半月刊;隨後兼任西京(西安世界語學會理事 [1] 
本    名
莊國棟
別    名
莊棟
平木
果行
所處時代
近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江蘇鎮江
出生日期
1916年11月

莊棟主要成就

莊棟同志生前曾以莊國棟(原名)、莊棟、平木(筆名)、果行(筆名)等,在國內外發表過大量評論、社論、雜文及譯自漢語、英語、世界語、俄語的翻譯作品等。在延安時期出版並獲獎的主要作品有:1942年曾受陝甘寧邊區文化工作委員會獎勵的《世界語簡明自修課本》、1944年曾受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獎勵的《識字課本》。

莊棟個人生活

莊棟 莊棟
1939年5月4日,經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介紹到延安後,即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安排在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抗日救亡協會(以下簡稱“邊區文協”)工作;隨後專職負責延安世界語者協會及陝甘寧邊區世界語運動的組織領導工作,並主編世界語版國際宣傳月刊——《延安世界語者》(Jan’an-Esperantistoj)雜誌;同年7月,經邊區文協師田手、張凌光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12月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40年1月,在陝甘寧邊區文化界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由毛澤東張聞天、吳玉章等97人組成的第一屆執行委員,並在大會上做了“關於邊區世界語運動狀況的專題報告”;同年10月,在發起新文字掃盲運動中,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理事。1941年7月,為鞏固和加強抗日統一戰線力量,“延安世界語者協會”易名為“中國世界語者協會延安分會”時,當選為該分會理事長。1944年12月,隨着抗日形勢的發展及黨的新聞宣傳事業的需要,調往延安《解放日報》社副刊部任編輯。1946年10月,調往瓦窯堡(今陝西子長縣),任延安《解放日報》臨時刊採通副刊部主編。1947年1月,返任延安《解放日報》社記者;同年3月撤離延安後,復任延安《解放日報》社瓦窯堡臨時刊採通副刊部主編;是年4月離開陝北後,任太行山區涉縣新華臨時總社廣播編輯。
1947年6月底,在趙毅敏領導下,任新華社晉冀魯豫野戰軍前線記者,並跟隨“劉鄧”大軍進入中原大別山地區進行戰地採訪。洛陽解放後,於1948年6月,調往《新洛陽報》社任編輯部主任、代理副社長等職。許昌解放後,於1949年3月,任《許昌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同年7月,任《河南大眾報》社副社長。
1949年9月,在武漢負責籌辦中蘇友好協會武漢分會;隨後任中蘇友好協會大武漢(中南區)分會秘書長、總幹事兼抗美援朝運動中南區總分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等職;同時,於1951年3月,在北京出席了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成立大會;並於同年次月隨夏衍率領的中蘇友好協會“五一觀禮團”,赴蘇聯進行了友好參觀、訪問及文化交流。
1954年10月,調往北京任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宣傳部主任兼《中蘇友好報》社總編輯。1955年2月,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
1957年,在反“右”派鬥爭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0年9月,下放到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任《前進》雜誌編輯。1961年2月,到山西候馬接受勞動鍛鍊;同年9月,出任山西省圖書館副館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再次遭受嚴重迫害,並於1970年8月,帶病被強行下放到山西農村,集中進行勞動改造。1972年10月30日,終因久病未能及早醫治而含冤在山西省太原市逝世,享年56歲。1979年經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認真複查後,決定為其平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