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庭薺

鎖定
庭薺(Alyssum desertorum Stapf)為十字花科庭薺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釐米,被貼伏狀星狀毛,尤以莖部為密,呈灰綠色。葉片條狀長圓形或條狀倒卵形,頂端鈍,基部漸窄,無柄,但莖下部的小葉有短梗。花序傘房狀,果期伸長,萼片近相等,直立,花瓣淡黃色,長圓楔形,頂端微缺刻,中部略寬,下部漸窄;長雄蕊花絲扁,中部以下變寬,短角果近圓形,壓扁,頂端微缺,無毛,花柱宿存。種子懸垂於室頂,有窄邊。4-5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新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亞洲西部、歐洲東部均有分佈。生長在荒漠、石灘、路旁。
庭薺春季萌發早、生長快,在荒漠地區,山羊和綿羊喜食;牛次之,馬不食。果熟後,牲畜均不食。但其粗蛋白質含量高,粗脂肪、鈣也豐賞,是荒漠區的中等飼用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2] 
中文名
庭薺
拉丁學名
Alyssum desertorum Stapf [5] 
別    名
小庭薺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庭薺屬
庭薺
命名者及年代
Stapf.,1866

庭薺形態特徵

庭薺
庭薺(6張)
一年生草本,高5-15釐米,被貼伏狀星狀毛,尤以莖部為密,呈灰綠色。莖直立或外傾,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葉條狀長圓形或條狀倒卵形,長6-20毫米,寬1-3.5毫米,頂端鈍,基部漸窄,無柄,但莖下部的小葉有短梗。花序傘房狀,果期伸長,長度為高度1/2或更長;萼片近相等,直立,長1.5-1.7毫米,外面有星狀毛或分枝毛;花瓣淡黃色,長圓楔形,2.5-3毫米,頂端微缺刻,中部略寬,下部漸窄;長雄蕊花絲扁,長1.2-1.5毫米,中部以下變寬,短雄蕊花絲長約1毫米,具2裂附片。短角果近圓形,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壓扁,頂端微缺,無毛,偶而在胎座框生有星狀毛,花柱宿存。種子每室2粒,懸垂於室頂,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1.5毫米,寬約1.25毫米,有窄邊。 [1]  [6] 
葉的橫切由表皮、葉肉和維管束組成。
表皮:上下表皮細胞各一層,由排列緊密的長方形和近圓形細胞構成,長方形細胞長53微米,寬23.5微米;近圓形細胞直徑約為22微米。表皮細胞均外切向壁加厚,厚約8微米。表皮毛較多,有單細胞毛和多細胞毛兩種,多細胞毛分叉,2-4個不等。上下表皮均有氣孔,下表皮較上表皮氣孔多,每個氣孔具有一個較大的氣室,直徑約56微米左右,但不下陷。表皮上有很薄的一層角質層,厚約0.3微米。
葉肉組織:葉為明顯的等面葉,柵欄組織特別發達,為柱狀細胞,平均長25微米,寬11微米,每個柵欄細胞中含有6-9個葉綠體,呈粒狀,長0.1微米。近上下表皮的柵欄組織各兩層,排列緊密。在柵欄組織之間,有很不發達的海綿組織,海綿組織排列鬆散,也具有葉綠體。
維管束:主脈維管束周圍有一層薄壁細胞排成一圈,構成維管束鞘,其內含有20個左右體積較大的葉綠體,其長約為0.17微米,主側脈維管束髮達,由木質部和韌皮部構成,其木質部中多為螺紋導管和環紋導管。 [3] 

庭薺生長環境

在中國新疆北坡,從山前平原到海拔13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均有分佈,生長在低山谷地,礫石戈壁的棕鈣土上。庭薺是博樂塔絹蒿+角果藜+木地膚荒漠羣落的優勢種,常見的伴生種有藜,早春伴生種有伊犁鬱金香、頂冰花、角果毛茛等10餘種荒漠植物。庭薺在局部地段可形成小片密度每平方米可達30-80株。 [4] 

庭薺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亞洲西部、歐洲東部均有分佈。 [1] 
庭薺 庭薺

庭薺生長習性

庭薺為短命植物,春季4月中旬萌發,5月開花,6月成熱。充分利用早春化凍後的墒情會很快生長髮育,到夏季來臨之前巳完成其生活史。 [4] 

庭薺主要價值

庭薺春季萌發早、生長快,在荒漠地區,山羊和綿羊喜食;牛次之,馬不食。果熟後,牲畜均不食。但其粗蛋白質含量高,粗脂肪、鈣也豐賞,是荒漠區的中等飼用植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