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桂秋

鎖定
荊桂秋,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 [1]  學碩士學位。現為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創作研究室副主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黑龍江省北方書畫院副院長,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2] 
中文名
荊桂秋
畢業院校
中國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
《明代孫隆沒骨花鳥畫研究》
代表作品
《論中國畫的創作》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碩士
職    務
創作研究室副主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荊桂秋藝術出版

《明代孫隆沒骨花鳥畫研究》、《論中國畫的創作》、《寫蘭與文人情懷》、《花卉畫“四君子”的文化意藴》、《一花一葉總關情——花鳥畫寫生談》等十數篇學術論文和美術理論家撰寫的多篇評論文章及美術作品分別被《美術觀察》、《中國藝術》、《美術》、《榮寶齋》、《國畫家》、《美術之友》、《美術嚮導》、《美術大觀》、《中國畫》、《文藝評論》、《書與畫》、《書畫世界》、《中國花鳥畫》、《美術天地》、《美術世界》、《美術界》、《美術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等數十種學術刊物發表及專題報道。創作注重傳統與創新,注重對生活的感受,追求筆墨的渾厚華滋 。作品清雋平實, 物象境界鮮活潤美,充滿時代生活氣息。

荊桂秋藝術年表

2004年參加“煙台美術博物館建館10週年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山東);
2005年參加“今日水墨·第六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安徽);
2006年參加“今日水墨·第七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巡迴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江蘇);
2007年參加“今日水墨·第八屆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陝西);
2007年參加“今日水墨·第一屆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提名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甘肅);
2007年參加“王學仲藝術館二十年館慶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山東);
2008年參加“墨韻徽風·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安徽);
2008年參加“水墨夏都·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青海);
2009年參加“第三屆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山東);
2010年參加“庚寅·中國淮陽龍湖荷花節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河南);
2010年參加“第四屆中國花鳥畫作品邀請展”, 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貴州);
2010年參加“走進武當·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首屆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並出版畫集(湖北);
2011年參加“第五屆中國花鳥畫作品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出版畫集。山東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1年參加“印象黃山——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出版畫集。安徽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1年參加“和諧包頭——當代中國畫四條屏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出版畫集。內蒙古包頭市文聯主辦
2011年參加“ 團結民族頌——2011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全國政協科教文衞委員會主辦
2011年參加“中日書畫名家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出版畫集。中共滕州市委宣傳部、王學仲藝術館主辦
2011年參加“時代·精彩——2011中國工筆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出版畫集。中國工筆畫學會、 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2011年參加“盛世榮華·牡丹頌——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山東菏澤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

荊桂秋任免信息

2017年9月,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選舉荊桂秋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2] 

荊桂秋藝術經歷

清新質樸 瀟灑從容―讀荊桂秋寫意花鳥畫近作 [3] 
寫意花鳥畫古已有之,我國新石器彩陶繪畫中就孕有萌芽,而自宋元以來禪宗與文人的介入,更使得寫意花鳥畫水墨氤氲,逸氣淋漓,如南宋法常之《六柿圖》、元代趙子昂之《窠木竹石圖》,明代沈周之《八哥圖》、徐渭之《芭蕉圖》,清代八大山人之水禽、金農之梅花,近代吳昌碩之蒼松、齊白石之河蝦等,不僅因物象形,寫趣傳神,而且託物寓意,借墨抒情,丹青妙趣,俱見精神,與工筆花鳥畫相映成趣,宛如人體呼吸之相依,一粗一細,一放一收,一妙一巧,互得益彰,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美學內涵和表現能力,生機勃勃而永不停息。
位於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自成立之始就強調中國畫的抒情性,林風眠院長尤注重將詩情融入畫意,將人的自然天性發揮到浪漫的高雅層次,從而喚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林氏所寫蘆雁、鷺鷀,風姿翩翩,色墨互見,元氣淋漓,動靜起伏,引人入勝,畫面的墨彩水暈,宛若交響音樂,美不勝收。爾後潘天壽先生更是倡導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從生活中捕捉創作的靈感,以表現時代的人文精神之美。潘氏所寫蒼鷹,筆墨縱橫恣肆,沉雄剛毅,流露了堅韌頑強的不屈精神,體現了民族風範;所寫山花野草亦富有鬱勃生機,表達了發現美的樂趣,吐露了對生活的摯愛。
受林、潘等中國美術學院花鳥畫家之影響,如今中國花鳥畫壇上的寫意佳作迭出多彩,美院校友亦活躍各地,英才輩出,如北京之張立辰,上海之張桂銘,福建之洪惠鎮,山東之郭志光等,而東北荊桂秋則是其中的後起之秀。  荊桂秋曾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攻習寫意花鳥畫,獲碩士學位,現供職於黑龍江省畫院,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林風眠強調繪畫的抒情性,潘天壽注重中國畫要有自己民族特色和生活天趣,這些觀點都對荊桂秋的繪畫創作與研究帶來了重要影響。他將近作《映日》、《天風聞妙香》等送來請我欣賞,作品墨色渾化交融,筆勢靈活輕鬆,富有書寫性線條所表現出輕重疾徐的彈性張力,在水的暈染作用下演繹着抒情的韻律,洋溢着半透明的立體感。筆觸似有似無,渾化自然,體現了畫家嫺熟的造型能力與巧妙的構圖本領,頗得渾然、穆然、逸然、悠然、天然之氣象。我似乎從中窺見畫家作畫時那寧靜而愉快的心境,感到他下筆如有神而妙趣橫生的靈感,動中孕靜,靜中蓄動;又彷彿透過水墨色彩的變幻,聽到了時而飄逸、時而沉雄,跌宕起伏不已,卻又和諧優美的抒情音樂,美妙優雅,令人陶醉。畫家作畫時已達到解衣盤礴的放鬆狀況,進入“宇宙在乎手中,眼前無非生機”(明人董其昌語)的地步,自由而全情地投入,愉快而暢神地揮灑,使得畫面流露出生動的氣韻。觀荊桂秋近作,我看到了其中的玄妙,他在造境抒情上已達到“暢神”和“自娛娛人”的層次。
荊桂秋所寫題材主要是山花野卉與田園風物,如水鳥、蔬果、蘆草、藤編、草蓆等,這些田園生活中的常見俗物平凡之極,卻是畫家發現美的大好素材,這説明荊桂秋筆墨韻味所傳達的情致,即他的精神指向在於樸實的、簡淡的生活,在於追求平凡而寧靜的生活,在於尋覓大自然那天然之美、和諧之趣。如從子母雞的互動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慈祥;從水禽的佇立圖中,我們可以見到質樸;從青蛙圖中可以聽到田野的安寧;從蔬果花卉圖中可以聞到空氣的清新、泥土的芬芳。荊桂秋的近作傳達了他對家鄉的依戀,那田野的空闊襟懷,那泥土的無私心胸,給荊桂秋帶來了故鄉的安寧之美、自然之趣,使他返樸歸真,以文人畫去傳達陶淵明的清雅、李太白的高潔,去抒寫自己寄畫於樂、以美為娛的瀟灑情趣。
我從荊桂秋的近作中還窺見他安詳自信的境況。我總以為繪畫要適性,才是最基本的;而適高雅之性,方有高雅之作。荊桂秋已進入這種境界,大美不言,質樸從容,心靜如水,虛靜空靈。觀其作讓人心平氣和,清新澄懷。讓人們從都市的喧囂混雜中呼吸到一陣陣田原的野風清氣,耳目為之一新,思緒得以昇華。來日方長,相信荊桂秋帶給我們的來自故鄉的新風,將會日益清新可人。
荊桂秋國畫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