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蠻

鎖定
荊蠻,是古代對荊楚土著的稱呼(含貶義,蠻即粗野、兇惡、不開化的意思)。指代楚地土著先民。
荊蠻系三苗後裔,夏商周時期廣泛分佈於江漢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3-4] 
中文名
荊蠻
釋    義
古代中原對楚越或南人的稱呼 [1] 
記    載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目錄

荊蠻釋義

古代中原對荊楚地土著的稱呼。即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等荊州四郡,皆是古代未開化的民族。 [2] 
楚蠻又稱荊蠻,是商周時期的南方居民,源於古三苗禹徵三苗滅三苗後,其遺裔在夏商時期發展成為人數眾多、有一定勢力的集團,但這一集團在整個商周時期,並沒有像以前的三苗和後來的楚國一樣形成強大統一的政治體,只是一些分散的居民,文化上也較為落後。楚蠻與中原王朝有較多的聯繫,在政治和文化上是中原王朝的邊緣組成部分。楚國興起後,楚蠻盡為楚國所並,地為楚地,人為楚人。 [3] 

荊蠻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茲不穀震盪播越,竄在 荊 蠻 ,未有攸厎。”
《史記·吳太伯世家》:“ 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 ,於是 太伯 、 仲雍 二人犇 荊 蠻 ,斷髮文身,示不可用。”
《史記.卷四.周本紀》:「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2] 
白居易晉諡恭世子議》:“ 周 之衰也, 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荊 蠻 ,光啓土宇,赫赫 楚國 ,由之而興。”
《西湖佳話·西湖隱跡》:“ 荊 蠻 之隱,是讓國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