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坪褐斑病

鎖定
褐斑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佈最廣的病害之一。褐斑病是由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該病原菌菌絲的主要特點是初期無色,後變淡褐色至黑褐色,呈近直角分枝,分枝處縊縮,其附近形成隔膜。
別    名
草坪褐斑病
為害範圍
褐斑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
症狀表現
受害葉片和葉鞘上病斑梭形
發病規律
流行性很強

草坪褐斑病為害範圍

只要在草坪能生長的地區就都能發生褐斑病,而且該病能侵染所有已知的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粗莖早熟禾、紫羊茅、細葉羊茅、高羊茅、多年生黑麥草細弱翦股穎匍匐翦股穎、結縷草、野牛草、狗牙根等250餘種禾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

草坪褐斑病症狀表現

病害發生早期往往是單株受害,受害葉片和葉鞘上病斑梭形、長條形,不規則,長1~4cm,初期病斑內部青灰色水浸狀,邊緣紅褐色,後期病斑變褐色甚至整葉水漬狀腐爛。嚴重時病菌可侵入莖稈,病斑繞莖擴展可造成莖及頸基部變褐色腐爛或枯黃,病分櫱枯死。當草坪上出現小的枯草斑塊時,預示着病害流行前兆。此時,一旦條件適合時,即降雨和濕熱,病害就可很快發展。幾天之內,枯草圈就可從幾釐米擴展到幾十釐米,甚至1~2m。由於枯草圈中心的病株可以恢復,結果使枯草圈呈現“蛙眼”狀,即其中央綠色,邊緣為枯黃色環帶。在清晨有露水或高濕時,枯草圈外緣(與枯草圈交界處)有由萎蔫的新病株組成的暗綠色至黑褐色的浸潤圈,即“煙圈”(由病菌的菌絲形成)。當葉片乾枯時煙圈消失。這種現象只是在葉片很濕或空氣濕度很高時才可能出現。另外,在病鞘、莖基部還可看到由菌絲聚集形成的初為白色,以後變成黑褐色的菌核,易脱落。在修剪較高的多年生黑麥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上,常常沒有煙圈。有經驗的草坪管理人員,在病害大發生出現之前12~24 h能聞到一種黴味,有時一直到發病後。若病株散生於草坪中,就無明顯枯草斑。結縷草受害也很重,以健康草株中鑲嵌着枯死株的環狀斑為典型症狀的代表。另外,該病還可在冷涼的春季和秋季引致黃斑症狀。
褐斑病的症狀表現變化很大,往往受草種類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種組合、不同立地環境和養護管理水平(如修剪高度、次數)、不同的氣象條件及病原菌的不同株系等的影響,不一定都表現為典型症狀。由於褐斑病田間症狀的複雜性,在確診病害時,最好有條件時要結合病原物的檢查。初生菌絲較細,老熟後常形成粗壯的念珠狀菌絲。易形成菌核,大小直徑為0.1—5 mm,初期白色,後紅褐色至黑色,緊密,粗糙,形狀不規則。不產生無性孢子

草坪褐斑病發病規律

褐斑病是一種流行性很強的病害。早期只要有幾張葉片或幾株草受害,一旦條件適合,沒有及時防治,病害就會很快擴展蔓延,造成大片禾草受害形成禿斑。病菌以菌核或在植物殘體上的菌絲渡過不良的環境條件。菌核有很強的耐高低温能力。它萌發的温度範圍很寬為8~40℃,但最適的侵染、發病適温為21~32℃(因病原菌種類和菌系而不同)。當土壤温度升至15~20℃,菌核開始大量萌發,菌絲開始生長。但直到氣温升至大約30℃,同時空氣濕度很高,且夜間温度高於20℃(在21~26℃或更高)時,病菌才會明顯地侵染葉片和其他部位。由於絲核菌是一種寄生能力較弱的病菌,對於處於良好生長環境中的禾草,只能造成輕微發病,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只有當冷季型禾草生長於不利的高温條件下,即抗病性降低時,才會有利於病菌和病害的發展。因此,冷季型草發病盛期主要在夏季。由於此時氣温高、空氣濕度大、降雨多、草株上露水、吐水豐富,非常有利於病菌大量侵染,造成病害猖獗發生。
另外,枯草層較厚的老草坪,菌源量大、發病重;低窪潮濕、排水不良;田間鬱蔽,小氣候濕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長,組織柔嫩;低修剪;灌水不當等因素都為病害流行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

草坪褐斑病病害防治

1.科學養護、調節生態環境
(1)合理施肥 在高温高濕天氣來臨之前或其間,要少施或不施N肥,可少量增施一定的P、K肥,有利於提高抗病性。
(2)科學灌水 避免漫灌和串灌,保持良好的排水功能;要注意灌透水 (見濕見幹);特別強調避免傍晚灌水,在草坪出現枯斑時,應在早晨儘早去掉吐水(或露水)有助於減輕病情。
(3)改善草坪通風透光條件 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過密草坪要適當打孔、疏草,以保持通風透光,改善小環境的濕度。
(4)及時修剪 最好草高不超過10cm,就要修剪,但剪草又不要過低,一般留草高度在5-6cm。
(5)清除枯草層和病殘體,減少菌源量 枯草和修剪後的殘草要及時清除,保持草坪清潔衞生。
2.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效果的好壞,關鍵是防治時期、藥劑種類和施藥技術。最佳的防治時期,一是播種期進行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二是成坪草坪發病始期的噴霧或灌根。 (1)播種時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和播前土壤處理 選用草病靈2號、3號、4號和防病保健1號,或甲基立枯靈、五氯硝基苯、粉鏽寧等藥劑,按種子量的0.2%-0.4%藥劑拌種或用種子包衣劑,如:用草病靈2號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2%,即每百千克種子用藥20080其中尤以草病靈3號、草病靈2號和草病靈4號和防病保健1號拌種或包衣效果最好(除防治褐斑病外,還兼治腐黴枯萎病鐮刀枯萎病);有條件的單位或精緻草坪坪牀,可選用甲基立枯靈、五氯硝基苯或溴甲烷、棉隆(溴甲烷的替代品)進行土壤處理,處理後需經一段時間後才可播種。 (2)成坪草坪的噴霧或灌根 最佳的防治時期是病菌開始大量侵染前,控制初期病情。因此,必須在症狀還未明顯表現前用藥,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若已看到明顯枯草圈後再用藥,防治效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同時首先應選擇對環境無污染的、具有治療作用的生物性殺菌劑。抓緊早期防治的時間,北京地區防治褐斑病的第一次用藥時間最好在4月底或5月初。首選藥劑為褐斑病專用殺菌劑“草病靈1號”或3%井岡黴素水劑(前者防病效果明顯高於後者)。因為“草病靈1號”是一種氨基環醇類新型抗生素殺菌劑,具有很強的內吸作用,是專門防治草坪草褐斑病的生物型殺菌劑,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其次是“防病保健1號”或草病靈4號;其他藥劑如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粉鏽寧、撲海因等也可選用,但效果不理想。按藥劑使用技術説明,加水兑成所需濃度噴霧;一般在發病初期濃度可略低些 (1500-2000倍),發病中後期要提高濃度500-1000倍。 (3)灌根或撥澆;嚴重發病地塊或發病中心,選擇上述藥劑高濃度、大劑量的灌根或撥澆,可有效的控制病害擴張。 (4)無論是噴霧還是灌根必須要達到足夠的藥液量,即每平方米不少於200-300mL;灌根還要多些,否則難以保證防效。施藥間隔時間,發病初期間隔時間可長些,中後期間隔短7-10天左右(視病情而定)。 (5)當草坪上有腐黴枯萎病或其他病害同時發生時,應採取與草病靈2號或草病靈3號混合使用的方法。 3.選育和種植耐病草種 雖沒有抗病品種,但草種、品種間有明顯的抗病性差異。因此在生產上應選擇抗病或耐病草種(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