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紅鏽藻病

鎖定
茶紅鏽藻病是由一種寄生性的綠藻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該病在幼齡茶樹上發生最為嚴重,主要為害1-3年生枝幹,葉部和茶果也可罹病。發病初期在茶樹枝條上出現不整形的小斑塊或圓點,以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型斑塊,甚至佈滿整個枝條,並在病斑上形成一層絨狀物。 [1] 
茶紅鏽藻病在中國主要分佈在南部熱帶和亞熱帶產茶省。茶樹感染此病後樹勢衰弱,葉片大量脱落,嚴重時枝梢枯死,對產量、質量有明顯影響。 [1] 
茶紅鏽藻病的防治重點是加強茶園管理,應清溝排水、勤除雜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增施茶樹複合肥,改良土壤環境,增進蓄水和排水力,以增強樹勢。化學防治也是茶紅鏽藻病的一項重要防治措施,但如果病原藻的營養體已經侵入茶樹組織內部,則化學防治難以奏效。 [1] 
中文名
茶紅鏽藻病
病    原
一種寄生性的綠藻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枝幹、葉部、茶果

茶紅鏽藻病病原特徵

病原
病原(4張)
茶紅鏽藻病的病原是一種寄生性的綠藻(學名:Cephaleuros parasiticus Karst)。病原藻在寄主表皮下產生小的葉狀體(營養體),卵形或圓形,它的大小差異大,成熟時,其上可以產生毛狀物,可以穿透寄主表皮伸出,其中有孢囊梗和剛毛;孢囊梗又狀分枝,頂生4-8個遊動孢子囊,球形,橙紅色,大小為(39-45.4)微米×(28.5-35.6)微米。遊動孢子囊遇水產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有二根鞭毛,能在水膜中自由移動。該病原除為害茶外,還為害油茶、柑橘、杜果、相思樹等多種植物。 [1]  [3] 
(圖1:1-2.症狀、3-4.孢囊梗和孢子囊;圖二:3.病葉橫切面,表面着生病原藻的遊動孢子囊和剛毛;4.遊動抱子囊;5.剛毛)

茶紅鏽藻病為害症狀

茶紅鏽藻病在幼齡茶樹上發生最為嚴重,主要為害1-3年生枝幹,葉部和茶果也可罹病。發病初期在茶樹枝條上出現不整形的小斑塊或圓點,以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型斑塊,甚至佈滿整個枝條,並在病斑上形成一層絨狀物(病原藻的營養體)。病斑初期呈灰黑色,後逐漸變為紫黑色,最後變為鐵鏽紅色。在雨季,病斑上也會形成一層鐵鏽色絨狀物。茶樹枝幹罹病後,皮層粗糙,出現裂縫,芽葉生長緩慢,很快形成對夾葉,在侵染部位會出現膨大,有時還會形成環狀剝皮。有的病枝葉片上會出現黃綠相間的雜色斑。後期病樹出現嚴重落葉,枝梢回枯,芽葉生長稀疏,甚至全樹死亡。 [1] 
除茶樹枝幹外,茶樹葉片也可被侵染。一般老葉上發病多,嫩葉上很少發生。病斑呈放射狀圓形或不整形,稍突起,邊緣不整齊。葉片正反面均可產生鐵鏽色絨狀物。茶果偶爾也可罹病。茶果上的病斑較小,暗褐色至褐色,病斑稍突起,邊緣不整齊。 [1] 

茶紅鏽藻病分佈範圍

茶紅鏽藻病在中國主要分佈在南部熱帶和亞熱帶產茶省,在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台灣等省發生嚴重,在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發生。 [1] 

茶紅鏽藻病侵染循環

茶紅鏽藻病病原藻以營養體在寄主組織中越冬。翌年5-6月潮濕條件下產生孢囊梗和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易於脱落,隨雨滴飛濺或氣流傳播。孢子囊在水中釋放出遊動孢子,孢子萌發後侵入茶樹組織。 [2] 

茶紅鏽藻病流行規律

茶紅鏽藻病發生期各地不一,廣東地區為5月下旬至11月上旬,湖南省全年有兩個發生高峯期,分別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降雨頻繁,雨量充沛的季節,病害易流行。此外,在茶園土壤瘠薄、酸度不足、土層通氣不良、無廕庇或廕庇不足和茶園受乾旱或水澇,以及不合理的採摘,造成樹勢衰弱等情況下,都會嚴重誘發茶紅鏽藻病。 [1]  [2] 

茶紅鏽藻病防治方法

  1. 加強肥培管理:茶園實行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根系發育,從而減輕發病。 [3] 
  2. 合理採摘:在發病嚴重的茶園適當輕採,注意留養結合,促進植株生長健壯。 [3] 
  3. 排水灌溉: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統,採用茶園鋪草覆蓋、灌溉以及有效地遮蔭等措施,以保持土壤水分,可增強茶樹抗旱能力。 [3] 
  4. 建立遮蔭:建立茶園良好的遮蔭。慎選遮蔭樹種,茶園種植山毛豆等感病植物時,應在第二年子實體形成之前割除這些感病植物。 [3] 
  5. 藥劑防治:化學防治是茶紅鏽藻病的一項重要防治措施,但如果病原藻的營養體已經侵入茶樹組織內部,則化學防治難以奏效。因此,在發生高峯期以前進行防治至關重要。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藥劑。在發生嚴重的茶園可在晚秋再噴一次藥。茶紅鏽藻的遊動孢子對銅素很敏感,因此,在非採摘茶園可噴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保護。 [1] 
參考資料
  • 1.    肖強.茶樹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08:92-94
  • 2.    湘鄂贛片統編農民職業技術教育教材編委會.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02:219
  • 3.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編輯委員會.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下.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1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