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煤病

鎖定
茶煤病是由茶新煤炱等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表面產生黑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後漸擴大,嚴重時黑色煤粉狀物覆蓋全葉,甚至由葉部蔓延至小枝及莖上,病株各部表面覆有一層煙煤狀物。 [3] 
茶煤病分佈很普遍,在中國各產茶省、自治區均有發生。該病發生嚴重時,茶園呈現一片污黑,芽葉生長受阻,致使茶葉產量明顯下降,茶葉品質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1] 
附生性煤病是由於黑刺粉蝨、蚧類、蚜蟲等昆蟲的存在而引起的。所以,控制上述蟲害是防治一般茶煤病的根本措施。適當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加強茶園管理,適施肥料,增強樹勢,也可以減輕發病。 [2] 
(概述圖注:1.病症;2.星狀的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器;4.子囊和子囊孢子;5.子囊孢子)
中文名
茶煤病
別    名
茶樹煤煙病、烏油
病    原
茶新煤炱、山茶小煤炱、富特煤炱 等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葉片、枝幹

茶煤病病原特徵

茶煤病病原有十多種,其中以茶新煤炱(學名:Neocapnodium theae Hara)、山茶小煤炱(學名:Metiota camelliae (Catt.) Sacc.)、富特煤炱(學名: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為主。此外還有田中新煤炱(學名:Neocapnodium tanakae (Shirai et hara) Yamam)、頭狀膠殼炱(學名:Scorias capitata Sawada)、刺三叉孢炱(學名:Triposporiopsis spinigera (Hohn) Yamam.)、光殼炱(學名:Limacina spp.)、爪哇黑殼炱(學名:Phaeosaccardinuta javanica (Zimm.) Yamam.)等。這些病原菌均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2] 
茶煤病病原菌大多附生性較強,依靠昆蟲的排泄物作為營養而繁殖,都寄生在寄主表面,並不深入組織內部;也有的寄生性較強,從寄主植物體內吸取養分進行繁殖。 [2] 

茶煤病為害症狀

茶煤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表面產生黑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後漸擴大,嚴重時黑色煤粉狀物覆蓋全葉,甚至由葉部蔓延至小枝及莖上,病株各部表面覆有一層煙煤狀物。發生嚴重時,茶園呈現一片污黑。由於茶煤病病原菌的種類較多,所以葉面的黑煤顏色也有深有淺,黴層厚薄不均。 [3]  [4] 
茶煤病

茶煤病侵染循環

侵染循環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次年,在適宜條件下,形成孢子,飛散落在粉蝨、蚧類以及蚜蟲的分泌物上,從中攝取養料進行繁殖,並借昆蟲活動進行傳播。其中以龜甲蚧、角蠟蚧紅蠟蚧以及黑刺粉蝨等最有助於病菌的繁殖與傳播。 [2] 

茶煤病流行規律

茶煤病的發生常與黑刺粉蝨、介殼蟲或蚜蟲的嚴重發生密切相關。生產粗放的茶園,或廕庇潮濕、雨後濕氣滯留及害蟲嚴重的茶園易發病。此外,全年以春茶和四茶期發生較重。 [1]  [3] 

茶煤病防治方法

  • 農業防治
加強茶園管理。採取適當修剪、疏枝,勤除雜草,合理施肥等措施,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和增強樹勢。 [4] 
  • 藥劑防治
由於茶煤病是蚧類、粉蝨和蚜蟲為害引起的。要有效地防治茶煤病,關鍵在於控制這些害蟲;早春或深秋茶園停止採摘期,可噴施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6%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抑制病害的發展;在發病初期,每畝可用70%甲基託布津50-75克,或99%礦物油200毫升對水噴霧。 [4] 
參考資料
  • 1.    周鐵峯,餘繼忠,胡新光.茶葉病蟲害防治原色圖譜.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3:94-95
  • 2.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下.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05:348-349
  • 3.    呂立哲,趙豐華.茶樹病蟲害識別及綠色防控.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18.04:14
  • 4.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植保手冊 茶樹病蟲防治手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