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泡

鎖定
茶泡,茶樹上一種變異茶花的果子的變異形成物。在新春來臨時,茶樹上果子很容易變異長出形狀各異的茶泡,清明前後長勢最好,此時茶油樹花都剛屬幼齡開花階段,結出未發育好的果實容易發生異變形成茶泡。
茶泡最開始味道淡甜微苦,有澀味,成長到一定程度,表面蜕一層薄皮,表面為蜕皮之後乳白色時苦澀味會淡化很多,甚至消退,此時口感最佳,後期變枯,慢慢的出黑斑,不易保存,時間長了會開始變質而不適合食用。
中文名
茶泡
讀    音
chá pào
實    質
油茶樹果實的一種變異體
原    因
葉肉細胞不正常的分裂
學    科
化學
領    域
生命科學

茶泡簡介

茶泡不是一種果實,而是一種真菌寄生在茶樹或汕茶樹的嫩葉裏,刺激葉肉細胞不正常的分裂,形成一種泡泡。其外皮初為紅色,逐漸變為淡黃色與灰白色的肉脱離。此種菌不僅寄生在茶樹的葉子上,就是果子上也可寄生。被寄生了的果實,也是形成泡泡,都叫做茶泡泡。 [1] 

茶泡形態描述

茶泡是茶子(果實)的變異體。色白,有的微紅,看起來肉呼呼的,形狀像不規則的桃子,果實外部光滑發亮,中空,果內側為纖維狀,有花柱連接果實根部和頂部,可以食之,果肉特別厚,味甜,鬆脆,很爽口。
由油茶樹枝生出,大體有2種形態,一種呈圓卵形或橢圓卯形,中空,形如馬勃或桃果,大小不一,直徑3~6cm,乳白色或青綠色至淺橙色,俗稱茶泡;一種呈葉片狀,與油茶嫩葉幾乎相似,但嫩潤而厚,如剛出油鍋的蝦片,乳白色或青綠色,俗稱茶瓣;是油茶樹感染細麗外擔菌所產生的病態產物:其還有一特點,生茶泡者不生茶瓣,生茶瓣者不生茶泡。 [2] 

茶泡形成條件

其形成條件有幾個,一是須有新葉(或新果),二是須有充足水分,三是陽光較充足。在長江中下游就可以滿足這些條件,茶樹換新葉時雨水特別多,而且這時茶果也還很小,一些環境刺激就會使新葉(或幼果)異常生長,開成茶耳(茶泡)。這種生長有點類似動物的"腫瘤",會分解本身的一些纖維素,變為糖,所以吃起來有點甜,但這些變異的東西生命不會很長的。

茶泡現象分析

果實植物採果後約一個月,為了次年的結果,將進行一次抽稍,生殖上,生理上兩個方面都在新稍分化,生理上的分化是長芽,生殖上的分化是長花胚。當有些分化不完全時,就形成了介於葉與花之間的崎形物(或者説是較厚的葉,較薄的花胚),油茶的果殼很厚,一般有一釐米,一些品種如大果油茶,果大如排球,殼厚三釐米,崎形為較薄也還是相當厚的(指茶泡)。
茶泡
茶泡(5張)
其實不單是油茶,很多植物的嫩芽,花瓣都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如榕樹的芽,玫瑰花等。

茶泡防治法

①加強扶育管理、改善環境衞生,增施草木灰等含鉀素肥料,增加油茶林的抗病力。
②在2月中旬發病前,用1%波爾多液進行噴射。
茶泡 茶泡
③剪去病枝,用火燒燬。 [3]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商業廳編著,湖南野生植物,湖南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58年08月,第417頁
  • 2.    司有奇主編;蘇意明,張承明,楊應科,司嵐清副主編,黔南本草 上冊,貴州科技出版社,2015.01,第109頁
  • 3.    衡縣油茶試驗場編,浙江的油茶,浙江人民出版社,1960年08月第1版,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