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茗荷

(節肢動物門圍胸目動物)

鎖定
茗荷是圍胸目茗荷科茗荷屬節肢動物, [1-2]  別名海佛手。柄部為柱狀,短於頭部,紫褐色;頭部側扁,近寬闊三角形;有5片完全鈣化的頭板,均呈白色且堅厚,緊密相連;背板近四邊形;楯板為不規則的四邊形,表面有時有微弱的放射條紋,中間稍凸起,開閉緣拱圓形,僅右側的楯板有殼頂齒;峯板弓形彎曲,上緣末端尖鋭,下緣基部有分叉。 [1] 
茗荷分佈極廣,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熱帶和温帶淺海均有分佈,在中國黃海、東海、南海也能看到其身影。常附着於船板、浮標等漂浮物體的表面, [1]  倒懸漂浮生活。 [3]  以有機物的腐爛碎屑、浮游生物、動物身體上的碎屑等為食。 [4]  雌雄同體,大多通過異體受精繁殖。 [5] 
茗荷的肉可以入藥,四季均可採收,取肉洗淨,鮮用或曬乾。其味鹹,性平。歸脾、胃、腎經。有補脾健胃,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水腫等症。 [6]  其有多量肌肉,沿海居民常採食,滋補身體。 [7] 
中文名
茗荷
外文名
Lepas anatifera anatifera Linnaeus
別    名
佛腳
節肢動物
亞    門
甲殼動物亞門
蔓足綱
茗荷科

茗荷動物簡介

茗荷科茗荷屬的一種。固着于海洋漂浮物上,廣佈世界各大洋。身體分為具殼板的頭部和光裸的柄部 。頭部有 5 片白色殼板形成殼室,軀體包在殼室內。柄部表面光裸,粗壯,污黃褐色,長度可變。6 對蔓足。尾附肢爪狀。體每側有 2 個鞭狀突。具交接器。茗荷可成羣地固着在海洋中的浮標、碼頭設施表面和海輪底面,可使航速減低,是一種常見污着動物。

茗荷形態特徵

頭前部延長形成一個肉質的柄,光裸或復以鱗片,用於固着基質。軀體在外套內,外套外面有的有鈣質板包被。
參考資料
  • 1.    李新正主編,節肢動物,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9.11,第143頁
  • 2.    張虎芳,張曉紅著,水生動物實習理論與方法,海洋出版社,2006.06,第37頁
  • 3.    曹善茂著,大連近海無脊椎動物,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3,第203頁
  • 4.    朱麗巖主編,海龜,青島出版社,2016.01,第50頁
  • 5.    帕姆·沃克,伊萊恩·伍德作;崔嵐譯,海洋生命 富饒的鹽水濕地,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01,第49頁
  • 6.    高松主編,遼寧中藥志 動物、礦物、海洋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450頁
  • 7.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圖鑑 第2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3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