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雄廣場

([奧] 托馬斯·伯恩哈德所著書籍)

鎖定
托馬斯·伯恩哈德不僅是“二戰”後德語世界屈指可數的偉大小説家之一,也是獨樹一幟、聲名卓著的戲劇家。他的劇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鋭的批判性著稱。他一生共創作了18部戲劇 [1] 
《英雄廣場》選取了其代表性的3部,從中不難想像,他排山倒海又洞燭幽微的語言藝術如何讓聽者產生共鳴,或者,心生恐懼。 [1] 
( 譯者)馬文韜 北京大學德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奧地利托馬斯·伯恩哈德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文名
英雄廣場
作    者
[奧] 托馬斯·伯恩哈德
譯    者
馬文韜
出版時間
2014年6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    數
512 頁
ISBN
9787208122260
類    別
文學,戲劇與曲藝
原作品
Heldenplatz
定    價
49 元
裝    幀
精裝
叢    書
伯恩哈德作品 [1] 

英雄廣場內容簡介

英雄廣場 英雄廣場
托馬斯·伯恩哈德不僅是“二戰”後德語世界屈指可數的偉大小説家之一,也是獨樹一幟、聲名卓著的戲劇家。他的劇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鋭的批判性著稱。他一生共創作了18部戲劇,《英雄廣場》選取了其代表性的3部,從中不難想像,他排山倒海又洞燭幽微的語言藝術如何讓聽者產生共鳴,或者,心生恐懼。 [1] 

英雄廣場作者簡介

托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1931-1989),奧地利著名小説家、劇作家,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作家之一,也是“二戰”之後德語文壇風格最獨特、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對他有很多稱謂:“阿爾卑斯山的貝克特”“敵視人類的作家”“以批判奧地利為職業的作家”“災難與死亡作家”“誇張藝術家”“故事破壞者”等。作品已被譯為45種語言。 [1] 
托馬斯·伯恩哈德 托馬斯·伯恩哈德
特立獨行的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關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機)和社會現實(人道與社會變革)。文字極富音樂性,以犀利的誇張、重複和幽默,將人類境遇中種種愚鈍與疾病,痛苦與冷漠,習慣與禁忌推向極端,向紛亂昏暗的世界投擲出一支支光與熱的火炬。 [1] 
( 譯者)馬文韜 北京大學德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奧地利托馬斯·伯恩哈德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德國巴洛克文學格里美豪森學會理事。主要著作有《瑞士德語文學史》等。主要譯著有小説《綠蒂在魏瑪》、《黑白天使》、《歷代大師》、《維特根斯坦的侄子》等;戲劇《畢德曼和縱火犯》(由導演林兆華搬上北京人藝舞台)、《罵觀眾》等;以及詩歌《傅立特詩選》、《特拉克爾詩選》等。

英雄廣場編輯推薦

伯恩哈德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作家。——卡爾維諾
最能代表奧地利文學的只有伯恩哈德。——德國文學教皇馬塞爾·賴希-拉尼茨基
如果伯恩哈德活着,最應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他,而不是我。伯恩哈德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是他的財產。——耶利內克
伯恩哈德的書最讓我欣賞的,不是其背景或道德觀。而是:我只要在那裏,在那些書頁裏面,欣然接受他那無法遏止的憤怒,並和他一起憤怒,這就足夠。文學引得我們像受到愛戴的作家一樣暴跳如雷,它就是這樣撫慰着我們。……伯恩哈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相似之處。在主人公的執迷和激情方面還有卡夫卡的影子,如他們對絕望和荒謬的反抗。不過,伯恩哈德的世界與貝克特更接近。伯恩哈德塑造的人物拒絕向疾病、失敗和不公正低頭;他們懷着瘋狂的怒火和魯莽的意志堅持抗爭,儘管結局慘烈。但即便這些人最終都失敗了,我們看到的,卻並非失敗或屈服,而是他們執着的爭辯和抗爭。……伯恩哈德表達出來的殘酷抨擊和過度憎恨,是我們在生氣時都會採取的態度,但是他能繼續深入,並將其打造成“優秀藝術”。——帕慕克
伯恩哈德的散文見證了一個“擁有崇高藝術且對道德持嚴肅態度的歐洲,其重視內心生活和心靈感受的傳統,以及那既不可通過任何電子技術強化,也不是由機器可以複製的心靈的探索,具有極高的價值。”——蘇珊·桑塔格
伯恩哈德運用藝術誇張強調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陰暗面,把我們奧地利人從舒適和享受中喚醒,推動我們去深入地思考,這正是藝術的重要價值所在。——奧地利前駐華大使博天豪
戰後的奧地利逃避了希特勒時代的歷史罪責,人民被要求忘記過去,團結一致向前看。伯恩哈德的主要作品,如小説《嚴寒》、《消除》和劇本《英雄廣場》,多以奧地利對納粹歷史的集體性沉默與陰謀式的失憶為背景。——《中華讀書報》

英雄廣場目錄

習慣的力量
總統
英雄廣場
以極端的誇張去認識和表現世界——代譯後記 [1] 

英雄廣場部分章節

英雄廣場421頁 英雄廣場421頁
英雄廣場
如果您行走在木炭市場大道上
或者漫步在格拉本寬街
或者沐浴在和煦的春風裏沿着辛格爾路向東散步
那麼一年裏有幾回
在這個城市裏您也可能找到舒適的感覺

英雄廣場人物

羅伯特·舒斯特教授………… 已故的約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兄弟
安娜…………………………… 約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女兒
奧爾嘉………………………… 約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女兒
盧卡斯………………………… 約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兒子
黑德維希……………………… 被稱為教授夫人,約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妻子
利比希教授…………………… 一位同事
蘭道爾先生…………………… 一位崇拜者
齊特爾女士…………………… 約瑟夫·舒斯特教授的管家
赫爾塔………………………… 約瑟夫·舒斯特教授家的女僕

英雄廣場創作背景

《英雄廣場》的劇情發生在1988年3月的維也納。伯恩哈德選擇這一特定的時間,顯然是為了喚起維也納觀眾對五十年前希特勒出現在英雄廣場上時,奧地利民眾“必勝”、“致敬”的歡呼聲的反思。這一天也是猶太籍教授約瑟夫·舒斯特下葬的日子,這位在二戰期間流亡國外,戰後才得以返回維也納的猶太學者,因無法忍受身邊潛在的反猶主義,從英雄廣場旁的住宅樓上跳窗自殺。他的妻子坐在家裏,彷彿聽到民眾在廣場上對希特勒演講發出的歡呼,因此昏倒身亡。而通過教授的弟弟之口,伯恩哈德對奧地利進行了激烈極端的抨擊。 [2] 

英雄廣場家庭背景

1931年2月9日,伯恩哈德生於荷蘭海爾倫,是赫塔·伯恩哈德小姐和木匠阿洛伊斯·楚克爾施泰特的私生子。伯恩哈德小姐亦為私生,故雖為作家約翰·弗羅伊姆比希勒之女,卻隨母姓。伯恩哈德的木匠生父不僅將母子兩人遺棄,更從未認下自己的兒子。伯恩哈德遂在姥爺家中度過童年。 [2] 
1935年,伯恩哈德的母親結識剃頭匠埃米爾·法比揚,次年成婚,隨夫遷居巴伐利亞。他的生父則另娶,並於1940年在柏林自殺。少年伯恩哈德與母親同住,但關係緊張,被送入工讀學校。二戰後,奧地利重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伯恩哈德全家人被驅離,回到薩爾茨堡。 [2] 

英雄廣場相關信息

1988年11月4日,托馬斯·伯恩哈德生前最後一部劇作《英雄廣場》在維也納城堡劇院上演。 [2] 
伯恩哈德去世後,以他名字命名的協會在他的故鄉薩爾茨堡成立,在維也納也建立了托馬斯·伯恩哈德私立基金會,他在奧爾斯多夫的故居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 [2] 

英雄廣場叢書信息

伯恩哈德作品 (共4冊), 這套叢書還有 《歷代大師》,《我的文學獎》,《維特根斯坦的侄子 [1] 
歷代大師 歷代大師
維特根斯坦的侄子 維特根斯坦的侄子
我的文學獎 我的文學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