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溪村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樑縣峙灘鎮下轄村)

鎖定
英溪村位於浮樑縣縣北,距歭灘鄉駐地東南12公里,現有160户630人,水田面積519畝,山林面積15016畝,森林茂盛,物產豐富,森林覆蓋率85%,是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山村。 [1] 
2012年12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3]  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 
中文名
英溪村 [1]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樑縣
人口數量
930人 [1] 
保護級別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英溪村村況簡介

英溪村始建於唐朝末期,金氏由愧裏(今浮樑鎮)遷羊九源(村廢),再遷此地。英溪村得名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因為村靠大英嶺和英鳳山,村前又有小溪潺潺流過,所以得名英溪。另一種説法帶有村人美好願望:英溪村中間有獅子形狀龍脈(即山),獅頭上有幾個小山包,像“王”字。王者,即英雄豪傑,村前溪水源遠流長,川流不息,取名叫英溪。 [1] 
英溪以金姓為主,其始祖金安系京兆人士,汗侯之後,唐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舉進士為浮樑令,在位十七年,後升任婺、饒、杭、睦四州統使,贈校檢尚書右僕射昭信軍節度使。其子金叔遲於唐末舉家南遷浮樑愧裏村後,又分支遷入英溪。從此,金氏後代便在這塊土地上安居創業,世代繁衍,發展成浮北望族。金姓是浮樑七大古姓之一。 [1] 
英溪村坐落在有“六龍戲水、五獅下坂”之説的大英嶺南麓,村莊按照“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佈局,依山造屋,傍水結村,與山水自然和諧。村內街巷縱橫,房屋錯落有致。每條主要街口都有八字門樓或有一字門樓,俗稱小門口,既是一條街界址,又是這條街的護門,也是進出這條街的標誌。 [1] 
英溪村落,初期依山傍水,縱向發展,後來隨着人口與建築的增多,使縱向發展變為橫向發展,傍水沿岸建築,溪築高塝,臨水延伸建街,形成一半街一半水,故有“半邊街”之稱。 [1] 
七星橋是古代英溪人出入咽喉,據關守扼,位置顯要,也為全村水口。七星拱橋上建有茶亭,橋頭植有槐、樟、桂花、紫檀等名貴樹種,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道“星橋逐步”的勝景。 [1] 
英溪保存着眾多的徽派古建築,如國學師府正門、門樓,青雲得路坊以及遷移景德鎮歷史博覽區的金達故居、英溪金氏祠堂等建築都已成為浮樑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1] 

英溪村鄉村文化

英溪村歷史文化底藴深厚,為把英溪古村落打造成和諧古雅的歷史文化觀光旅遊景點,把鄉愁留住,給精神家園一片温暖的安放之地,英溪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嚴格按照《關於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要求,注重生態環境的延續性,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對古村落的保護工作,支持村老體協開展各種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增強了村民的體質,豐富了羣眾業餘文化生活,也給這傳統古村落旅遊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4] 
英溪還保存了一批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工夫紅茶製茶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鹼水制粑技藝”,均於2014年公佈。村中還有傳統民俗如元宵舞龍燈、清明祭祀、端午划龍舟、楹聯對文、竹木編制、木器加工、採茶戲、民間聚會喊唱會、草鞋編制、手工粉皮晾制、蓑衣編制等。 [5] 

英溪村鄉村榮譽

2012年元月,英溪村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西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同年12月,被國家住建部等部委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