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桐

鎖定
英桐(學名Platanus × acerifolia),英文名 London Planetree,又稱二球懸鈴木,是一種歐洲人培育成的雜交種落葉喬木,是由原產於歐亞大陸法桐和原產於北美洲美桐雜交培育而成,高度範圍為30--35 (M) [1]  。有的植物學家認為是單純由法桐馴化培育成的可能根據不大。由於是在上海法租界首先引入這個樹種作為行道樹,所以在中國被俗稱為法國梧桐
中文學名
英桐
拉丁學名
Platanus acerifolia
二名法
Platanus acerifoli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山龍眼目
懸鈴木科
懸鈴木屬
英桐

英桐形態特徵

枝條開展,樹冠廣闊;樹皮灰綠色,不規則片狀剝落,剝落後呈粉綠色,光滑。葉片三角狀,長9—15釐米,寬9—17釐米,3—5掌狀分裂,邊緣有不規則尖齒和波狀齒,基部截形或近心臟形,嫩時有星狀毛,後近於無毛。球形花序直徑2。5—3.5釐米,通常2個一串,狀加懸掛着的鈴;花長約4毫米;萼片4;花瓣4;雄花;雄花有4—8個雄蕊;雌花有6個分離心皮。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1] 
英桐樹蔭非常大,容易生長,可以生長到40米高。樹皮經常脱落,露出光滑的樹幹。樹大。雌雄同株,球形花序,生成成對球狀小堅果懸掛在樹上。
英桐非常耐污染,少蟲害,因此十分適合作為城市綠化的行道樹種。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它的壽命要比一般的樹要短一點。 [1] 

英桐分佈範圍

華北南部至長江流域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台、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咸陽、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温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 、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1] 

英桐生長環境

陽性,喜温暖,抗污染,耐修剪 [1] 

英桐主要價值

庭蔭樹、行道樹。本種樹幹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1] 

英桐歷史發展

英桐
英桐(5張)
最早出現英桐樹種可能是在17世紀西班牙,當地當時將法桐和美桐種植在一起,經常出現雜交種子,落地後自然生長起來。此樹作為園林景觀植物和城市綠化植物則是在倫敦最早流行,因此英語和一些其他西方語言稱之為“倫敦梧桐”(英語:London plane)。此後英桐傳播到其他城市,併成為包括紐約巴黎鄭州上海馬德里等城市的象徵之一。
這個樹種已經分佈到世界各地的温帶區域,是各大城市最常見到的樹種,作為行道樹和公園綠化樹。雜交品種比原親本北美懸鈴木更能抵禦蟲害,比三球懸鈴木更耐寒。
英桐也是美國紐約“公園與娛樂局”的標誌,這個樹種被選為倫敦“七大自然奇蹟”之一。 [1] 
參考資料
  • 1.    羅雙江.山龍眼目研究彙編:生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