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懸鈴木科

鎖定
懸鈴木科(學名:Platanaceae),雙子葉植物綱山龍眼目的1科。 高大的落葉喬木,具大型而掌狀裂的葉片,有長葉柄,果體藏在膨大的葉柄基部,托葉大,上部平展而張開,下部鞘狀。花雌雄同株,頭狀花序。
懸鈴木原產東南歐、印度及美洲。中國北起遼寧、河北、西至甘肅,南至廣東均栽種為行道樹,尤以長江沿岸城市廣為栽培,生長最盛。
其下只包含懸鈴木屬一個屬。 [1] 
中文名
懸鈴木科
拉丁學名
Platanaceae T. Lestib.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懸鈴木科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虎耳草亞目
分佈區域
北美、東歐及亞洲西部
拼    音
xuán líng mù kē

懸鈴木科植物學史

懸鈴木的化石廣泛分佈於北美、西歐及格陵蘭的第三紀及白堊紀地層;在中南半島發現有1種羽狀脈全緣葉和多個球形聚合果的野生種Platanus kerrii,可能更近於懸鈴木科的祖先。
《中國植物誌》使用的分類系統將懸鈴木科分入薔薇目的虎耳草亞目,克朗奎斯特分類系統將其分入金縷梅目,APG IV分類系統將其分入山龍眼目。 [1]  [3] 

懸鈴木科形態特徵

懸鈴木科
懸鈴木科(5張)
落葉喬木,枝葉被樹枝狀及星狀絨毛,樹皮蒼白色,薄片狀剝落,表面平滑;側芽卵圓形,先端稍尖,有單獨一塊鱗片包着,包藏於膨大葉柄的基部,不具頂芽。葉互生,大形單葉,有長柄,具掌狀脈,掌狀分裂,偶有羽狀脈而全緣,具短柄,邊緣有裂片狀粗齒;托葉明顯,邊緣開張,基部鞘狀,早落。 [1] 
花單性,雌雄同株,排成緊密球形的頭狀花序,雌雄花序同形,生於不同的花枝上,雄花頭狀花序無苞片,雌花頭狀花序有苞片;萼片3-8,三角形,有短柔毛;花瓣與萼片同數,倒披針形;雄花有雄蕊3-8個,花絲短,藥隔頂端增大成圓盾狀鱗片;雌花有3-8個離生心皮,子房長卵形,1室,有1-2個垂生胚珠,花柱伸長,突出頭狀花序外,柱頭位於內面。果實由多數小堅果集合成球形的聚花果,小堅果基部圍有長絨毛。每個堅果有種子1個;種子線形,胚乳薄,胚有不等形的線形子葉。 [1] 

懸鈴木科生長習性

喜光,喜濕潤温暖氣候,較耐寒。適生於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鹼性土壤雖能生長,但易發生黃化。根系分佈較淺,颱風時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氣污染能力較強,葉片具吸收有毒氣體和滯積灰塵的作用。本種樹幹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懸鈴木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北美、東歐及亞洲西部。中國北起遼寧、河北、西至甘肅,南至廣東均栽種為行道樹,尤以長江沿岸城市廣為栽培,生長最盛。

懸鈴木科下級分類

其下只包含懸鈴木屬1屬,約11種。 [1]  中國引種3種,以雜交種二球懸鈴木最常見,各地廣泛栽培。另兩種為原產東歐及西亞的三球懸鈴木和原產北美的一球懸鈴木。
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俗稱分別是美國梧桐、英國梧桐和法國梧桐。不同的地區,由於俗名是由引進地點的不同來命名的,因此有點紊亂,大部分是按上述所述。 [2] 

懸鈴木科主要價值

懸鈴木科生態價值

懸鈴木生長迅速,繁殖容易,葉大蔭濃,樹姿優美,萌芽力強,抗污染能力較強,有淨化空氣的作用,是城市街道綠化的優良樹種,同時,也可做庭園綠化樹和農村“四旁”綠化樹種。

懸鈴木科藥用價值

懸鈴木科 懸鈴木科
四十年前,中國文獻首先記載懸鈴木具有發表散寒的效力,是良好的解表劑;後又報道有顯著止血作用,可治療各種出血證。
根據以上報道的懸鈴木的功用,考慮將其製成一定的劑型應用於臨牀,必將有利於促進和擴大懸鈴木的開發利用和臨牀研究,又能變廢為寶、變害為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