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苧畲村

鎖定
苧畲村位於中國福建三明市明溪縣。苧畲溪由西向東蜿蜒,穿過回龍橋,緩緩流淌北去。苧畲宗祠位居村落中心,村內民居圍繞宗祠和水系呈環狀向心分佈,主從有序,繼承了傳統聚族而居,崇宗敬祖的思想。村內溪流、古道、歷史街巷縱橫交錯,傳統格局完整,肌理清晰,歷史風貌保存完整。
2016年11月9日根據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公示,三明市明溪縣夏坊鄉苧畲村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 
中文名
苧畲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三明市明溪縣
地理位置
福建西北部
面    積
27251 畝
電話區號
0598
郵政編碼
365200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人口數量
397人
車牌代碼
方    言
閩語邵將片-明溪話

苧畲村地理位置

夏坊鄉苧畲村坐落於明溪、泰寧二縣交界的山間盆地,古村四面環山,於夏坊鄉政府東部,距離鄉政府15公里,是閩中地區山地紅色古村的典型代表。苧畲村地處君子峯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豐富。 [4]  全村佔地面積27251畝,耕地面積801畝,林地面積26600畝,水域面積120畝;村現轄4個村民小組,共有2個自然村。

苧畲村民族人口

有人口93户397人;村兩委有6人(女幹部1人),全村有黨員18名(其中女黨員4名);2012年村財收入0.8萬元(煙草返利0.8萬元),預計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00元。
苧畲村是一個千年客家古村落,千餘年前中原先民南遷至此建村定居並繁衍後裔, [4]  85%的村民姓夏,相傳夏氏從邵武輾轉播遷到苧畲,所居雖偏僻,卻古風綿柔,以孝道為後人稱頌,被記載於《明溪縣誌》。

苧畲村歷史文化

在苧畲村部,並排兩根聳立挺拔的牌坊基座,這是清代乾隆年間兩位恩貢的榮耀——夏鳴皋、夏國樑,在前後年接踵成為太學生。在清代,這裏曾出現一批文武官吏:雍正年間,有夏佐虞任甘肅平涼、鎮原等縣典史,夏標任永安千總;嘉慶年間,有夏有功任台灣中營外委把總;光緒年間,有夏輝先榮為歲貢。在美麗的山水之間,客家的耕讀文化代代相傳,哺育着敦厚、靈秀的有為才俊。
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舞板凳龍、舞獅、舞布燈龍鬧元宵是苧畲村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習俗,此習俗已持續數百年,至今仍是當地盛行的文化活動之一,這些活動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無限的歡樂,還為這座偏僻的古村增添了無限的魅力。 [2] 

苧畲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30日,被擬命名為“福建省衞生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