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瓜鼠圖

鎖定
《苦瓜鼠圖》是明代畫家朱瞻基所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冊頁畫繪小鼠踞石上,回首仰望苦瓜,瓜藤攀援竹枝,長草出於石縫。小鼠茸毛用幹筆塗擦,富有質感;顧盼之情,亦很生動。瓜葉、草叢用水墨寫意法,藤枝揮灑如草書。石的鈎勒、點皴極似趙孟頫。筆墨多取自元人水墨花卉、竹石畫法,具較多生拙的文人畫意趣。 [1] 
中文名
苦瓜鼠圖
作    者
朱瞻基
創作年代
明代
規    格
縱28.2釐米,橫38.5釐米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幅    式
冊頁

苦瓜鼠圖畫作內容

《苦瓜鼠圖》 《苦瓜鼠圖》
此圖是一幅寫意小品畫。畫面的左下角有一大石,有一隻田鼠攀登巨石上,側身同首顧盼,似欲覓食。山石下雜草叢生,有的長草出於石縫,苦瓜藤條沿大石旁邊的竹枝攀繞而上,枝葉茂盛,錯落有致,成熟而豐碩的瓜實懸垂藤下,小鼠的目光正注視着苦瓜,急待攀登石上攫取。
作者在右上角書“宣德丁未御筆戲寫”八字,上鈐“廣運之寶”一印。 [2] 

苦瓜鼠圖創作背景

圖上有自書款: “宣德丁未,御筆戲寫”,鈐印“廣運之寶”,可知是圖繪於宣德二年(1427)。這一年是朱瞻基登基的第三年,對他來説這是不平常的一年,故繪製《苦瓜鼠圖》卷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據考,上古時期就有“人來自瓜”的傳説,瓜被譽為“多”之意,也有“多子”之意;鼠在十二時辰中為子時,也有“多子”之意,瓜鼠相合,意即“多子”。朱瞻基繪此圖時,時年已30歲了,縈繞於宣宗之懷的是久久無子。是年,一説是他與孫皇后生朱祁鎮(即後來的英宗)。顯然,朱瞻基繪此圖是祈祝或慶賀是年自己得子,或祈祝皇后順產。 [3] 

苦瓜鼠圖藝術鑑賞

苦瓜鼠圖構圖

《苦瓜鼠圖》卷是一幅寫意小品畫,作者抓住一隻田鼠瞬間的一個動作與神態,把小動物機警靈敏的生性淋漓盡致地描畫出來。在畫面的右下角,作者以流暢的水墨線條勾寫出一塊大石,一隻田鼠踞右伏,昂首向上注視着苦瓜,作急欲攫食狀。田鼠上方畫苦瓜藤條沿大石旁邊的竹枝攀繞面上,枝葉豐茂,成熟而肥厚的苦瓜,自枝上倒垂下來,與田鼠高昂的頭恰好構成一種上下呼應關係。作品構圖嚴謹,虛實結合,顧盼有致,透出一股自然之情趣。 [4] 

苦瓜鼠圖技法

《苦瓜鼠圖》局部
《苦瓜鼠圖》局部(2張)
作者調動了多種筆墨語言來刻畫形象,營造畫境。畫面上有三個主要的物體:石為淡墨粗寫,田鼠為濃細寫,苦瓜則兼工帶寫。石塊的粗筆與田鼠的細描之間構成了筆墨語言的對比,筆墨的對比又表現出石靜與鼠動的意味。兼工帶寫的苦瓜和瓜葉着墨最濃,形成一種下垂之勢,既與田鼠上昂的頭部密切地呼應,又與石下叢生雜草在墨色的濃度上構成了一種呼應關係,使全圖產生了一種內在的循環氣流。作品佈局緊湊,幾乎全部物象都畫在畫面的左半部分,但因其筆墨的濃淡虛實對比得當,故沒有絲毫的擁擠之感。作品最見處理的精心處是畫幅的右半部分,這部分基本上留白,但作者巧妙地用淡墨虛筆寫出一根藤條,一根一直曲折地向右伸展,幾欲伸向畫外。如此處理,畫幅右部半幅的空間不但自身有了內容,也以其虛進一步地襯托了左邊畫面的實,增添了左邊田鼠與苦瓜之間的緊張氣氛。田鼠的畫法是先以淡色渲染全身,背上的毛用工筆點簇而成,表現了田鼠的細毛鬆軟之感。技法上,兼用沒骨和勾勒,既工整又不失意筆之趣。瓜葉、草從用水墨寫意法,藤枝揮灑加草書。石的勾勒、點皴極似趙孟頫。筆墨多取自元人水墨花卉、竹石畫法,具有文畫意趣,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田鼠的眼睛用焦墨點成,炯炯有神,鼠須描法精細,鼠瓜勾勒筆畫紮實有力。鼠的形象畫得真實生動,質感強烈。 [4] 

苦瓜鼠圖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苦瓜鼠圖》為一冊頁,長草清石,用筆爽爽有致。苦瓜則出以墨筆,點亂合度,勾勒生動,見出明宣宗有極好的筆墨功底。石上停小鼠一隻,回首顧盼,活潑可愛,特別是鼠毛以枯筆薄而成,表現出極好的質感。整幅畫面,一招一式皆是行家規矩,絕無半點皇帝附庸風雅的半吊子“高明”。即使抹掉皇帝身份,這幅小品也是氣格不凡的行家手澤。 [5] 

苦瓜鼠圖後世影響

朱瞻基喜愛繪畫,尤其喜愛畫鼠,他所畫的《苦瓜鼠圖》開畫鼠之先河,與同時代的《鼠石荔圖》、《鼠荔圖》被認為是鼠畫的珍品。 [6] 

苦瓜鼠圖歷史傳承

該圖經清乾隆內府、嘉慶內府及宣統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7]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苦瓜鼠圖作者簡介

朱瞻基(1399—1435),明代書畫家。即明宣宗,朱元璋曾孫,在位十年(1425—1435)。自號長春真人。愛好翰墨,書法能於圓熟之外,以遒勁出之。尤工繪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嘗作圖書贈重臣,上書年月及受贈者姓名,鈐“廣運之寶”、“武英殿寶”、“雍熙世人”等印章。在他執政時期明畫院比較興盛,當時宮中聚集了許多畫家,畫家每呈作品,他都一一觀覽,加以論評。他自己作畫,也“必召域史於旁,稍不如意,即令修飾”(見沈齊寧《彝齋麝鳴錄》)。傳世作品有《鼠石圖》《武侯高卧圖》《五貓圖》《萬年松圖》等。書跡有作楷書《雪意歌軸》。 [2] 
參考資料
  • 1.    唐譯編著.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國花鳥畫: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04:84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1230-1232
  • 3.    餘輝著.故宮藏畫的故事:紫禁城出版社,2014.07:185
  • 4.    羅一平著.語言與圖式:中國美術史中的花鳥圖像: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9:215
  • 5.    陳振濂著.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 三 元末~明: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9:81
  • 6.    馬昌儀著.鼠咬天開 (典藏圖文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3:225
  • 7.    成志偉主編.收藏辭典:知識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