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苟屚縣

鎖定
苟屚縣,古縣名。亦作苟漏縣、 句漏縣、 句屚縣、笱屚縣。 西漢置,屬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石室縣。隋廢。 [2] 
中文名
苟屚縣
別    名
苟漏縣
句漏縣
句屚縣
別    名
笱屚縣
地理位置
越南河山平省石室縣
始置時間
西漢
廢置時間

苟屚縣歷史沿革

漢晉交趾郡轄屬的苟屚縣,約自公元前 180年設置,歷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直到隋代(581 一617)被廢置,共歷時700餘年。
公元前285年,秦國滅掉蜀國(在今四川、重慶地區),蜀王的後裔南徙雒越(今越南北部) ,構築城池,建立政權,自號“安陽王”。約在公元前180年前後,南越王趙佗設計攻滅“安陽王”,並在雒越地區設置交趾、九真二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西漢滅南越國,於南越國故地設置九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轄羸婁縣、安定縣、苟屚縣、麊泠縣、曲昜縣、北帶縣、稽徐縣、西於縣、龍編縣、朱鳶縣等十縣,治羸婁。因此,西漢交趾郡轄屬的“苟屚”縣,早在南越王趙佗建立交趾郡時,可能就已設置。《漢書·地輿志·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交趾郡,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縣十:羸婁、安定、苟屚、麊泠、曲昜、北帶、稽徐、西於、龍編、朱鳶。
東晉著名煉丹家葛洪(283一363)曾希望出任“句屚令”。據《晉書·葛洪傳》記載:東晉咸和(326一334)初年,大懦幹寶向成帝推薦葛洪任“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固辭不就。以年老,欲煉丹以祈遐壽,聞交趾出丹,求為句屚令。帝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為榮,以有丹耳。,帝從之。洪遂將子蛭俱行。至廣州,刺史鄧留不聽去,洪乃上羅浮山煉丹。”雖然東晉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希望出任“句屚”縣令的願望未果,但這件事情説明漢晉時期的“句屚” 縣,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
西漢交趾郡設有“句屚縣”。《漢書·地理志下》“交趾郡”有“苟屚”縣。顏師古注:“屚與漏同。”“苟屚”縣在今越南北部地區。《後漢書·郡國志》“交趾郡”有“苟漏”縣。劉昭補註説:交趾郡“武帝置,即安陽王國。” “苟”,通作句。這個縣名,本作“句屚”。《晉書·葛洪傳》作“句屚”。是其佐證。 [1] 

苟屚縣縣名由來

“句屚”之“句”,本是發聲辭,書寫時可以省略的緣故。《左傳·宣公四年》載:“盟吳越而還。”孔穎達疏:“句,或為工,夷言發聲也。”《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顏師古《漢書·地理志下》注:“句音鈎,夷俗語之發聲也,亦猶越為'於越,也。”《春秋左傳·定公五年》載:“於越入昊。”杜預注:“於,發聲也。”《逸周書·王會解》載:“姑于越納。” “於”,同“於”。是“於越”之“於”,亦為發聲辭。在東周銅器銘文裏,吳國常稱為“吳”、“攻吳” 或“工吳”。這裏的“攻吳”、“工吳”,古音均讀如“句吳”,皆可省作“吳”。凡此都説明交趾郡的“句屚”縣,亦可省作“屚”縣。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南方地區書寫習俗的反映。 [1] 
參考資料
  • 1.    蔡紅豔,西漢屚壺蓋銘與漢晉句屚縣[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6):87-88。
  • 2.    史為樂.《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