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族椎牛祭

鎖定
所屬地區: 湖南 · 湘西州 文化遺產名稱:苗族椎牛祭 遺產編號:Ⅷ-4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遺產級別:省
中文名
苗族椎牛祭
流行地區
湖南 · 湘西州
遺產編號
Ⅷ-4
遺產類別
民俗

苗族椎牛祭形成歷史

“椎牛”俗稱“吃牛”,為湘西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祭祖祀典。關於這一民族祭典的來源,湘西花垣縣苗族民眾中至今流傳着的《苗族椎牛古根》是這樣説的:三皇五帝時期,苗族的祖先蚩尤與黃帝(軒轅)打仗,軒轅兵馬多,把蚩尤打敗了,並且緊跟腳跟追擊蚩尤。好在蚩尤隨時隨地都有苗人掩護,加上他又能散佈迷天大霧,所以軒轅總是找不到蚩尤的蹤影。後來,軒轅發明了指南針,辨清方向,才把蚩尤捉住,在四月八日將蚩尤殺了。但是,蚩尤的冤魂不散,時常給苗家人託夢,含着眼淚説:“我為你們受盡苦難,含冤而死,你們要永世敬奉我啊!”於是,苗家人就找仙娘“扛仙”。蚩尤的魂靈附依於仙娘身上,借仙孃的口説道:“按照我打仗時的祭典,殺豬椎牛,佈置壇頭,用芭蕉葉架陰橋,敲響竹筒,我(蚩尤)就來了,為你們消災消難。”從此以後,每年夏(農)歷四月初八,苗家人就舉辦盛大的椎牛祭祖祀典,隆重祭祀他們祖先蚩尤之英靈。世代承襲下來,也就成了苗族最古老的祭典。

苗族椎牛祭祭典進程

“吃牛”祭典一般歷時四天三夜,大體進程為:第一天,送黃牯和敬祖先。第二天,活動最多,白天是接舅輩、迎親朋;晚飯後,請神降臨,由“覡師” (巫師,俗稱“苗老師”)講述《吃牛古根》。其內容包括述説天地產生,山川形成,人類繁衍,苗族遷徙,“吃牛”原因等等。第三天,主要為舅輩椎牛。第四天,收牛柱,敬牛頭,歡送舅輩親朋,最後由覡師默敬祖師,祝賀主家吉利興旺。

苗族椎牛祭特色價值

儀式以祭祀遠古祖先,求其禳災賜福為目的,以羣體跳鼓為娛神手段,它是悠久的巫文化形態,《苗師通書》這部祭祀巫詞口碑經典便記錄了九千年來苗族的歷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豐富資料,是我國荊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 

苗族椎牛祭舊時參祭

舊社會,苗民“吃牛”,一是為了解除重病,另一則是為了求子。一般是在“吃牛”之前先許願,到冬季才舉行“椎牛”。椎牛祀典,不但家族鄰里參祭,親朋也要請來;加之祭儀繁頊、冗長,所以耗資甚巨。苗諺雲:“吃牛難,大户動本錢(把積存的錢花光),小户賣莊田。”而且,迷信色彩甚濃。因此,新中國建立以後湘西苗族地區的“椎牛”活動已經逐漸停止。

苗族椎牛祭其他禮典

除了“椎牛”以外,湘西苗族地區較為重要的民族禮典還有“椎豬”,“接龍”,“還儺願”,“祭家先”,“祭雷神”等。自古以來,苗胞重鬼(神)多祀,故有“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之説。解放之後,隨着思想意識的變革,苗胞祀神祭鬼的情況也有很大的變化。“椎牛”的停辦即是很能説明問題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