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芹菜病毒病

鎖定
芹菜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芹菜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和蕪菁花葉病毒單獨或複合侵染、發生在芹菜上的病害。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化,葉片變小變窄葉片黃化、花葉、皺縮、畸形等。芹菜病毒病的發生,嚴重影響芹菜的產量和品質,是芹菜主要病害之一。 [1-3]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芹菜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7月及10-11月。上海地區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有翅蚜遷飛高峯期,往往也是芹菜病毒傳播擴散高峯期。 [1] 
芹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在同等肥水管理條件下,選用美國西芹、脆白芹等品種。定植時汰出蟲苗病苗,清除雜草。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增施農家肥,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施足磷鉀肥。具管棚設施的保護地,使用防蟲網,把昆蟲擋在棚外,此外,還可用銀灰色遮陽網育苗、避蚜防病。最後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1]  [4] 
中文名
芹菜病毒病
為害植物
芹菜
為害部位
葉片
病    原
黃瓜花葉病毒、芹菜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和蕪菁花葉病毒

芹菜病毒病病原特徵

芹菜病毒病病原為黃瓜花葉病毒(英文名Cucumber mosaic virus,簡稱CMV)、芹菜花葉病毒(英文名Celery mosaic virus,簡稱CeMV)、馬鈴薯Y病毒(英文名Potato virus Y,簡稱PVY)和蕪菁花葉病毒(英文名Turnip mosaic virus,簡稱TuMV)等。病毒喜高温乾旱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為15-38℃;最適發病環境,温度為20-35℃、相對濕度80%以下。 [1]  [2] 
黃瓜花葉病毒:屬於黃瓜花葉病毒組。病毒粒體為球形,直徑28-35納米,致死温度60-70℃,體外保毒期3-4天。寄主範圍很廣,可侵染葫蘆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茄科、菊科等45科124種植物,但株系間有差異。在西葫蘆、筍瓜、南瓜上引起黃化皺縮或系統枯斑。 [5] 
芹菜花葉病毒:病毒為彎曲纖維狀質粒,長約780毫微米。在室温下,體外6天后失活。稀釋終點10-2-10-3。55-60℃加熱10分鐘失去感染力。 [6] 
馬鈴薯Y病毒:病毒粒體呈彎曲柔條線狀,無包膜,通常長680-900納米,寬11-13納米,螺旋對稱結構,螺距約3.4納米,每圈7-8個CP亞基,基因組為s(+)(正單鏈)RNA,相對分子質量為(3.1-3.5)×106,全長約9.7千鹼基對。病毒衣殼由一種30-47kDa的蛋白質組成,其氨基酸數在263-330之間。 [7] 
蕪菁花葉病毒:病毒粒子線形,長寬約為20納米×15-20納米,螺旋對稱,螺距3.4納米,整個粒子由95%的外殼蛋白和5%的RNA構成,沉降為單一組分,沉降係數為150S,在氯化鈣中浮力密度為1.31克,分子量為3.0×104-3.5×105,其外殼蛋白為單一組分,有約18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單一多肽的蛋白亞基相對分子質量為(3.2-3.4)×107。蕪菁花葉病毒的紫外吸收特性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線,其吸收峯的谷與頂分別在245納米和260納米,A260/A280在1.2左右,這説明該病毒具有較低的核酸含量。 [8] 

芹菜病毒病為害症狀

芹菜病毒病
芹菜病毒病是系統性病害,病症主要表現在植株上部葉片 [1] 
花葉型病症:發病初始表現為在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葉色深淺相間的花葉症狀。 [1] 
斑駁矮縮型病症:病株的葉片處現濃、淡綠色不均的斑駁花葉,或葉內全部褪綠,葉面皺曲,新生葉片偏小。發病嚴重時,心葉節間縮短,葉片皺縮,並使植株黃化、矮縮。 [1] 

芹菜病毒病侵染循環

致病的病毒在田間的病株上越冬,田間傳播主要通過蚜蟲傳播,也可通過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或田間農事操作接觸磨擦傳播病毒,從寄主傷口侵入等途徑進行傳播。 [1] 

芹菜病毒病流行規律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芹菜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7月及10-11月。上海地區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有翅蚜遷飛高峯期,往往也是芹菜病毒傳播擴散高峯期。年度間下半年比上半年發病重;早春温度偏高、少雨、蚜蟲發生量大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夜温和地温偏高、少雨、蚜蟲多發的年份發病重;栽培上耕作管理粗放、連作、地勢低窪、田間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止傳毒、缺有機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1] 

芹菜病毒病防治方法

芹菜病毒病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在同等肥水管理條件下,選用美國西芹、脆白芹等品種。 [4] 
  2. 加強栽培管理:定植時汰出蟲苗病苗,清除雜草。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增施農家肥,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施足磷鉀肥。適量控制灌水,避免大水灌溉、過量灌水,促進營養生長,培育健株,提高植株抗病力。 [4] 
  3. 保護地栽培管理:具管棚設施的保護地,使用防蟲網,把昆蟲擋在棚外,此外,還可用銀灰色遮陽網育苗、避蚜防病。 [1] 

芹菜病毒病化學防治

  1. 治蚜防病:培育無病壯苗是防治芹菜病毒病重要措施。育苗日光温室通風口要覆蓋防蟲網。懸掛黃色誘蚜板。藥劑防治蚜蟲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菊·馬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4] 
  2. 藥劑防治:芹菜病毒病發病初期噴灑8%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25%病毒A600-700倍液、或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800-1000倍液,間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4] 
參考資料
  • 1.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第166-167頁
  • 2.    默書霞,李金堂編,芹菜大白菜大葱病蟲害防治,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2,第3頁
  • 3.    艾永蘭.芹菜病毒病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4,(第6期):35
  • 4.    魏野疇,符崇梅,張付平編.日光温室蔬菜花卉病蟲草害彩色圖譜.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100-101
  • 5.    閻志紅主編,西瓜生產經營實用指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04,第130-132頁
  • 6.    英聯邦真菌研究所,英國應用生物學家學會彙編;復旦大學生物系植物病毒研究室譯,植物病毒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05,第138-139頁
  • 7.    萬秀清,顏培強主編,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及其在煙草中的應用,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12,第135頁
  • 8.    王利琳主編,生命科學研究進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05,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