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芳溪鎮

鎖定
芳溪鎮,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地處宜豐縣西南部,東鄰橋西鄉、石市鎮和黃崗山墾殖場五里分場,西與萬載縣羅城鎮相接,北和雙峯林場、車上林場毗連,南與上高縣徐家渡鎮交界。東西最大橫距1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2千米。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00平方千米。 [1] 
清代以前,境內大部分屬廣賢鄉,部分屬宣風鄉。1994年,芳溪撤鄉設鎮。 [3]  截至2019年末,芳溪鎮有户籍人口26163人。 [12]  截至2020年6月,芳溪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145個自然村。 [1-2] 
2014年,芳溪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8487.7萬元, 工業總產值28.64億元,GDP4.12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403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280元。 [3]  2017年,芳溪鎮有工業企業23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企業從業人數2100人。 [4] 
中文名
芳溪鎮
外文名
Fangxi Township
別    名
芳塘
行政區劃代碼
360924105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
地理位置
宜豐縣西南部
面    積
200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9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編碼
3363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熊雄故居
大豐水庫
仙隱洞
火車站
芳溪站
車牌代碼
贛C
地區生產總值
4.12 億元(2014年) [3] 
户籍人口
26163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芳溪鎮歷史沿革

清代以前,境內大部分屬廣賢鄉,部分屬宣風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編組保甲,鎮境分屬第一、二、三、四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鎮境分設4個保聯、16個保。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4個保聯分別改名芳溪鄉、集興鄉、黃崗鄉、同興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芳溪鄉與集興鄉合併為芳溪鎮。同年10月,芳溪鎮改名芳溪鄉,翌年轄12保。
1949年,芳溪解放。
1950年,鎮境分屬城關區、芳溪區、宣鳳區,境內設塘頭、香源、三村、南溪、炎嶺、芳溪、花田、城溪等鄉。
1952年,增設簡家、蕉溪、禾埠(翌年撤銷)3鄉。
1956年,芳溪、南溪、炎嶺、蕉溪4鄉合併為芳溪鄉;三村、香源2鄉合併為三村鄉;塘頭、簡家2鄉合併為花田 鄉;城溪鄉併入浪源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又是黃崗山墾殖場的分場,同年又將花田鄉之原塘頭、簡家2小鄉併入芳溪鄉。
1960年,與黃崗山墾殖場脱鈎。
1968年,全鄉合併為7個大隊26個生產隊。
1969年,禾埠、花田、楊木、石陂4個大隊由蓼市公社來屬。
1983年,公社複名鄉,下設村和村民小組。
1994年,芳溪撤鄉設鎮。 [3] 

芳溪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芳溪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 [2] 
芳溪鎮區劃詳情
芳溪集鎮社區
二木廠社區
上屋村
下屋村
萬豐村
石陂村
芭蕉村
蕉溪村
刁櫪村
芳溪村
溪滸村
楊木村
新村村
南田村
城溪村
塘頭村
簡家村
禾埠村
花田村

芳溪鎮地理環境

芳溪鎮位置境域

芳溪鎮地處宜豐縣西南部,鎮政府駐地位於東經114°35′,北緯 28°22′。東鄰橋西鄉、石市鎮和黃崗山墾殖場五里分場,西與萬載縣羅城鎮相接,北和雙峯林場、車上林場毗連,南與上高縣徐家渡鎮交界。東西最大橫距1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00平方千米。 [3] 

芳溪鎮地形地貌

芳溪鎮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為芭蕉村的望光尖,海拔600米,最低點為禾埠村的錦江河,海拔60米,境內大部分為丘陵,丘陵海拔一般在60—100米之間,丘陵佔全境總面積200平方千米的67%。長塍河自北向南縱穿全境,並在楊木村匯入錦江。 [3] 

芳溪鎮氣候

芳溪鎮境內氣候温暖濕潤,年均無霜期268天,年均氣温在17.20℃;日照充足,年均日照超過1630.5小時;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達1765.6毫米。 [3] 

芳溪鎮自然資源

芳溪鎮礦產資源

芳溪鎮已發現的礦產有石英石、陽起石、瓷土、石灰石、白雲石、花崗岩、磚瓦粘土礦、煤、銅、金等金屬礦牀。 [3] 

芳溪鎮動物資源

芳溪鎮共有哺乳動物100多種,鳥類近100種,魚類20多種,昆蟲類500多種。 [3] 

芳溪鎮森林資源

芳溪鎮森林覆蓋率達66.7%,主要樹種有杉、松、荷、楓、蘿蔔樹、油桐、山棗,珍稀樹種有紅豆杉、羅漢松、樟樹、梓樹、柏樹、楠樹等。草本、木本植物有60多科400多種。林地面積21.1萬畝,活立林蓄積量162萬立方米,毛竹立竹蓄積量633萬根。每年採伐木材2700立方米,毛竹15.7萬根,每年全鎮營造0.45萬畝工業用材林,2014年營造高產油茶林1200畝。 [3] 

芳溪鎮人口

截至2019年末,芳溪鎮共有户籍人口26163人。 [12] 

芳溪鎮經濟

芳溪鎮綜述

2014年,芳溪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039萬元,GDP4.1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280元。截至2019年末,芳溪鎮共有工業企業1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家。 [3]  [12] 

芳溪鎮農業

2014年,芳溪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8487.7萬元,生豬出欄22310頭,有耕地41338畝,其中水田33741畝,水稻播面59380畝,稻穀產量29955噸,其他主要經濟作物還有蠶桑、楊梅、臍橙、油茶、藥材等。 [3] 

芳溪鎮工業

2017年,芳溪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8.64億元。 [3] 

芳溪鎮交通運輸

芳溪集鎮離縣城僅12千米,除原有的省道上瀏公路、萬芳公路,縣道刁肖線、芳打線外。昌粟高速、銅萬高速、蒙華鐵路(現更名:浩吉鐵路)都穿境而過,其中銅萬高速在芳溪鎮香源村設“宜豐西互通”,蒙華鐵路(現更名:浩吉鐵路)在香源村設芳溪站。 [3] 

芳溪鎮社會事業

  • 醫療衞生
芳溪鎮中心衞生院於1991年成立,位於宜豐縣芳溪鎮集鎮人民路南側,屬省一等甲級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急救、預防、保健為一體的鄉鎮衞生院,主要服務對象為芳溪鎮居民。 [5] 
芳溪鎮中心衞生院有醫務人員46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4人,醫師、護師、藥劑師共18人,其他醫務人員23人。設有230張牀位,總佔地面積為6003平方米,可滿足住院病人的需要,有先進醫療設備如進口SA-600B超 機、纖維胃鏡全自動洗胃機、電解質分析儀等。
  • 基礎建設
2020年,芳溪鎮宅改共拆除“三房”1363宗,面積79786平方米,其中拆除危舊房390宗,空心房56宗,閒置房310宗,附屬房及雜物間117宗。 [6] 
  • 社會保障
2020年,芳溪鎮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23406人,辦理醫療補償報賬208人次,為136名新生兒做好了免費參保工作。申請上級專項扶貧資金項目15個共166萬元,共涉及13個村,貧困户增收達770元/户/年。通過產業、就業扶貧種植、養殖技能培訓,促進就業。有就業扶貧專崗24個。 [6] 
  • 水利
1951年,芳溪修建了全縣第一座小(二)型水庫—洪源槽水庫,1973年,縣裏又決定在芳溪香源修中型水庫—大豐水庫。截至2018年末,全鎮主要水利工程有202座,其中中型水庫一座,小(一)型水庫12座,山塘水庫188座,引水工程53座,提水工程33座(處),總裝機容量367.7千瓦,總庫容量2000多萬立方米,發電站5座,裝機容量為1725千瓦,年發電量590萬度,有效灌溉面積32500畝。 [3] 

芳溪鎮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芳溪原名芳塘,因其地古籮嶺有一方形水塘,故雅名芳塘,後因集鎮靠長塍港,又雅化為芳溪。對於芳溪風水和地理《芳溪熊氏青雲塔》有這樣記載:“水口之間宜有高峯聳峙,所以貯財源而興文運者也。”“芳溪四面皆山,東有桐岡、相台,西有獅嶺、風坡,北有牛洞、太山,南有爐峯、筆架,其縝密之勢,立如屏牆,惟東南山勢平遠……自雍正乙卯歲依形家之理於洪源、長滕二水交匯之際,特起文閣以鎮之,又得萬年橋籠其秀,萬述橋砥其流,於是財源之茂,人文之舉,連綿科甲”。

芳溪鎮風景名勝

芳溪鎮仙隱洞

仙隱洞,又名靈巖、天隱洞。位於芳溪鎮萬豐村。此洞是一沉積岩風化倒塌而成的天然洞穴。洞有前後兩個口子,口大腹小,橫穿山樑。前口供“觀音”佛像,歷代香火甚盛,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廟會,附近數縣的“善男信女”雲集於此,求神拜佛。原後門山上有禪師墓三座,均葬於乾隆年問,上刻“寶蓋堂”,由此可知,清初仙隱洞為佛寺。
“文革”中天隱洞遭受嚴重破壞原物僅存殘垣斷壁和神座,另遺有石碑記3塊:①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1翊《縣南信士熊騰鎖佈施碑》雲:"當年曾重塑玄天上帝及口、鄧二將神神像。②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新建天隱洞下奉祀居記》碑半截,上記“宋時更名天隱”。

芳溪鎮大豐水庫

大豐水庫位於芳溪鎮香源村。攔截長塍港支流洪源槽溪之水,東南灌溉芳溪、廟前村等鄉村農田1.1萬畝。1973年8月動工興建,1978年11月竣工。均質土壩。壩頂高程116.5米,最大壩高28.5米, 壩頂長390米,頂寬6米,副壩1座,壩高5.6米,長31 米。壩址以上集水面積30平方千米。總庫容量152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量1224萬立方米。主要配套工程有溢洪道、輸水涵管、東干渠、西乾渠、渡槽等;壩後式水電站2座,裝機4台,總容量340千瓦。以灌溉為主,具有防洪、養殖、發電等綜合效益。 [7] 

芳溪鎮熊雄故居

熊雄故居位於芳溪鎮下屋村,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最早從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的傑出領導人熊雄的故居,系一幢具有清代建築特點的磚木結構民房。正屋進深為1棟1寢,6扇5間,寢堂兩邊有小天井及側廳,四周為磚砌封焰高牆,兩側有通巷及配屋。革命烈士熊雄在此出生並度過了少年時代。正屋後為“培蘭書室”,木質結構,5扇4間,為熊雄少年時期讀書習武之所。1994年和2016年,熊雄故居先後被授予“宜豐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宜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8年5月,江西省文化廳將熊雄故居列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9]  [11] 

芳溪鎮紅色廟前

廟前村位於芳溪鎮西部,離銅萬高速宜豐西收費站(香源村)3千米,村內建有“績效館”、“紅史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知青館”、“瞭望台”、“漂流”等精品展館和項目。是宜豐縣重點打造的秀美鄉村,是集鄉村旅遊、愛國教育、精準扶貧、黨建示範為一體紅色教育基地。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10] 

芳溪鎮著名人物

熊雄(1892年—1927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革命家、政治活動家,中國共產黨內從事革命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早期傑出領導人。熊雄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黃埔軍校政治部負責人,民國二十六年(1927年)4月15日,熊雄在廣州反革命政變中被捕。同年5月中旬,被秘密殺害。 [13-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