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芳儀怨

鎖定
《芳儀怨》是宋朝詩人晁補之作品之一。王銍在《默記》中記載,晁補之寫這首詩,是看了趙至忠《虜廷雜記》的記載。《雜記》言:“聖宗芳儀李氏,江南李景女。初嫁供奉官孫某,為武疆都監。妻女皆為聖宗所獲,封芳儀,生公主一人。”
作品名稱
芳儀怨
作    者
晁補之
創作年代
宋朝
文學體裁
七古

芳儀怨詩詞正文

金陵宮殿春霏微,江南花發鷓鴣飛。
風流國主家千口,十五吹簫粉黛稀。
滿堂侍酒皆詞客,拭汗爭看平叔白。
後庭一曲時事新,揮淚臨江悲去國。
令公獻籍朝未央,敕書築第優降王。
魏俘曾不輸織室,供奉一官奔武強。
秦淮潮水鍾山樹,塞北江南易懷土。
雙燕清秋夢柏梁,吹落天涯猶並羽。
相隨未是斷腸悲,黃河應有卻還時。
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蒼黃三鼓滹沱岸,良人白馬今誰見。
國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雲信流轉。
芳儀加我名字新,教歌遣舞不由人。
採珠拾翠衣裳好,深紅退盡驚胡塵。
陰山射虎邊風急,嘈雜琵琶酒闌泣。
無言遍數天河星,只有南箕近鄉邑。
當時千指渡江來,同苦不知身獨哀。
中原骨肉又零落,寄詩黃鵠何當回。
生男自有四方誌,女子那知出門事。
君不見李君椎髻泣窮年,丈夫飄泊猶堪憐。

芳儀怨作品鑑賞

晁補之《芳儀怨》是宋代歌行代表之一,敍寫南唐君主李璟之女李芳儀的生平,意脈連貫,敍事緊湊,情調委婉。
據陸游《避暑漫鈔》載:“李芳儀,江南國主李景(璟)女也。納土後在京師。初嫁供奉官孫某,為武疆都監。為遼中聖宗所獲,封芳儀,生公主一人。趙至忠虞部自北虜歸明,嘗仕遼為翰林學士,修國史,著《虜庭雜記》載其事。”晁補之覽其書而悲之,因作《芳儀曲》。
這首詩寫李芳儀的經歷。開頭的“金陵”、“江南”、“風流國主”數語,在簡潔的描寫中既點明李芳儀的身份,又形容出南唐滅亡以前的繁華氣派。“後庭一曲時事新”使用《玉樹後庭花》的典故,寫南唐的滅亡。這一句承上啓下,南唐國主的風流昏庸其實是導致亡國的原因,而李芳儀也只能“揮淚”“去國”由此轉入下文。“令公獻籍”兩句説的是李煜奉表納降,在宋朝受到了優待,不以俘虜視之。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芳儀作為被俘的敵國宗室女子,也沒有被當作俘虜罰做苦工,而嫁給了一名武疆都監。武疆是宋遼對峙的前線地區,李芳儀也跟隨丈夫到了這裏。“秦淮潮水”兩句形容李芳儀對故土的思念;“雙燕”幾句表示即便流落天涯,但畢竟有丈夫相伴,畢竟還有歸還的希望。以上幾句是描寫也是敍事,展現了李芳儀的複雜心理。“寧知”以下又是一次轉折,她的人生又發生了轉變;“蒼黃”四句,寫戰亂倉皇之中與丈夫失散,在歷經國破之後又遭受家亡的慘痛。“芳儀加我”以下寫在遼國被封妃,身不由己;並通過“嘈雜琵琶酒闌泣”、“無言遍數天河星”這樣的行為來表現李芳儀對故土的深深思念。“當時”幾句再次敍寫李芳儀的內心;當年降宋時大家一同分擔,不覺得有多麼痛苦;此刻隻身流落遼國,形單影隻,才是真正的悲哀;如今中原的親人也日漸零落,就算寄信也無人回覆了。詩歌的末尾是詩人簡短的慨嘆,將漢代流落匈奴的李陵與李芳儀類比,彰顯他們身處異鄉對故國的思念。整首詩歌篇幅並不太長,沒有繁複的鋪敍,也沒有“寸步不遺”的過分詳細。敍事的同時夾入適當的描寫,南朝的風流氣象、李芳儀在遼國的生活情狀以及她的曲折心理都有着細膩的呈現。敍事的線索非常清晰,圍繞李芳儀的生平,由南唐公主到亡國宗室、由官員之妻再到夫妻分離、流落異國,她的經歷其實是一步步進入悲劇的深淵。場景和心裏描寫也都相應地一步步層層鋪開。因此,這首詩既有描寫細密的“詳”,又有敍事簡潔微婉的“嚴”;既做到了細膩生動、聲色並茂,又能層次分明、意脈連貫,將李芳儀流離輾轉的悲痛無奈刻畫得委婉深沉,有着動人心魄的魅力。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評晁補之詩云:“古樂府是其所長,辭格俊逸可喜。”此《芳儀怨》詩正體現了這一特點,全首並沒有鋪寫過多的史事,也不誇耀典故、辭藻,而是以帶有感情的筆觸娓娓寫來,感人至深。 [1] 

芳儀怨詩詞註釋

①題下自注“事見《虜廷雜記》”。
《宋詩紀事》卷二十八引陸游《避暑漫鈔》:“李芳儀,江南國主李璟女也。納土後,在京師。初嫁供奉官孫某,為武疆都監。為遼中聖宗所獲,封芳儀,生公主一人。趙至忠虞部自北歸明,嘗仕遼為翰林學士,修國史,著《虜庭雜記》,載其事。時晁補之為北都(北京)教官,覽其書而悲之,與顏復長道作《芳儀曲》云云。江州廬山真風觀,李主有國日,施財修之,刊姓氏於石,有太寧公主,永禧公主,皆李璟女,不知芳儀者熟是也”。
②金陵,今南京,為南唐都城。霏,雲氣。春霏微,暗喻南唐國運日蹇。
③風流國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周世宗南征,李璟驚厥之餘,上表自稱“國主”,不敢稱皇帝。
④粉黛,代指年輕女子。
⑤滿堂二句,言朝廷君臣耽於詩酒,爭相騁才以為能事。奪錦,《新唐書·宋之闖傳》:“武后遊洛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糾詩先成,後賜錦袍。之問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瑤席,以美玉飾席。一説是指瑤草編成的坐席,皆狀華貴之意。
⑥《後庭》一曲,即《玉樹後庭花》曲。曲詞為南朝陳後主叔寶所制,輕蕩哀傷,被後人指為亡國之音。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⑦《宋史·南唐李氏世家》載:周世宗顯德二年徵淮南。太祖時總禁軍,用兵甚急。李璩大懼,奉表願為附庸,又遣使獻濠、泅等六州之地,後盡割江北之地。此即詩中所謂獻籍。建隆元年太祖受命後,李璟、李煜朝貢不停,“每歲冬、正、端午、長春節皆以土產珍異、金銀器用、繒帛、片茶為貢”。此即詩中所謂朝未央。未央,未盡。一説未央指未央宮,漢時宮殿。代指宋帝所居。
⑧據《宋史·南唐李氏世家》,宋太祖曾封南唐鄭王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賜第留京師。南唐被平定以後,太祖下詔優待南唐諸王,除封官加爵外,賜李煜弟侄宅第各一區。從開頭到這裏為第一段落,寫南唐國破,芳儀隨舊王們歸降宋朝。
⑨織室,漢朝掌握皇室絲帛織造和染色的機構。此處意指南唐宮廷的女眷們沒有被罰去做苦力。雙燕二句,寫芳儀與夫君都十分思念故土,二人即使是那被吹落天涯的燕子,也要頡頏雙飛。柏梁,漢時台名,這裏代指南唐舊宮。
⑪至此為第二段落,寫芳儀與丈夫遠徙塞北,所幸夫妻相隨,而且重返江南故土的想望還沒有破滅。
⑫寧知,豈知。翻手,翻來覆去,變化無常。
⑬滹沱,即滹沱河。出自今山西繁峙縣東,流經太行山區。北宋初年。宋遼因爭奪幽雲十六州,發生過多次戰爭,宋軍屢嘗敗績。
⑭良人,古時夫妻互稱良人。這裏擬芳儀口吻,指其夫孫某。
⑮天河,銀河。
⑯南箕,星名,俗稱南鬥星。
⑰千指,約指五百人。據《十國春秋》,李煜降宋,攜三四百皇室貴族渡江。
⑱黃鵠,似鶴的一種候鳥。古人常以之為題寫離情。
⑲君不見二句,意思是,你看看李陵羈留在北方後尚且捶頭痛哭,令人可憐。何況芳儀是一個弱女子,她內心的痛楚就更不用説了!至此為末段,寫芳儀被擄到北地,國破之痛未了,又添家亡之悲,詩人對她的悽慘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讀之令人惻然動容。 [2] 

芳儀怨詩詞翻譯

首八句敍寫南唐君臣縱享聲色,以致國破家亡。
“風流國主”即指李璟、李煜父子,二人都能文,有詩才。然窘於治國,寵信奸佞,歌舞昇平。
“令公獻籍朝未央”四句是説李煜降宋後,不僅得到宋王朝的優待,而且王室之女也不必入織室做苦工,可自由擇配,於是芳儀得以下嫁孫供奉。隨夫任職,到了武強。
“秦淮潮水鐘山樹”八句。抒寫了芳儀對故國的懷思,表達了對世事變幻莫測的感受。
“蒼黃三鼓滹沱岸”四句,是説北宋與遼交戰,宋敗,孫氏身死。芳儀被遼國俘獲。
“芳儀加我名字新”四句寫芳儀得到遼主的寵愛,生活條件優渥。
“陰山射虎邊風急”四句寫芳儀在邊地,內心孤寂苦悶。尾八句則以議論為主.意思是説像李陵那樣的一代英豪的男子漢,窮途末路時也委曲求全,令人憐惜,何況一位孤弱的公主,接二連三遭受國破家亡的慘劇,更值得你我的同情。
全詩追述芳儀的生平,説明紅顏薄命,表達了對其不幸的同情。有敍事,有抒情,有議論,清雋雅麗。
錢先生雲:“餘尤賞其’陰山射虎邊風急,嘈雜琵琶酒闌泣。無言數遍天河星,只有南箕近鄉邑’。真可唾壺擊缺也。”
蓋全詩只此四句是寫心之言,獨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芳儀的孤弱和不幸。
射虎陰山,遼主只是為博紅顏一笑;而宴飲作樂,琵琶彈唱,如泣如訴,似又採用了民間傳説王昭君的典事,表達了對故鄉親人的思戀。夜闌人靜,不能入寐,遍數天上的星星,尋找到屬於故鄉星野的那顆星宿,即南方天空的箕宿,這是思鄉思親心切的真摯體現。
讀之慾人泣下,極寫流落異鄉、孤苦無告的靈魂,語平淡而含悲,意藴深厚。最是真切,反覆咀嚼,令人心酸。 [3] 

芳儀怨作者簡介

晁補之(1053—1110年),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芳儀怨作品評價

清·祖應世《宋詩啜醨集》:如此作,即以列之《琵琶》《長恨》間,亦無愧色,猶得以宋詩二字一例訾之乎。 [4] 
清·鄭方坤《五代詩話》:東坡演《陌上花》,晁無咎撰《芳儀曲》,掩抑低徊,千秋絕唱,雖非五代之詩,要為五代而作,亭其缺略可乎?
《蘇軾門人 晁補之傳》(潘守皎著;孫豐華主編):這首滿懷幽怨的《芳儀怨》,敍述了李煜之妹令人傷感的飄零身世,在晁補之的幾百首詩歌中,堪稱別調。其敍事清晰、從容,少有強行介入的議論。末尾以李陵類比,表達的是一種深婉哀切的同情。全詩無道德評判的勢利,一任悲憫情懷流淌。雖然沒有白居易鋪敍排陳的華麗文采,但就情韻的深厚豐饒來看,確實如清朝人所言,足能比肩《琵琶行》和《長恨歌》。 [5] 

芳儀怨王銍《默記》

趙至忠虞部自北虜歸朝,嘗仕遼中,為翰林學士,修《國史》,著《虜廷雜記》之類甚多。《雜記》言:“聖宗芳儀李氏,江南李景女。初嫁供奉官孫某,為武疆都監。妻女皆為聖宗所獲,封芳儀,生公主一人。”晁補之為北都教官,因覽此書而悲之,與顏復長道作《芳儀曲》雲:“金陵宮殿春霏微,江南花發鷓鴣飛。風流國主家千口,十五吹簫粉黛稀。滿堂侍酒皆詞客,拭汗爭看平叔白。《後庭》一曲時事新,揮淚《臨江》悲去國。令公獻籍朝未央,敕書築第優降王。魏俘曾不輸織室,供奉一官奔武疆。秦淮潮水鐘山樹,塞北江南易懷土。雙燕清秋夢柏梁,吹落天涯猶並羽。相隨未是斷腸悲,黃河應有卻還時。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千山不可期。蒼黃三鼓滹沱岸,良人白馬今誰見。國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雲信流轉。芳儀加我名字新,教歌遣舞不由人。採珠拾翠衣裳好,深紅暗盡驚胡塵。陰山射虎邊風急,嘈雜琵琶酒闌泣。無言遍數天河星,只有南箕近鄉邑。當年千指渡江來,千指不知身獨哀。中原骨肉又零落,《黃鵠》寄意何當回。生男自有四方誌,女子那知出門事?君不見李君椎髻泣窮年,丈夫飄泊猶堪憐。”餘嘗遊廬山,見李主有國時修真風觀,皆宮人施財,刊姓氏於碑。有太寧公主、永嘉公主二人,皆景女,不知芳儀者孰是也。
參考資料
  • 1.    宋詩敍事性研究  .中國知網.2011-5[引用日期2020-03-28]
  • 2.    郭鵬著 費振剛主編.《蘇軾及蘇門詩人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02月第1版:414-415
  • 3.    高克勤,侯體健編.半肖居問學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1:第363頁
  • 4.    謝海林著.清代宋詩選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05:第124頁
  • 5.    潘守皎著;孫豐華主編.蘇軾門人 晁補之傳: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09:第199頁: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