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鑔鑼鼓

鎖定
花鑔鑼鼓,起源於南宋時期,形成於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年間,在豐城各地廣為流傳。花鑔鑼鼓有固定的樂隊編制,其中鑔對協調節奏、喧染氣氛更是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亦稱“花鑔”。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3] 
中文名
花鑔鑼鼓
別    名
花鑔
非遺級別
國家級
流行地區
江西豐城

目錄

花鑔鑼鼓概況

清末,豐城最有名氣的吹打樂師熊海元(拖船鎮新塘村人),自編自創了不少嗩吶曲譜,將花鑔鑼鼓進一步規範化,他先後在清江(今樟樹)、高安、崇仁、撫州新建、安義、新幹傳藝,門徒甚多。花鑔鑼鼓曲調優美,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地方風格濃郁。其鼓點有【長牌】【單鼓錘】【雙鼓錘】。花鑔鑼鼓的樂器有高音嗩吶、低音嗩吶、堂鼓、班鼓、雲鼓、小鑼、雲鑼、大鑔、小鑔,樂隊編制常以7人10件樂器組成。嗩吶是花鑔鑼鼓的主要樂器,有獨自固定的曲牌,僅【長牌】中的嗩吶曲牌就24種之多,如【風入松】【急三腔】【倒春台】【水波浪】【寶樁台】【洗馬大開門】【坐堂大開門】【起板】【七蘭回】【尾聲】【一二三上小樓】【急板朝歌】【一二三下小樓】【走雲】等。花鑔鑼鼓採用工尺譜記譜,保留了傳統記譜法。花鑔鑼鼓主要用於傳統的燈會社火、廟會、大型慶典、家庭紅白喜事,送軍以及政府組織的羣眾文藝匯演等。 [3] 

花鑔鑼鼓傳承保護

2014年11月,傳統音樂“花鑔鑼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獲得“花鑔鑼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