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薊馬

鎖定
花薊馬又稱“台灣薊馬”,是纓翅目薊馬科的多食性花器害蟲。 [4]  成蟲體長1.3毫米。雌蟲淡褐色至褐色,雄蟲乳白色至黃白色觸角8節第一、二和第六至八節褐色,三至五節黃色,但第五節端半部褐色。前胸背板的前緣有長鬃4根,前翅上脈鬃19-22根,下脈鬃14-16根,均勻排列。卵長約0.29毫米,側面呈腎形,一端較方且有卵帽。孵化前顯現出兩個紅色眼點。若蟲體長1.2-1.6毫米,橘黃色。觸角7節史第三、四節最長。 [5] 
花薊馬分佈在中國上海、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山西、河北、四川等地。14-30天繁殖1代。在20℃時成蟲活躍,成蟲在花瓣、花蕊的表皮下或葉背組織內產卵。每雌蟲產卵80粒左右。5、6月發生較多,多在清晨和傍晚取食。高温、高濕有利發生,但過高温、濕度對其生長與繁殖不利。 [5] 
花薊馬為害非洲菊、金盞菊、大麗花、唐營蒲、月季、茉莉、美人蕉等。若蟲和成蟲坐吸花的汁液,在花冠上產生灰白色的點狀食痕和產卵痕,發生嚴重時,可引起花瓣捲縮。 [5]  中國防治方法有使用80%敵敵畏乳油或2.5%澳氰菊酯乳油燻蒸和噴霧防治。 [6] 
別    名
台灣薊馬
中文學名
花薊馬
拉丁學名
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纓翅目
薊馬總科
分佈區域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新疆 陝西 河北

花薊馬特徵描述

花薊馬成蟲

體長1.4mm。褐色;部稍淺,前腿節端部和脛節淺褐色。觸角第1、 2和第6-8節褐色,3-5節黃色,但第5節端半部褐色。前翅微黃色。腹部1-7背板前緣線暗褐色。頭背複眼後有橫紋。單眼間鬃較粗長,位於後單眼前方。觸角8節,較粗;第3、4節具叉狀感覺錐。前胸前緣鬃4對,亞中對和前角鬃長;後緣鬃5對,后角外鬃較長。前翅前緣鬃27根,前脈鬃均勻排列,21根;後脈鬃18根。腹部第1背板佈滿橫紋,第2-8背板僅兩側有橫線紋。第5-8背板兩側具微彎梳;第8背板後緣梳完整,梳毛稀疏而小。雄蟲較雌蟲小,黃色。腹板3-7節有近似啞鈴形的腺域。

花薊馬

花薊馬
花薊馬(5張)
腎形,長0.2mm,寬0.1mm。孵化前顯現出兩個紅色眼點。

花薊馬若蟲

花薊馬
花薊馬(4張)
二齡若蟲體長約1mm,基色黃;複眼紅;觸角7節,第3、4節最長,第3節有覆瓦狀環紋,第4節有環狀排列的微鬃;胸、部背面體鬃尖端微圓鈍;第9腹節後緣有一圈清楚的微齒。

花薊馬發生規律

花薊馬 花薊馬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發生11-14代,在華北、西北地區年發生6-8代。在20℃恆温條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以成蟲在枯枝落葉層、土壤表皮層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現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進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蟲數量明顯減少。該薊馬世代重疊嚴重。成蟲壽命春季為35天左右,夏季為20至28天,秋季為40-73天。雄成蟲壽命較雌成蟲短。雌雄比為1:0.3-0.5。成蟲羽化後2-3天開始交配產卵,全天均進行。卵單產於花組織表皮下,每雌可產卵77-248粒,產卵歷期長達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該薊馬的危害高峯期。

花薊馬生活習性

花薊馬趨花性

花薊馬成蟲有很強的趨花性,在許多植物的花內都有它的蹤跡。江蘇省鎮江地區農科所5月份在蠶豆花內調查,兩百朵蠶豆花內有數百頭以上的花薊馬,最多的一次達1574頭,平均每朵蠶豆花內有7-8頭。貴州省錦屏縣農業局5月下旬調查,田邊處於開花盛末期的毛茛上,每百株有花薊馬成蟲116-493頭,若蟲42-163頭;開花盛期的小過路黃上百株成蟲數84-196頭,若蟲16-29頭,卵33-51粒,此時田邊每平方尺內平均計有毛茛2.8株,小過路黃14.5株,因此,花薊馬數量之多是相當可觀的。

花薊馬產卵習性

花薊馬也像稻薊馬、禾薊馬那樣,把卵產在植物組織內。由於花薊馬成蟲喜趨花,卵大部分產於花內。一般是產在花瓣上,有的產於花絲上,如大、小薊或合歡的花絲,一根花絲上可產2-3粒卵,有卵處花絲稍膨大。蓼科植物的花瓣小,肉厚不透明,產卵後則不易發現卵粒。除花瓣外,還有的產於包裹子房的花膜上,象蠶豆等蝶形花。花薊馬也產卵於花柄(如十字花科植物)或葉片上,棉苗、桑及小過路黃上的卵就產於葉片內。在小過路黃上,卵就產在花下1至2片嫩葉上。產卵處葉表略隆起,對光後一粒一粒的卵粒清晰可見。在水稻孕穗期的稻株上,其產卵情況與不薊馬相似,產卵於劍葉葉鞘內側中肋附近的組織內 [1] 
花薊馬
花薊馬(7張)
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花薊馬也能在禾本科植物的苗葉上產卵。江蘇省鎮江地區農科所在恆温箱內(22-23℃),採用水稻秧茁、看麥娘苗與早熟禾苗飼養成蟲,作產卵比較。發現花薊馬在葉上產卵時對寄主也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喜在早熟禾的葉上產卵。水稻苗葉上也可產卵,由於秧苗葉薄,產卵時、卵常穿透葉背,一部分突出於葉表之外。採用早熟禾在恆温22-23℃下觀察產卵量的結果,十頭花薊馬雌成蟲共產卵1805粒,每雌最多產卵248粒,最少7粒,平均180.5粒。產卵歷期長達20-50天 [1] 

花薊馬分佈與危害

花薊馬 花薊馬
分佈上海、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山西、河北、四川等地。危害非洲菊、金盞菊、大麗花、唐菖蒲、月季、茉莉、美人蕉等。若蟲和成蟲銼吸花的汁液,在花冠上產生灰白色的點狀食痕和產卵痕,發生嚴重時,可引起花瓣捲縮 [2] 

花薊馬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
定苗後百株有蟲15-30頭或真葉前百株有蟲10頭、真葉後百株有蟲20-30頭,噴灑50%辛硫磷乳油或5%鋭勁特懸浮劑、35%伏殺磷乳油1500倍液、44%速凱乳油1000倍液、10%除盡乳油2000倍液、1.8%愛比菌素4000倍液、35%賽丹乳油2000倍液。此外可選用 2.5%保得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有效成份2g、44%多蟲清乳油30ml對水60kg噴霧。
2、農業防治
清除菜田及周圍雜草,減少越冬蟲口基數,加強田間管理,減輕危害。
3、物理防治
利用薊馬對藍色的趨性,可採用藍色誘蟲板對薊馬進行誘集,效果較好 [3] 
參考資料
  • 1.    韓運發 徐祖蔭,中國家作物薊馬,農業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版,第148頁
  • 2.    陳捷,劉志誠主編,花卉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01,第208頁
  • 3.    李金堂主編,辣椒病蟲害防治,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2,第66頁
  • 4.    李萬九,張秀如,許紅,棉花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 南方本,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08,第186頁
  • 5.    陳捷,劉志誠主編,花卉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01,第208頁
  • 6.    陳捷,劉志誠主編,花卉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01,第2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