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花橋鄉
- 行政區類別
- 鄉
- 所屬地區
-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
- 地理位置
- 宜豐縣東北部
- 面 積
- 115 km²
花橋鄉建置沿革
編輯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七區,後屬三區,鄉境曾設兩個保聯;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兩保聯分別改稱尚賢鄉和花橋鄉;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尚賢鄉、花橋鄉合併為平冶鄉,轄10保;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平冶鄉與太安鄉合併為太平鄉。
[1]
1949年8月,設立棠浦區,原太平鄉轄地屬之;1956年5月,花橋、普義、白市、東岸4小鄉併為花橋鄉;1958年,花橋鄉掛靠黃崗山墾殖場,成立花橋分場;1968年12月,與黃崗山墾殖場脱鈎,同時,全縣擴社並隊,花橋、同安兩公社併為花橋公社;1972年12月19日,花橋公社再度劃分為花橋、同安兩公社;1983年12月,花橋公社複稱為花橋鄉。
[1]
花橋鄉行政區劃
編輯花橋鄉區劃沿革
1994年末,花橋鄉共轄花橋村、社溪村、白市村、山口村、山田村、仁義村、義源村、池源村8個行政村及農科所、施源農場各1個。
2003年,池源村改為池源林場。
2006年,池源林場又改為池源村。
花橋鄉區劃詳情
花橋鄉地理環境
編輯花橋鄉位置境域
花橋鄉位於宜豐縣東北部,東與高安市華林鎮毗鄰,西與同安鄉相連,南與新莊鎮、棠浦鎮、澄塘鎮接壤,北與奉新縣上富鎮交界。東西寬10千米,南北長12千米,全鄉土地總面積為115平方千米。
[1]
花橋鄉地形地貌
花橋鄉氣候
花橋鄉水文
花橋鄉自然資源
花橋鄉人口
編輯花橋鄉經濟
編輯花橋鄉綜述
2007年,花橋鄉國民生產總值實現1.98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財政收入477萬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35萬元。財政支出累計支出744萬元,其中教育支出214.5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122.2萬元。
花橋鄉第二產業
花橋鄉第三產業
花橋鄉社會事業
編輯花橋鄉教育
花橋鄉醫療衞生
花橋鄉交通運輸
編輯花橋鄉歷史文化
編輯- 文物古蹟
魯班坊,位於花橋鄉白市村厚埠自然村,為全木結構四方樓亭式、雙檐歇山頂牌樓,樓坊僅四根大柱支撐。坊正面上方為密接五跳斗拱,挑出五層;後面斗拱共四迭垛,兩側各有“大叉手”。歇山頂東西兩頭有風板,兩邊翹檐高挑,往中間漸低。坊兩側為廡式附室。全坊呈長方形。
[8]
船形山遺址位於花橋集鎮旁,距河道約300米處。1980年5月,在此發現大批石器和陶器,種類有紡輪、礪石、石鑿、石斧、石刀、石杵、打製刮削器、石料和白陶、灰陶殘片。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接標本後,確認為一處古文化遺存,並將發現情況轉知江西省歷史博物館,江西省歷史博物館即派考古專家李家和等到花橋實地考察,確定為屬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同時,在船開山遺址還發現一處陶窯遺址,出土大量建築陶製作缽匣,經縣博物館專家才證,屬唐代建築陶窯遺址。1981年6月,又在離花橋集鎮4裏許的蔣坪山(俗稱茶子山),發現另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出土一定數量的石器標本。船形山、蔣家坪新石器晚期文化遺存及船形山陶窯遺址。
花橋鄉名優特產
編輯花橋鄉所獲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花橋概況 .宜豐縣政府信息公開[引用日期2021-07-25]
- 2. 花橋鄉情況概況 .宜豐縣政府信息公開[引用日期2021-07-25]
- 3. 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26]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258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264
- 6. 花橋鄉:幹部“五同五心”與黨員一起打造整潔美麗村莊 .宜豐縣政府信息公開[引用日期2021-07-27]
- 7. 宜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宜豐縣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宜豐縣政府信息公開[引用日期2021-07-27]
- 8. 中國唐代木構建築之最——宜豐魯班坊 .大江網[引用日期2021-07-27]
- 9.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63
- 10. 江西省衞生健康委員會 通知公告 江西省愛衞辦關於擬命名2021年度省級衞生鄉鎮名單的公示 .江西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