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塘村

(江西省蓮花縣琴亭鎮花塘村)

鎖定
花塘村地處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城的南大門,是琴亭鎮的一個行政村,距縣城1公里,沿縣城永安街可直達,村內公路全部拓寬修直硬化,交通十分便利。花塘村東臨琴水河,南鄰蓮花村和縣工業園,西與寨裏村交界,北接縣城南門村。
中文名
花塘村
位    置
江西省蓮花縣琴亭鎮
農業人口
2360餘人
林    地
2000餘畝

花塘村村落與居民

包括:花塘、新村、漫坊、沙洲屋、毛家裏、花田六個自然村,七個村民小組,農業576户,農業人口2360餘人,全村經濟基礎一般。

花塘村村風村貌

花塘村有朱、毛、彭、劉四姓,民風樸實、勤勞奮進,男女拼搏抓經濟,促發展。如今古老的村莊已換新顏,新樓遍地開花,户户裝電話,摩托車、小車正在進入平常家,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建設正穩步擴展推進,2006年,花田自然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以來,該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緊扣“五改四化三通一推廣”的工作目標,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被評為全縣一流新農村建設點。

花塘村物產經濟

花塘村東部和中部有1967畝水利條件極好的高產雙季水稻田,西部有2000餘畝林地,主產油茶,村內有三家機磚廠、一家鞋廠、一家福利廠。

花塘村歷史人物

朱益藩:系清末翰林,清廢帝溥儀漢文教師,官至太子少保(二品),曾任陝西、沂江、湖南三省鄉舉主考。朱益藩父親朱之傑和其兄朱益浚均為進士,有“條門三進士”之譽。朱氏所建之“官廳”,雕樑畫棟,鱗次櫛比,曾顯赫一時,後為兵所壞。
朱念祖:花塘村人,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曾出任吉安、撫洲知府,北京參議院員,江西省教育廳廳長。
朱剛夫:花塘村人,曾獲德國柏林大學經濟學博士,其弟朱潔夫曾留學日本,系全國政協委員。
朱亦嶽:首任蓮花縣書記,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為創建和擴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展黨的組織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花塘村名勝古蹟

花塘官廳:原湘贛蘇區革命根據地之一,萍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花塘自然村。原為清朝宣統皇帝漢文教師、曾受誥封太子少保朱益藩私邸,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風格為南方祠堂式,磚木結構,規模宏偉,工藝精湛。1930年底至1931年為湘東南特委和湘東南蘇維埃政府駐地,1931年曾開辦為列寧學校。1931年10月8日至15日,中共湘贛省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在官廳召開,正式成立湘贛省委。同年10月17至25日,第一次湘贛省工農兵代表大會也在此舉行,正式成立湘贛省蘇維埃政府。新中國的一大批高級將領胡耀邦、彭德懷、王震、肖克、王首道、陳毅、項英、曾山等在花塘官廳戰鬥生活過。1932年9月,中共縣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官廳召開。解放後一直成為花塘小學教學園地和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花塘村組織機構

花塘村現有黨員67名,預備黨員1名,村“兩委”委員10名,其中支委5人,村委5人。 [1] 
花塘村耕地面積1967畝,該村以治理“髒、亂、差”為突破口,狠抓村莊整治。一是新修村內道路2520米,實現了户户通水泥路;二是拆遷牛欄廁所114間,改水105户,改廁64户;三是栽種綠化樹1500餘米,鋪設草皮700多平方米;四是修建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休閒中心,800平方米的舞台和1200平方米的籃球場;五是在休閒中心和籃球場四周安裝了6盞高杆路燈,村主要路段安裝了10個垃圾桶;六是把原來破敗的古祠堂整修成1200平方米的集圖書室、乒乓球室、電視室、廣播室、象棋室為一體的農民文體活動中心。
該村以產業為紐帶,狠抓生產發展。一是狠抓城郊型農業。依託城郊優勢,鼓勵農民大量種植優質水稻和無公害蔬菜,成為縣城“菜籃子”供應基地。二是引進客商,投資農業生產。先後有4個農業企業在該村落户,為解決村民就業提供了平台,又為集體經濟增添了活力。三是以華翔生態公司為依託,新建了一個以大葉香樟樹為主的500畝苗木基地。生產的發展,既增添了集體經濟活力,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後勁保證。
村落公園一角 村落公園一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