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芭蕉坪村

鎖定
芭蕉坪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州瀘溪縣梁家潭鄉境內,位於梁家潭鄉西北部,距梁家潭鄉政府10公里,與吉首的標錦村、古丈河蓬的蘇家村接界,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寨,地域面積13.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96畝,稻田935畝,全村共1433人,黨員46人,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主要經濟來源是椪柑勞務輸出。被授予“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1-2] 
2016年11月,芭蕉坪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3] 
中文名
梁家潭鄉芭蕉坪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湘西州
地理位置
瀘溪縣西北部
面    積
13.89 km²
電話區號
0743
郵政編碼
416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80人
車牌代碼
湘U
方    言
苗語 土語
耕    地
1096畝
常住人口
510人
稻    田
935畝
林    地
11300畝
村落屬性
自然村

芭蕉坪村地理環境

蕉坪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州瀘溪縣梁家潭鄉境內,地處大山深處,距鎮裏7公里。 [4] 

芭蕉坪村自然資源

芭蕉坪村 芭蕉坪村
村裏有水田70畝,旱土100畝,山林8000畝。全村沒有一口山塘,灌溉全靠水圳和水壩。 [5] 

芭蕉坪村人口民族

芭蕉坪村是一個古老的苗寨,僅3個組35户137人,其中黨員8人,除1人相對年輕,其他黨員年齡都在60歲以上。全村60%的人口外出務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共有小學生5人,由於村內沒有小學,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在大人的陪同下去鎮上或縣城就讀。由於經濟條件相對落後,未婚男女青年幾乎都通過婚姻這塊跳板離開本村,往外發展,村內人口老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5] 

芭蕉坪村社會事業

芭蕉坪村“三月三”
芭蕉坪村“三月三”(7張)
芭蕉坪村以活動為載體,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人:一是舉辦傳統日“三月三”,通過與外界的接觸,增加芭蕉坪村人的文明度。我們村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羣眾質樸、忠厚,具有傳統的民風民俗,但也有一些與時代的發展極不協調,通過傳統節日的舉辦,村民增加了與外界的聯繫,增長了見識,一些不文明的言語和生活陋習得到了很好的改觀,文明度不斷提升。 [1] 
二是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以活動促文明。結合上級精神和工作要求,立足於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紮實推進“文明信用農户”評比活動;立足於育民、富民、智民、塑民,開展“十星文明户”、“新風示範户”等評比活動,圍繞“美德在我家”、“講文明、樹新風、倡和諧”等主題,開展了“講社會公德,創文明家庭”等活動;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激勵和引導村民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勤勞致富、愛崗敬業,使村民明是非、知道理、受教育。 [2] 
三是抓文化隊伍建設,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村先後成立了舞獅隊、秧歌隊、跳香隊、九節鞭隊、苗鼓隊、籃球隊等民俗表演隊伍,鼓勵有興趣的村民積極參加,在傳統節日“三月三”、茶餘飯後經常為外來的客人進行表演或自娛自樂,也經常與周邊的鄉鎮和村進行交流,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同時在廣大羣眾中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2] 
四是開展教育活動。定期組織黨員幹部和村民學習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村民和外出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配合上級部門組織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衞生、送電影等活動,通過集中生動的宣講和展示,使村民能夠及時瞭解信息,掌握政策,在享受黨的富民政策中凝聚人心。 [2] 
少數民族村寨
少數民族村寨(13張)
借外力,增設施,用整潔的村容村貌薰陶人:一是文化陣地建設。藉助省工作隊,新建了芭蕉坪村小學教學樓一棟,高標準的籃球場一個,乒乓球枱2個,體育器材數件,建立了黨員活動室一間;藉助縣文化局,建立了村級文化室、閲覽室、圖書室等。為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創造了良好件。 [2] 
二是網絡建設。全鄉9個村除了鄉政府所在地梁家潭村開通寬帶網外,只有芭蕉坪村開通,為村民瞭解外界信息,增長知識,擴寬視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 
三是村容村貌整治。近幾年來,藉助國家的優惠政策,全村建沼氣195池口,農户使用率達61%;村間道路硬化2000米,村級公路養護2公里,大力整治農村“髒、亂、差”現象,着力培養村民愛衞生、將衞生的習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 

芭蕉坪村歷史文化

芭蕉坪村是梁家潭鄉與吉首市排綢鄉、古丈縣河蓬鄉接壤相鄰的一個苗族村,也是三個鄉純苗地區村寨的中心,民俗文化底藴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 “苗族數紗”、“跳香”極具少數民族特色,芭蕉坪村被評為“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村”。 [6] 
  • 盤瓠與辛女
盤瓠與辛女神話傳説為素材的大型“非遺”三維動漫劇《盤瓠與辛女傳奇》成功面世。盤瓠傳説、苗族數紗、辰河高腔、踏虎鑿花、苗族鼓舞等5個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元節、跳香、儺面具、楊柳石雕、浦市窨子屋等項目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浦市古鎮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巖門古堡寨列入省級重點文物單位並列入全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名錄,芭蕉坪村被授予“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7] 
  • “三月三”挑葱節
芭蕉坪村“三月三”挑葱節,是從苗族古老的反映男女青年相戀結合相愛的“挑葱節”演化而來。某年二月下旬的一天,男青年得戈與鄰村女青年得雅在山坡地裏挖野葱時相遇,二人在一起邊挖野葱邊説話唱苗歌,這種做法引起男女青年紛紛仿效,到三月三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葱為名彙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親相愛,由此有了挑葱節。
清朝中葉,該村與鄰近的乾城(今吉首)轄區村寨為一處地界爭執不休,歷時數十年。後來在官府和其它村落的調整下達成協議,劃清了地界。為了後代和睦相處,雙方商議在劃分地界的一座小山包上舉辦“三月三”節慶,一直延續到1965年。以後,由於梁家潭鄉民族節日多,經縣民族事務局和鄉政府協調,每三年舉辦一次大型民俗活動。節日活動內容有苗族迎客攔門、山(苗)歌會、舞獅舞龍、跳香、苗族民間體育、傳統民俗文化表演、篝火晚會等,參加節會的羣眾多達兩萬多人。 [6] 
  • 苗寨年俗
芭蕉坪村流傳着這樣一個順口溜:“二十四,打塵煙;二十五,砍櫟木(大年夜燒火用);二十六,做豆腐;二十七,泡糯米;二十九,備煙酒;三十夜,跳香舞……”
農曆三十這天中午,一家人圍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笑語相合,笑容相對,侃收入和話打算,酒酣之際,掏出百元大鈔,分給歡天喜地的孩子們,作壓歲錢。
芭蕉坪村 芭蕉坪村
酒足飯飽之後,便是舞獅,送舊迎新,預祝清吉平安。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組織的苗寨獅隊沿着石板路,穿行於村前寨後。獅分雌雄,由一人耍“寶”(繡球)在前逗引。後有二人舞流星錘,二人舞鏜,二人舞鐵叉,二人舞鐵尺……鑼、鼓、鈸、長號、嗩吶齊鳴,熱熱鬧鬧,進入家家户户堂屋中,舞上一陣,祈福送舊。
入夜,苗寨的坪場中,擺好“香餈粑”、“香豆腐”和祭祀物品,燒起篝火。村裏男女老少,身着節日盛裝,跳起了極富地方特色的跳香舞。
跳香,又叫降香,苗語叫“岜娘”,歷史久遠,是瀘溪苗族最具代表的三大祭祀活動之一,流行於苗族聚居區。隨着鼓點節奏,明快的旋律,模擬着狩獵、春播、夏鋤、秋收各種動作,動作時急時緩,時大時小,手腳並用,惟妙惟肖。
歡鬧到深夜,走進家中,坐起了“三十夜”,也叫“守夜”,全家人圍着火扯家常、吃東西。誰家也不願早睡,都想在第一時間接到新年。零點時,每家每户準時點燃煙花。炮竹聲過後,男人們帶着香紙,晃着手電,像一條遊動的火龍,前往村中水井挑水,有的甚至跑着前行,為的是搶到新年第一桶水。説是搶新年財,希望新年給自己帶來新希望。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