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芡實

(睡蓮科芡屬植物)

鎖定
芡實(Euryale ferox Salisb. ex Konig et Sims)睡蓮科芡屬的一年水生草本植物, [12]  在植物學上被稱為歐洲黑麥草、狐狸堅果。 [13]  葉有二型:初生葉為沉水葉,呈箭形或橢圓腎形;次生葉為浮水葉革質,為橢圓腎形至圓形;葉柄和花梗粗壯;花長大約5釐米;花瓣紫紅色;沒有花柱,花柱柱頭為紅色;果實是紫紅色球形;種子為黑色球形。 [12]  花期7—8月,果期8—9月。芡實因花托形似雞頭故又被稱為雞頭米。 [14] 
芡實主要分佈於中國南部和印度比哈爾邦北部,生在池塘、湖沼中。 [13]  喜温暖、陽光充足的地方,其既不耐寒也不耐旱。 [15]  芡實用種子繁殖,栽培方法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兩種。 [16]  按照自然和人工培養方式可將芡實分為北芡和南芡,其中北芡為野生種,南芡為栽培種。 [13] 
《本草綱目》記載:“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芡實具有腎氣不固之腰膝痠軟,遺精滑精,腎元不固之小便不禁或小兒遺尿的功效。 [17]  芡實種子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18]  芡實是可與銀耳相媲美的滋補品,被稱為“水中人蔘”。芡實粥是一種穩固精氣的營養品。 [19] 
中文名
芡實
拉丁學名
Euryale ferox Salisb. ex Konig et Sim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21] 
木蘭綱
睡蓮目
睡蓮科
芡屬
芡實
命名者及年代
Salisb. ex Konig et Sims,1805

芡實植物學史

芡實因花托形似雞頭故又被稱為雞頭米。 [14]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代名相孫叔敖治水,功澤眾生,八仙之一的韓湘子路此查之,以金豆為種,故成芡實。 [20] 
在植物學上被稱為歐洲黑麥草、狐狸堅果。 [13] 

芡實形態特徵

芡實
芡實(2張)
為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葉箭形或橢圓腎形,長4-10釐米,兩面無刺;葉柄無刺;浮水葉革質,橢圓腎形至圓形,直徑10-130釐米,盾狀,有或無彎缺,全緣,下面帶紫色,有短柔毛,兩面在葉脈分枝處有鋭刺;葉柄及花梗粗壯,長可達25釐米,皆有硬刺。
花長約5釐米;萼片披針形,長1-1.5釐米,內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彎硬刺;花瓣矩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5-2釐米,紫紅色,成數輪排列,向內漸變成雄蕊;無花柱,柱頭紅色,成凹入的柱頭盤。漿果球形,直徑3-5釐米,污紫紅色,外面密生硬刺;種子球形,直徑10餘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1]  [22] 

芡實產地生境

芡實主要分佈於中國南部和印度比哈爾邦北部,生在池塘、湖沼中。 [13]  在中國南北各省,從黑龍江至雲南、廣東均有種植。 [1]  喜陽光充足,不耐寒也不耐旱。生長適宜温度為20-30℃,水深30-90釐米。適宜在水面不寬,水流動性小,水源充足,能調節水位高低,便於排灌的池塘、水庫、湖泊和大湖湖邊;要求土壤肥沃。 [2] 

芡實生長習性

芡實 芡實 [10]
芡實喜温暖、含有機質多的土壤。 [2] 

芡實主要品種

芡實
芡實(2張)
芡實是芡屬下唯一的一個物種,有南芡和北芡之分。按照自然和人工培養方式可將芡實分為北芡和南芡,其中北芡為野生種,南芡為栽培種。 [13] 
南芡,也稱蘇芡,為芡的栽培變種,原產蘇州郊區,現主產於湖南、廣東、皖南及蘇南一帶,植株個體較大,地上器官除葉背有刺外,其餘部分均光滑無刺,採收較方便,外種皮厚,表面光滑,呈棕黃或棕褐色,種子較大,種仁圓整、糯性,品質優良,但適應性和抗逆性較差。
北芡,也稱刺芡,有野生也有栽培,主產于山東、皖北及蘇北一帶,質地略次於南芡,地上器官密生剛刺,採收較困難,外種皮薄,表面粗糙,呈灰綠或黑褐色,種子較小,種仁近圓形、粳性,品質中等,但適應性較強。芡按花色分類,南芡常見的有紫花、白花和紅花3種類型,北芡常見的有紫花和紅花2種類型。但南芡主要作食品並出口,而北芡主要作藥用。 [3] 

芡實繁殖方法

芡實 芡實
芡實用種子繁殖,栽培方法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兩種。 [16] 
直播,方法簡單、省工,適於大面積生產和深水湖區種植,但產量較低;育苗移栽,較費工,不適宜在大面積深水區種植,但產量較高。
直播:春播於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每667平米播種量1.5-3千克。播種方法如下:
放水點播:將池塘水放幹或保留淺水位,按行距2.5米見方挖穴,每穴播種子2-3粒,覆蓋泥土1-1.5釐米,播完後即灌水到適當水位,這樣出苗整齊。
②泥團點播:水位較深在1米以上的湖蕩區,水位不易降低或因缺乏水源,放水後難以灌進,因水深不易播種,播後種子易漂散。可採用泥團點播。則用濕泥將3-4粒種子包成一團,按行株距2.5米左右見方,將泥團一個個於近水面輕輕放入水中。種植的稀密度應依湖塘泥的肥瘦而異。
竹筒播種:用打通的長竹筒,按行株距2.5米,將竹筒插入泥中,將種子4-5粒從上口放進,種子沉底後,再用一細棍,插進筒內,在泥中攪動一下,使種子拌入泥中。
播後保持水位60-100釐米,4月下旬可出苗。一般種植一年後,每年都有成熟的種子自然散落水中,第二年便可自然發芽生長,一般不必再播種。 [2] 

芡實栽培技術

芡實浸種催芽

芡實 芡實 [11]
長江流域於4月上旬浸種,水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則在15℃以上(能在温室或温牀內浸種、催芽最好)。經10多天播種。

芡實育苗

播種前5-7天,在田中開挖好2.0-2.5米見方、深15-20釐米的育苗池。清整後灌水10釐米左右,等泥澄清沉實後,將已發芽的種子近水面輕輕放下(種子不要陷入泥中太深),每池約可下種5千克。育苗時不能斷水,水深隨芡苗生長可逐漸加至15釐米左右。芡苗心葉不能被泥埋沒。 [4] 

芡實假植

播種後1個月左右,當幼苗已有2-3片箭形初生葉時即可移苗假植。5千克種子約需0.2-0.4畝秧田,按此標準在移苗前把秧田準備好。秧田中灌水15釐米左右。在育苗池中移苗時帶子起苗,就地洗淨根上附泥,幼苗以35-50釐米見方的株行距移栽秧田內。栽苗時只要把種子和“發芽莖”栽入土中即可,切忌埋沒心葉。秧田不能斷水,剛假植時保持15釐米左右,返青後再逐漸加深至30-40釐米。定植前按大田或湖蕩水位,逐漸加深秧田水位,使芡苗定植後能適應深水的環境。 [4] 

芡實定植

芡實 芡實
6月中、下旬芡苗圓盾狀後生葉直徑達25-30釐米時即可定植(每5千克種子的芡苗約可定植8-10畝大田)。定植前按2米(紫花蘇芡)或2.3米(白花蘇芡)見方的株行距(畝栽125-166株)開穴,穴挖成上面正方形(邊長1.4米左右),下面鍋底形,深15-20釐米。開穴時要清除雜草,並施入適量基肥,過1-2天待穴內泥水澄清後就可移苗定植。芡苗栽於穴的中心,深度以剛埋沒根和地下莖高為度(心葉頂端必須露在土外),一般7-10天就可返青。湖蕩種芡,定植前先按株行距栽茭草定點(俗稱“栽潭草”),定植時可按潭草的位置扒塘和種芡。在芡葉直徑有70釐米左右時,可把潭草全部拔掉。 [4] 

芡實田間管理

芡實
芡實(8張)
芡苗栽活後至少要進行1-2次查苗補缺,保證全苗。定植時水深不宜淺於30-40釐米,成活後可逐漸增加至70-100釐米,最深不宜超過1.2-1.5米。在淺水稻田種芡,水深以保持30-40釐米為宜。在芡葉封行前根據雜草生長情況耘田除草3-5次,耘田除草可結合壅根,即在耘草時應逐次將穴邊泥土向穴中推進壅根。操作時不能損傷植株。施追肥可與耘草壅根相結合。施肥方式一般採用肥球深施(封行前)或根外噴施(封行後)。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漚制而成。每100千克細土,加50千克腐熟糞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過磷酸鈣和10千克氯化鉀。施肥時把捏成鵝蛋大的肥球,均勻地塞在根系四周的耕作層內。開花結實期於睛天傍晚在葉面噴施幾次磷肥(0.2%磷酸二氫鉀)和硼肥(0.1%硼酸),能明顯地提高產量和質量。7-8月份,水温高於35℃以上時,應在清晨經常潑涼水於葉面,以降低葉面温度,促進開花結實。 [4] 

芡實採收

芡實 芡實
刺芡全身有刺,採收困難,一般只收1-2次,採收時間為9月中、下旬。蘇芡除葉背有些刺外,全身光滑無刺,適合多次採收。採收期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紫花蘇芡)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白花蘇芡),每隔4-7天採收1次,分8-12次採完。採收適期,隨產品規格要求而異。芡果成熟的標誌為:柔軟、飽滿,紫紅色,光滑無毛,無粘液。如判斷芡果成熟度有困難,可在芡果頂部剝出1粒種子進行檢查。芡果採回後要及時進行加工。芡種必須放在水中保存。芡果全部收完後,立即徹底清除衰老植株(可作飼料或肥料)和準備種植下茬作物。 [4] 

芡實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
葉斑病 葉斑病
病原為真菌,7-9月發病較多。發病初期葉緣有許多圓形病斑,初為暗綠色,後轉為深褐色,有時具輪紋,直徑3-4毫米,最大者可達8毫米,極易腐爛穿孔。潮濕時病斑上生鼠灰色黴層。病重時病斑可連合成片,使整張芡葉腐爛。
防治方法:
重病地實行水旱輪作。
做好田間清潔。在生長期和收貨時摘除病殘株葉,並作深埋或燒燬處理。
加強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機肥或經發酵素菌漚製成堆肥作基肥。看苗看田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甲肥相結合,或用磷酸二氫鉀1000倍葉根外追肥。按芡實的不同生育階段管好水層,做到深淺適宜,以水調温調肥,防止因水温過高或長期深灌加重發病。
發現病葉及時摘除,帶出田外集中燒燬或深埋。再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2:1混合稀釋500-6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敵力脱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福·腈菌唑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5] 
炭疽病
炭疽病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發生在植物葉片上,常常危害葉緣和葉尖,嚴重時使大半葉片枯黑死亡,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圓形、橢圓形紅褐色斑點,後期擴展成深褐色圓形病斑,中央則由灰褐色轉為灰白色,而邊緣則呈現紫褐色或暗綠色,最後病斑轉為黑褐色,併產生輪紋狀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病斑可形成穿孔,病葉易脱落。 [6] 
防治方法:
加強肥水管理。在用肥上,施足基肥,適當追肥;在用水,根據芡實不同生育期,做到深淺適度,以水調温,以水調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做好田間清潔衞生。及時清除病株病葉,帶出田外燒燬或深埋。
藥劑防治。可用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800-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 500-2000倍液噴霧或大水潑澆,隔7天1次,連續2-3次。  [7] 
葉瘤病
葉瘤病 葉瘤病
病原為真菌,7-8月發病較多。初發病時葉面出現淡綠色黃斑,後隆起腫大呈瘤狀,直徑為4-40釐米,高2-8釐米。
防治方法:除輪作外,在發病季節還可葉面噴霧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氫鉀。在發病季節可在葉面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另加0.2%磷酸二氫鉀,隔7-l0天1次,連續2-3次。發現病瘤及時割除攜出田外深埋,並噴20%福腈菌唑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百菌淨600-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l 000倍液,隔5-7天1次,連續2次。 [8] 

芡實主要價值

芡實 芡實
芡實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版《中國藥典》均有記載,在《本草綱目》記載:“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芡實具有腎氣不固之腰膝痠軟,遺精滑精,腎元不固之小便不禁或小兒遺尿的功效。 [17]  素有“水中人蔘”和“水中桂圓”的美譽,是傳統的中藥材和珍貴的天然補品。 [3] 
芡實種子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18] 
芡實是可與銀耳相媲美的滋補品,芡實粥是一種穩固精氣的營養品。 [19] 
【畲藥】雞頭子,雞頭,雞嘴蓮:種子治脾虛泄瀉,滑精,遺精,尿頻遺尿,白帶,小兒營養不良《畲醫藥》。
【傣藥】蘿章管:種子治固賢澀精,補脾止泄,治遺精帶下,淋濁,小便不禁《傣醫藥》。
【瑤藥】用於濕脾腰痛,白帶,遺精。
【蒙藥】塔赫燕-陶勤蓋圖:種仁用於脾虛泄瀉,遺精,滑精,白帶,尿頻,遺尿《蒙藥》。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