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芒果白粉病

鎖定
芒果白粉病是由芒果粉孢黴引起的、發生在芒果的病害。主要危害花序、嫩葉及幼果。病部變褐,其上散生白色粉狀小斑,擴展後相互融合成蒼白色黴粉層。花序感病後花朵不開放,病花脱落,有的雖然授粉後座果,但果實長到豆粒大小時就脱落。感病枝條和花軸變黑,嫩葉感病後葉背出現白色粉狀黴層。 [2] 
芒果白粉病是分佈較廣的一種芒果病害,亞洲、非洲、美洲、澳洲的許多種植國都有報道該病的發生。該病主要為害花序和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降低芒果產量。每年因該病為害,中國以外估計產量損失為20%。 [1] 
芒果白粉病的防治以化學防治為主,有效的農藥有硫磺粉、甲基託布津、粉鏽寧、硝蟎普等。此外,還可以通過選用抗病品種防病。 [1]  [3] 
中文名
芒果白粉病
病    原
芒果粉孢黴
為害部位
花序、嫩葉及幼果
為害植物
芒果

芒果白粉病病原特徵

芒果白粉病病原為芒果白粉病(學名: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屬於半知菌亞門、粉孢屬真菌。菌絲表生,無色,有分隔,以吸孢伸入寄主表皮組織吸取營養。分生孢子梗直立,單生,長64—163微米,頂端可連續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卵圓形,無色透明,大小為(29.9—49.8)微米×(18.3—24.9)微米。 [1] 

芒果白粉病為害症狀

芒果白粉病主要為害芒果的花序、幼果和嫩葉,在被害器官上先出現一些分散的白粉狀小斑塊,後逐漸擴大相互聯合形成一片白色粉狀黴層,黴層下的組織逐漸變褐壞死。 [3] 
  • 葉片:危害幼嫩葉片,多從葉背面出現症狀,白粉狀黴層多發生於中脈區,被害葉組織出現淺灰色斑塊,嚴重時受害葉變形捲縮,易早落。 [3] 
  • 花序:花柄及花萼片最易感病,花瓣較抗病。當花柄及花芎片感病時,花蕾停止發育,病部覆蓋白粉黴層。花序基部先變褐,逐漸整枝花序變褐,引起落花。 [3] 
  • 果實:主要危害幼果,白粉黴層常佈滿整個果面,病部表皮變褐色龜裂,被害果通常長到豌豆大小便脱落。輕病果可繼續長大,白粉黴層脱落後,果皮呈紫褐色斑塊,病部果皮龜裂,組織木栓化。 [3] 
芒果白粉病

芒果白粉病分佈範圍

芒果白粉病於1914年在巴西首次報道,是分佈較廣的一種芒果病害。在中國分佈於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其中在海南省以南部、西南部發病較為普遍。在中國以外,亞洲、非洲、美洲、澳洲的許多種植國都有報道該病的發生。 [1] 

芒果白粉病侵染循環

該病原是專性寄生菌,不能在死亡的組織存活,在寄主未抽出感病組織前,或在不利病菌侵染的季節裏,病菌潛伏在個別遲抽枝梢的老葉上。當氣候條件適宜發病,並有感病組織存在時,即產生分生孢子,借風傳到嫩葉、花序上為害。分生孢子萌芽時長出芽管和附着孢,由附着孢產生侵入絲,侵入寄主表皮細胞並在其內形成吸孢,吸取寄主營養。同時在菌絲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再借風傳播,開始新的侵染循環。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潛育期為3—5天。 [1] 

芒果白粉病流行規律

温度條件是影響芒果白粉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月平均氣温為21—22℃時,最適於芒果白粉病的發生。濕度的影響較小,70%左右的相對濕度對芒果白粉病的發生較有利,但乾旱地區同樣發病嚴重,過多降雨反而抑制發病。施氮肥過多,枝葉組織柔嫩,易感芒果白粉病。不同品種對芒果白粉病的抗性有差異,據中國海南省的調查,象牙芒品種最感病,留香芒次之,秋芒和青皮芒較抗病。廣東黃色花序品種,如秋芒粵西1號桂香芒,較紫紅色花序品種,如紫花芒、串芒、紅象牙易感病。 [3] 

芒果白粉病防治方法

  •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秋芒、粵西1號、呂宋芒等。控制過量施用化學氮肥,增施優質有機肥和磷鉀肥。 [2-3] 
  • 化學防治:有效的農藥有硫磺粉、甲基託布津、粉鏽寧、硝蟎普等。在抽蕾期、開花期和稔實期用320篩目硫磺粉各噴撤一次,每畝劑量0.5—1千克。高温天氣不宜噴撤,否則容易引起藥害。甲基託布津的使用時期同硫磺粉,用70%甲基託布津300—500倍液噴撤,可收到較好效果。粉鏽寧對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有效期長,用20%粉鏽寧100一200倍液噴霧,每20天左右噴一次,效果很好。硝蟎普也可防治芒果白粉病,中國以外仍在使用,使用濃度為0.025一0.125%。 [1] 
參考資料
  • 1.    黃朝豪.熱帶作物病理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05:98-100
  • 2.    李加智.雲南主要熱帶作物病蟲害診斷與綜合防治原色圖譜.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8.09:101
  • 3.    黃德炎,陳延玲.芒果早結豐產栽培技術.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1999.0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