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芒果炭疽病

鎖定
芒果炭疽病是由盤長孢狀刺盤孢菌引起的、發生在芒果的病害。主要為害幼苗和成株的嫩葉、嫩梢、花序和幼果。在葉上,初期出現褐色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後成黑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數個病斑融合後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嫩葉受害後病斑突起,最後穿孔。未熟的果實感病後,產生黑褐色小斑點。若果柄、果蒂部分感病,則果實很快脱落。 [2] 
芒果炭疽病在中國分佈於華南、西南產區,是芒果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可嚴重影響芒果的產量和品質。此外,該病在熟果期發病迅速,為害很大,常造成貯運期芒果的嚴重損失。 [3] 
芒果炭疽病的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採取選育抗病品種、化學防治和田間衞生相結合的方法,把病害控制在經濟為害水平以下。 [2] 
中文名
芒果炭疽病
病    原
盤長孢狀刺盤孢菌、圍小叢殼
為害作物
芒果
為害部位
嫩葉、嫩梢、花序和幼果

芒果炭疽病病原特徵

病原特徵 病原特徵
芒果炭疽病病原為盤長孢狀刺盤孢菌(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炭疽菌屬真菌。有性世代為圍小叢殼(學名:Gjomerella cingulata),屬子囊菌亞門、球殼目真菌。在芒果果實上產生的一般都是無性態。菌絲體着生於寄主組織或基質內,分生孢子盤寄生於寄主植物角質層下表皮內或表皮下,分散或合生,褐色或黑色,直徑為100—300微米,剛毛少,隔膜1—2個,深褐色,(64—71)微米×(5—6)微米。分生孢子梗無色至褐色,具分隔,基部分枝,光滑,(12—24)微米×(4—5)微米。分生孢子無色,單孢,直、短圓柱狀或鐮刀形,薄壁,表面光滑,端部鈍,(11—18)微米×(4—6)微米,內含1—2個近透明的油滴。分生孢子萌芽時形成1—2個隔膜,每一個細胞都長出1個芽管。在接觸固體界面時菌絲或芽管頂端常產生附着孢,褐色,邊緣整齊或瓣狀、壁厚,分生孢子可多次萌發或再產生附着孢,且附着孢在侵染中起重要作用。 [1] 
菌絲生長最適温度為25—30℃,pH5—6,相對濕度在95%以上,在小於5℃和大於35℃條件下菌絲均不能生長。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適温度為25—28℃,濕度在80%以上,其萌發最適温度為28—32℃,芽管生長最長的温度在23—28℃,相對濕度在95%以上。分生孢子在濕度低至62%時可以存活7—14天,但是當濕度達到100%時可再萌發。 [1] 
圖注:A.分生孢子盤剖面;B.分生孢子梗;C.分生孢子;D.子囊殼剖面;E.子囊;F.子囊孢子;G.附着胞。 [3] 

芒果炭疽病為害症狀

芒果炭疽病主要為害幼苗和成株的嫩葉、嫩梢、花序和幼果。病葉初期出現褐黑色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後呈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數個病斑融合後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病斑常破裂和穿孔。重病葉片皺縮、扭曲、畸形,最後乾枯脱落,留下無葉的禿枝。染病嫩枝產生黑褐色病斑,表生許多褐黑色小點;病斑擴展環縊枝條時病部頂端枯死。花序感病後,在花梗上初現褐色或黑褐色小斑,擴展形成圓形或條形斑。嚴重時整個花序變黑乾枯,花蕾脱落,凋萎枯死。未熟果實感病後,產生黑褐色小斑點。若果柄、果蒂感病,則果實很快脱落。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感病,初期形成黑褐色圓形病斑,擴大後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病斑中央稍凹陷,潮濕天氣下,斑上產生粉紅色孢子堆。有時病斑聯合,果面變黑。病部果肉初期變硬,後期變軟腐料。有的病斑果皮燥裂、果肉僵硬,最後全果腐爛。 [1] 
芒果炭疽病

芒果炭疽病分佈範圍

芒果炭疽病分佈很廣,在中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均有發生,其中尤以海南發生最重。在中國以外,美國佛羅里達州早在1893年就報道有該病的發生,以後在印度、巴西、菲律賓、泰國、秘魯、圭亞那、波多黎各、古巴、特立尼達、印度尼西亞、剛果、西非、馬來西亞等國均有該病發生的報道。 [2] 

芒果炭疽病侵染循環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或孢子堆在田間病株及地面的病殘物包括病葉、病枝或落葉、落枝上越冬,是次年主要的侵染來源。在高濕條件下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藉助雨水、風和昆蟲傳播、從寄主傷口、皮孔和氣孔侵入,潛育期為2—4 天。病菌在幼果期侵染,多數為潛伏侵染,採收時外表似乎健康的果實在貯運期才大量發病。每年5、6月開始,在嫩梢期、開花至幼果期,遇到潮濕天氣,分生孢子遇雨分散,隨雨滴飛濺形成初侵染。在枝葉上形成的病斑還可以再次產生分生孢子,造成二次侵染,所以病害侵染是多循環式的。 [1] 

芒果炭疽病流行規律

芒果炭疽病的發生、流行與品種的抗病性、物候期、菌源數量、氣候條件有密切的關係:
  • 品種抗病性:經調查,中國海南種植的品種沒有高度抗病的品種,只有高農、陵水芒的果實表現病情較輕。 [2] 
  • 物候期:芒果對芒果炭疽病有明顯的感病期。葉片最感病時期是抽芽、開葉、古銅期;淡綠期較輕,開花幼果和熟果期也較感病;枝條則以嫩梢期最感病。如果感病期遇上適宜發病的天氣,則病害嚴重。在非感病期間,即使出現適宜發病的天氣,病害也不會發生。 [2] 
  • 菌源數量:在果園裏,芒果炭疽病的菌源數量一般都是較大的,這就保證了病害發生流行所必須的基本條件。幼齡新園,由於菌源累積較少,一般發病較輕;老果園發病較重。 [2] 
  • 氣候條件:芒果炭疽病的流行,與感病期間的濕度、降雨、温度有密切的關係。據餘卓桐等研究,病害流行要求平均温度在16.5℃以上,低於14.5℃病害下降。最適宜病害流行的相對濕度在90%以上,低於86%病害下降。降雨與病害發展關係研究表明,雨日與病害流行高度相關。每週降雨2天以下,則病害停止發展或下降;每週驟南3—5天,則病害上升;每週降雨6天以上,則病害迅速發展,造成流行。 [2] 
綜上所述,芒果炭疽病的流行條件為:在芒果開花、幼果和嫩葉的感病期間,連續出現降雨和高濕天氣,平均温度在16℃以上,旬降雨7天以上,相對濕度在90%以上。 [2] 

芒果炭疽病防治方法

  1. 抗病品種利用:據調查,較抗病的品種有高農(呂宋芒)、粵西1號、陵水芒等。但這些品種抗病力還不算高,必須在產前、產後結合進行化學防治,才能獲得滿意的防治效果。 [2] 
  2. 田間衞生:噴藥前要剪除病枝、病葉,連同落地的枯枝落葉一起集中虎毀,減少侵染來源。 [2] 
  3. 化學防治:要抓緊在芒果感病期間施藥,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有效農藥很多,如40%多菌靈200倍液,70%苯來特35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代森錳250倍液,50%福美鐵500倍液,25%代森鋅400倍液,1%波爾多液等。①保花保果:花蕾抽出後每10天噴—次,連續噴3—4次,小果期每月噴一次,直至成熟前;②保護嫩葉:開葉後每7一10天噴藥一次,直至葉片老化。一般秋梢抽發較多,是主要的結果母枝,應予施藥保護。 [2] 
  4. 產後防治:採果後經防病處理,可以延長貯藏期,減少腐爛,增加好果率。①熱水浸泡法:用51℃温水浸果15分鐘,或54℃温水浸果5分鐘;②熱藥液浸泡法:用500ppm苯來特、1000ppm多菌靈或500ppm敵克多的熱藥液52℃浸泡5一10分鐘。產後防治工作應與田間防病結合,採收前應施藥預防潛伏侵染,採收運輸過程要注意儘量減少傷果,這樣才會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能保持3—4周不爛果。 [2] 
參考資料
  • 1.    李嬌1,2, 顧曉軍1, 張燕寧2等. 芒果炭疽病發生特點及果實品質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2015, 第43卷(31):97-100.
  • 2.    黃朝豪.熱帶作物病理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05:95-98
  • 3.    邱強.原色果品·蔬菜貯運病害圖譜.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