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芒口瓷

鎖定
一般採用覆燒法燒造的瓷器,因口沿無釉,露出胎骨,稱為“芒口”,帶有芒口的瓷器,叫芒口瓷。有些文獻中提到,北宋宮廷不用定瓷,就是因為有芒的原故。官僚貴族在使用時,則多用金、銀或銅鑲裝器口,一則可避其芒,同時也可藉以誇富。
中文名
芒口瓷
一    般
採用覆燒法燒造的瓷器
定    義
帶有芒口的瓷器
一則可避其芒
同時也可藉以誇富
芒口瓷,也稱“芒口”。
所謂覆燒法,就是將碗盤等器皿反扣着焙燒,儘管此出現"芒口"的缺點,但可以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所以得到普遍的推廣。景德鎮湖田窯就曾大規模生產芒口瓷。覆燒法為北宋中期(一説是五代時期)河北曲定窯首創,直到元代還很盛行。
為了彌補芒口的缺陷,往往以金、銀、銅圈鑲在口沿上作為裝飾,同時可顯示豪華尊貴。據《吳越備史》記載:“太平興國五年九月十一日王進朝謝於崇敬殿,覆上金裝定器二千事,水晶瑪璃寶裝器皿二十事,珊瑚樹一株”。此處吳越王錢氏所進貢之“金裝定器”就是指這類鑲金口的芒口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