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芍藥

(芍藥科芍藥屬的一種植物)

鎖定
芍藥(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藥科芍藥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芍藥、土白芍、芍藥花 [1-2]  。根粗壯、分支呈黑褐色;莖無毛,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花生於莖頂和葉腋;花期為5-6月;果期為8月 [2] 
芍藥分佈在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及中國 [2]  。芍藥喜生於山坡及林下 [2]  。芍藥喜陽光充足的環境 [3]  ,適宜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適宜生長的土壤pH為中性或微酸性 [9]  。在中國,芍藥是愛情、友情和惜別等感情的象徵 [4-5]  。是中國栽培歷史最悠久的觀賞花卉之一 [5]  [8] 
芍藥的根可藥用,稱“白芍”,具有鎮痛、鎮痙、祛瘀、通經的作用 [6]  ;芍藥種子的含油量約25%,可供製皂和塗料用 [3]  [20] 
中文名
芍藥
拉丁學名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1] 
別    名
野芍藥、土白芍、芍藥花 [2] 
植物界(Plantae ) [1] 
維管植物門(Tracheophyta ) [1] 
木蘭綱(Magnoliopsida) [1] 
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1] 
芍藥科(Paeoniaceae ) [1] 
芍藥屬(Paeonia ) [1] 
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1] 
分佈區域
分佈在中國,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 [2] 
異    名
Paeonia lactiflora var. trichocarpa Paeonia reevesiana Paeonia whitleyi [2] 

芍藥植物學史

芍藥命名由來

在中國古代“芍藥”通“勺藥”,有據可查的較早記載“勺藥“一詞的古籍是《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14] 

芍藥栽培歷史

芍藥原產於中國 [2]  ,據中國宋朝虞汝明的《古琴疏》裏記載:"帝相元年,條谷貢桐、芍藥。帝令嬰植桐於雲和,命武羅伯植芍藥於後苑"。其中“帝相”於公元前1936-1909年在位。據此可知,芍藥栽培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 [5]  [10] 
至中國魏晉南北朝時,宮苑庭園栽培芍藥已較為普遍,如《建康記》中載有“建康出芍藥,極精好” [15]  。至宋朝,揚州芍藥開始“名於天下,與洛陽牡丹俱貴於時”。關於芍藥的專著在此期紛紛出現,著名的芍藥三譜先後由劉放年、王觀年、孔武仲著成。據《東坡志林》記載“揚州芍藥為天下冠,蔡繁卿為守,始作萬花會,用花十餘萬支”,由此可見揚州芍藥栽培之盛。而到元代芍藥栽培稍衰。直至民國期間,戰火不斷,芍藥栽培陷入低谷,品種大量散失。改革開放以後,芍藥的生產和應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5]  [10] 
歐洲栽培芍藥始於引入中國品種。1805年引至英國邱園,1870年用實生法選出了切花用品種。美國自1806年開始有芍藥記載,以後不斷引進並選育了一些品種,到19世紀未發展為利用冷藏貯藏切花技術。日本有關芍藥的記載最早是1445年,以後發展很快,培育了不同花色、花型、株高,適用於花壇和切花的品種,到1932年有品種700餘個,近代更發展了促成和抑制栽培技術,大體上可以週年產花 [25] 

芍藥形態特徵

芍藥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2] 

芍藥根和莖

根粗壯,分枝黑褐色 [2]  。莖高40-70釐米,無毛 [2] 
芍藥的莖 來源網絡 芍藥的莖 來源網絡

芍藥

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骨質細齒,兩面無毛,背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 [2] 
芍藥的葉 來源網絡 芍藥的葉 來源網絡

芍藥

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而近頂端葉腋處有發育不好的花芽,直徑8-11.5釐米;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釐米,寬1-1.7釐米;花瓣9-13,倒卵形,長3.5-6釐米,寬1.5-4.5釐米,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釐米,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頂端裂片鈍圓;心皮4-5(-2),無毛。 [2] 
芍藥花色多種,有白、黃、粉、紫、綠及混合色。按花型分類各國雖有所不同,但主要依據則相似。芍藥花型的變化主要因雌、雄蕊的瓣化程度,花瓣的數最以及重台花看生的狀態而異。雄退化,由正常雄蕊初度瓣化,花葯擴大,花絲加長加粗,進而藥隔變寬,藥室只留下金黃色的痕跡,進而花葯形態消失,成為長形和寬大的花瓣。雄蕊的瓣化使花瓣數量增加,形成重瓣花的內層花瓣。當兩朵花上下重疊着生時,雌、雄蕊瓣化後而出現芍藥特殊的台閣花型 [25] 
芍藥花型分類
單瓣類
單瓣型
花瓣1-3輪;花瓣寬大,雌、雄蕊發育正常
千層類
荷花型
花瓣3-5輪,瓣寬大,雄蕊、雌蕊發育正常
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外輪花瓣寬大,內輪花瓣漸小,雄蕊數減少,蕊退化變小
薔薇型
花瓣數增加很多,內輪花瓣明顯比外輪為小,雄蕊、雌蕊消失
樓子類
金蕊型
外瓣正常、花蕊變大,花絲伸長,散粉時花蕊顯現金黃色
託桂型
外瓣正常,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雌蕊正常
金環型
外瓣正常,接近花心部的雄蕊瓣化,遠離花心部雄蕊未瓣化,形成一個金黃色的環
皇冠型
外瓣正常,多數雄蕊瓣化成寬的花瓣,內層花瓣高起,並散存着部分未瓣化的雄蕊
繡球型
外瓣正常,雄蕊瓣化程度高,花瓣寬大,內外層花瓣無大差別,全花呈近球型
台閣類
兩朵花重疊為一朵花
本表參考文獻來源 [25] 
芍藥的花 來源網絡 芍藥的花 來源網絡

芍藥果實

蓇葖長2.5-3釐米,直徑1.2-1.5釐米,頂端具喙 [2] 
芍藥的果實 來源網絡 芍藥的果實 來源網絡

芍藥分佈範圍

芍藥分佈在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及中國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 [2] 

芍藥生長環境

芍藥屬於典型的温帶植物 [7]  ,在中國東北分佈於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分佈於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2] 

芍藥生長習性

芍藥喜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適宜生長的土壤pH為中性或微酸性 [9] 

芍藥下級分類

冰清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Bing Qing'
大富貴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Da Fu Gui'
大葉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Da Ye Fen'
粉繡球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Fenxiuqiu'
粉銀針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Fen Yin Zhen'
粉玉奴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Fen Yu Nu'
紅富士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Kansas'
紅珠映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Hong Zhu Ying Yu'
潔白翅膀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White wings'
金簪刺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Jin Zan Ci Yu'
藍富士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Monsieur Jules Elie'
蓮台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Lian Tai'
玫瑰飄香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Mei Gui Piao Xiang'
奇花露霜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Qi Hua Lu Shuang'
奇幻之旅牡丹 Paeonia lactiflora 'Magical Mystery Tour'
晴空萬里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Qing Kong Wan Li'
晴雯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Qing Wen'
桃花飛雪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Tao Hua Fei Xue'
西施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Xi Shi Fen'
希拉里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Hillary'
胭脂點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Yan Zhi Dian Yu'
楊妃出浴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Yang Fei Chu Yu'
銀龍含珠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Yin Long Han Zhu'
銀鬚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Yin Xu'
銀針繡紅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Yin Zhen Xiu Hong Pao'
種生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Zhong Sheng Fen'
硃砂點玉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Zhu Sha Dian Yu'
硃砂判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Zhu Sha Pan'
紫鳳羽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Zi Feng Yu'
紫檀生煙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Zi Tan ' [27] 

芍藥繁殖方式

芍藥分株繁殖

芍藥的繁殖一般採用傳統的分株繁殖方法 [11]  。分株在寒露(10月8-9日)期為宜,選擇健壯的母株帶土挖出,再將根上的土沖洗乾淨,將其置於陰涼處晾數小時後用消毒過剪刀將根分開,每個分株上應保留2個以上的枝芽 [12-13] 

芍藥種子繁殖

芍藥種子有上下胚軸雙重休眠的特性,秋季播種,土壤的温度可解除下胚軸的休眠,促進胚根發育生根。因此在秋季選用飽滿的種子進行播種。 [12]  [21] 

芍藥扦插繁殖

芍藥的扦插繁殖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釐米一段,埋插在10~15釐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2周左右,取2節中部莖構成插穗,插沙土中約5釐米深,要求遮陰並經常澆水,45~60天后即可生根,並形成休眠芽。 [26] 

芍藥栽培技術

芍藥整地

每畝施中藥材專用有機肥1500-2000kg作底肥,或施商品有機肥200-300kg並配合複合肥40-50kg,另外施微生物菌劑1-2kg、硼砂(酸)0.5-1.1kg、硫酸鋅1.0-1.5kg、硫酸錳1.0-1.5kg。為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病害,每畝用1.5%辛硫磷顆粒劑7-8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3kg。深翻約30cm,耙細整平土壤,種植地四周挖排水溝。 [23] 

芍藥水肥管理

芍藥澆灌需選擇清潔、無污染的地下水、庫水、河水等,水質的pH應為5.5-8.0。芍藥不同生育期選擇相應配比的水溶肥料,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殖酸水溶肥、有機水溶肥料等。也可施用水溶性較好的單質肥或二元肥,如尿素、硫酸銨、硝酸鈣、硝酸銨鈣、磷酸一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硝酸鉀等。 [23] 

芍藥温度管理

在芍藥的成長髮育過程中,其開花與温度密切相關,在其他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温度常是主導因子。一般把芍藥生長分三個時期,前期、中期和後期,前期約10天,適宜温度為白天17一18℃,晚上5一6℃,中期約15天,適宜温度為白天15一20℃,晚上10一12℃,後期約25天,適宜温度為白天20一25℃,晚上14一15℃ [16] 

芍藥濕度管理

芍藥栽培的另一難點是濕度的控制,一般需要的濕度為60一80%,濕度較大會會引起枝葉徒長,影響花蕾生長,還會滋生病害 [16] 

芍藥病蟲防治

芍藥的主要病害有莖腐病、根腐病、白絹病、灰黴病、褐斑病。 莖腐病、 根腐病用烯唑醇可濕性粉劑防治,白絹病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灰黴病用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褐斑病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防治 [17] 
芍藥的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蠐螬。 防治地老虎和蠐螬等可以在植株根部穴施辛硫磷顆粒劑 [17]  。芍藥的栽培過程中間隔10-15天噴施殺菌劑、殺蟲劑,儘量不要連續重複使用同一種藥劑,減少產生抗藥性 [9] 

芍藥近種區別

芍藥與美麗芍藥很近似 [2]  ,二者具體區別如下:
物種名
芍藥
美麗芍藥
拉丁名
Paeonia lactiflora [2] 
Paeonia mairei [24] 
葉緣具白色骨質細齒,葉頂端漸尖 [2] 
葉頂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常下延,全緣 [24] 
花數朵 [2] 
花單生莖頂 [24] 
圖片
芍藥 芍藥
美麗芍藥 美麗芍藥

芍藥主要價值

芍藥藥用價值

芍藥的根具有藥用,稱“白芍”,能鎮痛、鎮痙、祛瘀、通經 [6]  ;還可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於治療血虧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肋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6] 

芍藥觀賞價值

芍藥作為中國的傳統名花, 其花朵碩大, 花容俏麗, 芳香馥郁,自古就有“花相”之譽。芍藥鮮切花瓶插的時間較長, 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市場。 [18-19]  [28] 

芍藥植物文化

在中國,芍藥作為文學形象,最早是出現於《詩經·鄭風·溱洧》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芍藥)”。關於“贈之以勺藥”這一行為的含義,其公認最為傳統也最為合理的是“結恩情”之説。毛氏《傳》曰:“勺藥,香草也。”其別則送以芍藥,結恩情也”。朱熹《詩經集傳》亦解為香草,且以芍藥為贈,而結思情之厚也”。屈原離騷》則有“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句,此中“留夷”也是香草,或謂即芍藥。所以,芍藥在先秦乃至秦漢,芍藥的主要意象是生於山野或植於藥畦的“香草”,文學作品中對芍藥的色、姿、韻之意象並未有描述。 [22] 
魏晉南北朝是芍藥文學意象的一個轉折,開始出現芍藥的色彩、風姿等意象,所置環境也從山野藥畦轉至庭園宮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魏晉南北朝時芍藥已作為觀賞植物廣泛栽培。 [22] 
唐代以降,涉及芍藥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是詩詞。唐人吟詠芍藥的詩更加註重花之形、色、香,對芍藥的外部特徵的描寫有許多神來之筆,可謂神形兼備。唐人筆下的芍藥,總體來説是穠華麗彩,意氣浩然。吟詠芍藥的詩文數量以宋代為最,芍藥花意象也可以説取得了一個質的飛躍,達到了寫景狀物的極致。而宋以後吟詠芍藥的詩詞歌賦鋭減,其中雖不乏佳作,卻未能超越前人。 [22] 
參考資料
  • 1.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種2000中國節點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物種2000
  • 2.    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植物科學數據中心
  • 3.    侯趙玉,龔亦釗,錢禕等.芍藥耐熱性評價及其鑑定指標篩選[J].中國農業科學,2023,56(23):4742-4756
  • 4.    秦魁傑.牡丹、芍藥品種的台閣現象和台閣品種的花型分[J].園藝學報,1986(02):125-130
  • 5.    張佳平. 芍藥在杭州栽培的耐熱評價及地下芽休眠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6:1-2頁
  • 6.    白芍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7.    餘瑞卿. 芍藥貯藏切花保鮮技術及芍藥催化技術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05:1頁
  • 8.    王慧娟,王二強,符真珠等.芍藥不同品種羣種質資源表型多樣性分析[J].河南農業科學,2022,51(12):110-121.
  • 9.    張繼雨,任慶國,鄭守如等.芍藥露地高效栽培管理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08):241-244
  • 10.    曹朝陽,何小弟.揚州芍藥的振興與發展[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15(06):10-13.
  • 11.    尚曉倩. 芍藥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5:16頁
  • 12.    康耀祖.芍藥的繁殖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20,43(17):95-96.
  • 13.    宋煥芝. 芍藥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謝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1-2頁
  • 14.    嚴肅.名花夜譚 芍藥[J].北方園藝,1989(08):50
  • 15.    解孝滿. 菏澤芍藥品種資源調查及盆栽促成栽培技術的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6:2頁
  • 16.    龍芳. 芍藥的春節催花技術研究及抑制栽培初探[D].北京林業大學,2007:6+16頁
  • 17.    劉建鋒,曹光,張楠等.芍藥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11):225-227.
  • 18.    周華. 奧運用芍藥切花貯藏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9:1頁
  • 19.    劉利剛. 盆栽芍藥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9:1-2頁
  • 20.    李苗. 芍藥種子油體發育特點及PlOLE4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揚州大學,2024:1頁
  • 21.    苑紅霞,朱旭雲,楊培玲.切花芍藥促成栽培關鍵技術[J].現代園藝,2023,46(18):38-40
  • 22.    周武忠,邢定康主編. 旅遊學研究[M]. 2008,126-127頁
  • 23.    劉建鋒,曹光,張楠,等.芍藥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11):225-226頁
  • 24.    美麗芍藥 Paeonia mairei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4-05-10]
  • 25.    魯滌非主編,花卉學[M],2012,162-163頁
  • 26.    周俊國主編. 實用家庭養花入門[M]. 2012,82-83頁
  • 27.    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4-06-13]
  • 28.    山東菏澤:芍藥鮮切花采摘加工忙  .中國政府網.2022-05-19[引用日期2024-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