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茸粄

鎖定
每年農曆正月,田野上有着三五成羣的採艾人。陸河山區,秋收後的田野,經過初冬小陽春的愛撫又經歷寒風細雨的洗禮之後,田艾(又稱黃花夢)便一叢叢,一株株生長在旱地裏和蕃茨地裏,它是一種陸河人鍾愛的食用草本植物。艾茸粄在清朝咸豐年間已經產生。每年春節期間,逐漸成為春節人們饋贈親友的禮品,成為獨特的客家文化小食。 [2] 
中文名
艾茸粄
性    質
一種陸河人鍾愛的食用草本植物
特    點
細骨柔軟的莖,蜂翅大小的葉子
它細骨柔軟的莖,蜂翅大小的葉子,粘有細嫩的絨毛,呈銀灰色,搗爛粘韌柔軟,其味芳香可口,具有健脾胃、驅風濕的功效。鄉村農家姑娘將田艾採回後,洗淨曬乾,用竹箕將田艾搓擦成艾茸,把它摻入糯米粉加紅糖水拌成粄坯,以紅糖、芝麻、花生配以木秦糖為餡,包成一個個印花粄,再經蒸熟,即成遠近聞名的清甜芳香的“艾茸粄”。此粄為陸河上乘的食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