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孜

鎖定
艾孜·吾拉因主要從事機車駕駛和維修工作,憑着對工作高度負責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先後被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六次上北京、烏魯木齊,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等和他握過手,合過影,12次被兵團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榮立三等功三次。
中文名
艾孜
別    名
艾孜·吾拉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維吾爾族
籍    貫
新疆麥蓋提縣
出生日期
1939年5月
職    業
機車駕駛和維修工作
主要成就
機車駕駛和維修工作

艾孜人物生平

艾孜·吾拉因,男,維吾爾族,1939年5月出生,新疆麥蓋提縣人。他機車駕駛和維修工作機車駕駛和維修工作,憑着對工作高度負責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艾孜主要成就

他先後被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六次上北京、烏魯木齊,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等和他握過手,合過影,12次被兵團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榮立三等功三次。 1955年,艾孜·吾拉因響應黨的號召,從麥蓋提到剛剛組建的團結農場(43團前身),當了一名光榮的軍墾戰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拖拉機駕駛員,在長達19年的駕駛生涯中,艾孜·吾拉因為43團的農機事業爭分奪秒,年年超額完成各項農機作業任務。19年中,駕駛室就是他的半個家,多少個節假日他都是在這半個家中度地的。他剛開始開的是28型拖拉機,主要從事犁地、播種等工作,他經常告誡自己,黨和人民把一輛價值幾萬元的車交給自己,他就應該把車開好,只要是車子沒壞,就不能讓車輪停轉,特別是農忙季節,只要是車一停下來,他總是要先檢查,只要發現車有毛病,馬上進行修理,為了修車他經常是顧不得一天的疲勞和家人的勸阻,有時一人忙不過來,還得叫妻子來幫忙,從當上駕駛員以後,他難得和家人歡歡樂樂在一起過個星期天,但他對機車故障等情況都瞭如指掌,別人機車要是出了毛病,他知道後總是自願前去幫忙。他常對人説:兵團是個大家庭,現在還不富裕,要騰飛就得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農機是農業的脈胳,關係到千家萬户,作為一名駕駛員責任重大,要為團場多幹點事,就得和時間賽跑。有一年春天,艾孜·吾拉因被派出去學習一個星期,回到團場後,為奪回失去的時間,他黑夜當白天,燈光當陽光,晝夜不分,披星戴月,加班加點破埂犁地,有時困了就趴在方向盤上打個盹,渴了對着水壺喝幾口水,臉曬黑了,人消瘦了,但耽誤的時間補回來了,仍然完成任務120%,比團裏規定提前兩天完成任務。 1994年,艾孜·吾拉因從拖拉機手退居二線,專門從事拖拉機的維修和管理工作,由於他技術出色,很多人都拜他為師,他也把自己多年的維修經驗和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因此帶出了一大批拖拉機維修高手,徒弟們有時候給師傅買包煙、送瓶酒表達心意,都被他婉言謝絕了。1976年農機站要修建幾間車庫,為了節約成本,站裏號召每位職工自打土塊2千塊,接到任務後,艾孜·吾拉因白天修車,晚上帶着家人打土塊,一干就是幾個通夜,站裏來驗收,發現他打的土塊是站裏規定任務的十倍還多。不少人感動地説:我們人人都要象艾孜·吾拉因這樣講奉獻,不求任何回報,而是為社會多做貢獻。艾孜·吾拉因義務墾荒20餘畝,並在四周植樹1000餘棵,這是在四十三團老一代軍墾人中人人皆知的故事。 艾孜·吾拉因在一次勞動中發現有一塊地,除了地中有一大沙包外,四周平坦,而且野草叢生,根據經驗判斷,這是一塊可墾地,無奈地中那一塊大沙包讓人望而生畏。自從發現了那塊地後,艾孜·吾拉因就決定義務開墾這片地,為連隊多開出一片良田,他把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是一位共產黨員,十分同意艾孜·吾拉因的想法,於是,夫妻兩人推上獨輪車,開始了他們的開荒歷程,開荒都是利用節假日、星期天和每天晚飯後,妻子剷土,艾孜·吾拉因推車。那一年古爾邦節親戚來到艾孜·吾拉因家中,見大門緊鎖,四處打聽,得知他們在開荒,那位親戚抱怨説:今天是什麼日子,你難道只知道開荒嗎?艾孜·吾拉因憨厚地一笑:我只想早點把這片荒土變成良田,至於今天是什麼日子,我真的忘了。不知有多少個夜晚,艾孜·吾拉因在月光下推着獨輪車,來回奔波,那情景有愚公移山之壯美。整整兩年時間,艾孜·吾拉因沒有一個休息日,硬是用獨輪車移走了那座大沙包,開墾出了20畝良田。地開出來之後,艾孜·吾拉因又自己出錢買來楊樹苗,在四周栽上白楊樹。如今,當年的小白楊已長成參天大樹,盡職盡責地守護着這片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