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艱,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jiān ,最早見於甲骨文 [2]  ,其本義為禍患、災難、困難,又可引申為艱難、不容易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jiā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cvey、cvy
倉    頡
eav
鄭    碼
xsxo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平水韻
十五刪 平聲 [4] 
筆    畫
8
統一碼
U+8270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
54511534
四    角
77432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5]
形聲字。從堇,艮聲。商代文字從堇從壴(“鼓”之初文,疑為疊加聲符,與“艱”同屬牙音見紐),異體較多,繁簡不同。堇旁或易“女”,如字形4、5,或易“卩”,如字形6。壴旁或增“口”,如字形4。此種形體與堇旁增繁為“黃”下加“火”者相結合,如字形9、10,逐漸演變成《説文》籀文的寫法。小篆變為從堇(jīn)艮(gèn)聲,隸楷從之,簡化字則作“艱”,可謂越來越簡單。簡化字中的“又”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只是一個記號,與“難”、“觀”、“鄧”、“僅”等字中的“又”是同樣的性質。篆文“艱”字由“堇”和“艮”構成。“”字表示發生旱災,“”字也有轉身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面對嚴重旱災人們只有轉身離去,由此產生困難極大的含義。
“堇”字獻祭之人牲。“艮”字兼表墾治之意,本義為土難耕治。
“艱”的本義是禍患、災難。困難。《殷契佚存》386反:“茲有祟,其有來艱?”引申為艱難、不容易等。特指父母之喪,如丁艱。 [5-6]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ān
形容詞
土難治理
hard
艱,土難治也。——《説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難理皆曰艱。”

艱難;困難;不容易;困苦
difficult;hard
艱,難也。——《爾雅
艱則無咎。——《易·大有》
遺大投艱於朕身。——《書·大誥》
固國之艱急是為。——《國語·魯語》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楚辭·離騷》
艱其昏晨之往來。——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勤且艱若此。——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艱虞;艱屯;艱患;艱急;艱深;艱苦;艱疚;艱厄;艱棘
險惡,危難
dangerous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詩·小雅·何人斯》
艱貞;艱地;艱難;艱關
慎重

凡任將帥,必先考察行能……若曰不足取,當艱之於初,不宜詒悔於後也。——《新唐書·陸贄傳》
艱子

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艱之有餘也。——潘岳《閒居賦
艱拙
名詞
舊指父母之喪事
(ofparents)die;deceased
又以居母艱去官。——王儉《褚淵碑文》
丁艱;外艱;內艱;艱疚;艱棘;艱酷
動詞
開發土地
reclaim
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書·益稷》
艱,土難治也。——《説文》。段玉裁注:“按許書無墾字,疑古艱即今墾字。”徐灝注:“段謂艱即古墾字,其説甚精。

欠缺
lackof
妻亦欲往,夫以道遠艱費難之。——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七·濟寧婦人》
艱息;艱嗇;艱子;艱食;艱鮮
gēn
名詞
通“根”,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據

艱,馬本作根,雲根生之食,謂百穀。——陸德明釋文

參考資料 [3]  [7]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土難治也。從堇艮聲。囏,籀文艱從喜。 [8] 

説文解字注

土難治也。
引申之、凡難理皆曰艱。按許書無字。疑古艱卽今字。豤亦艮聲也。
從堇。𥃩聲
古閒切。古音在十三部。
籀文艱。從喜。
必有喜悦之心。而後不畏其艱。而後無不治也。故從喜。此字見周禮。 [9] 

康熙字典

〔古文〕𡆒囏《唐韻》古閒切。《集韻》《韻會》居閒切。《正韻》居顏切,𠀤音閒。《説文》:土難治也。《爾雅·釋詁》:阻艱,難也。《書·大禹謨》: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
又《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後艱。
又《釋名》:艱,根也,如物根也。
又險也。《詩·小雅》:彼何人斯,其心孔艱。朱注:艱,險也。
又王儉《褚淵𥓓文》:以居母艱去官,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
又《韻補》葉居眞切,音巾。崔駰《大理箴》:昔在仲尼,哀矜我人。子罕禮𠛬,衞人釋艱。
又葉經先切,音堅。班彪《北征賦》:嗟西伯於羑里兮,傷明夷之逢艱。演九六之變化兮,永幽隘以以歷年。 [10]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書影 [11] 
《説文解字注》書影 [12] 
《康熙字典》書影 [13] 

方言音韻

◎ 贛語 græn1 艱難
◎ 粵語 gan1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艱書法 [15] 
隸書艱書法 [16] 
楷書艱書法 [17] 
行書艱書法 [18] 
草書艱書法 [19]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krɯːn

廣韻

古閒切
山開

kæn
平聲
蒙古字韻







kjan
平聲
中原音韻


寒山齊

寒山

陰平
洪武正韻牋

居銀切


八真

平聲

居顏切


十刪
kan
平聲

經天切


十一先

平聲
集韻


居銀切


諄(真)

kien
平聲


居閒切



kɪæn
平聲
韻略


居閒切




平聲
增韻







平聲
中州音韻


笄閒切


寒山


平聲
分韻撮要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陰平
參考資料 [20-21]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rian


r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riɑ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riɑ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ri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ă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æ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æ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æ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ăn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æn
先秦
王力系統
k
eə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rə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rən
參考資料 [20]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